2015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初试卷(带答案和解释)

逍遥右脑  2015-12-08 09:50


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九年级(上)期初数学试卷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1.下列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B.   C.   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等腰△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cm,BC=6cm,则AD=(  )cm.
 
  A. 4 B. 3 C. 2 D. 1
 
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4,3,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A. 2.5 B. 3 C. 3.5 D. 4
 
5.菱形的周长是20,一条对角线长为8,则它的面积是(  )
  A. 24 B. 48 C. 96 D. 12
 
6.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的是(  )
  A. a=5,b=8,c=10 B. a=7,b=24,c=25
  C. a=6,b=8,c=10 D. a=3,b=4,c=5
 
7.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的F处,若∠BAF=60°,则∠DAE等于(  )
 
  A. 15° B. 30° C. 45° D. 60°
 
8.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5,D是BC上的点,DE∥AB交AC于点E,DF∥AC交AB于点F,那么四边形AFDE的周长是(  )
 
  A. 5 B. 10 C. 15 D. 20
 
9.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是14,下列各组数中能分别作为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是(  )
  A. 10与16 B. 12与16 C. 20与22 D. 10与40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D. 两条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若二次根式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12.若|a?2|+ =0,则a?b=      .
 
13.命题“菱形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逆命题是 
      .
 
14.计算(? )2=      ,(3 )2=      .
 
15.正方形的一边和一条对角线所成的角是      .
 
16.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分别是∠BAD、∠BCD的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只要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别的“点”或“线”)
 
 
17.顺次连接矩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形.
 
18.矩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分对边为3和4两部分,则矩形周长为      .
 
1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BC=3,则AD=      ,CD=      .
 
20.图中的螺旋形由一系列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⑤…,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三、解答题(共60分)
21.计算:
(1)( + )2007×( ? )2006.
(2)( ?1)2?( + )( ? )
(3)(?1)2012?|?7|+ ( ?1)0+( )?1.
 
22.先化简,再求值:(a?1+ )÷(a2+1),其中a= ?1.
 
23.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AB的中点,已知AC=8cm,BD=6cm,求OE的长.
 
 
24.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AB、AC、BC上,DE∥BC,EF∥AB,且F是BC的中点.
求证:DE=CF.
 
 
2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OC=120°,AB=6,求:
(1)对角线的长;
(2)BC的长;    
(3)矩形ABCD的面积.
 
 
26.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DE∥AC,CE∥BD,试判断四边形OCED的形状.
 
 
27.如图ABCD是一个正方形花园.E、F是它的两个门且分别是AD、CD的中点,要修两条路BE和AF
1)如图a,这两条路等长吗?它们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
2)如图b,若点E、F不是正方形ABCD的边的中点但满足DE=CF,那么这两条路等长吗?它们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
 
 
 
 

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九年级(上)期初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1.下列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B.   C.   D. 

考点: 最简二次根式.
分析: 要选择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答案,就是要求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2、被开方数不能再开方.由被选答案可以用排除法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 A、 可以化简,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B、 ,不能再开方,被开方数是整式,是最简二根式;
C、 ,被开方数是分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D、 ,被开方数是分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满足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2、被开方数不能再开方.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分析: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根据法则,必须是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才能合并;而对于二次根式的化简, ,再根据a的符号去绝对值符号.
解答: 解:A、 与 不能进行合并;故A错误.
B、 ;故B错误.
C、 =2+ ;故C正确.
D、 = ?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法则和性质.
 
3.如图,等腰△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cm,BC=6cm,则AD=(  )cm.
 
  A. 4 B. 3 C. 2 D. 1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
解答: 解:∵等腰△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BC=6cm,
∴BD=CD=3cm,AD⊥BC,
在直角△ABD中,∵∠ADB=90°,AB=5cm,BD=3cm,
∴AD= =4cm.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求出BD的长.
 
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4,3,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A. 2.5 B. 3 C. 3.5 D. 4

考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
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斜边,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
解答: 解:∵两直角边分别为4,3,
∴斜边= =5,
∴斜边上的中线长= ×5=2.5.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菱形的周长是20,一条对角线长为8,则它的面积是(  )
  A. 24 B. 48 C. 96 D. 12

考点: 菱形的性质.
分析: 求出菱形的边长,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求出另一对角线的一半,然后求出另一对角线,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菱形的周长是20,
∴菱形的边长=20÷4=5,
∵一条对角线长为8,
∴它的一半=8÷2=4,
∴另一对角线的一半= =3,
∴另一对角线=3×2=6,
∴菱形的面积= ×6×8=24.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的是(  )
  A. a=5,b=8,c=10 B. a=7,b=24,c=25
  C. a=6,b=8,c=10 D. a=3,b=4,c=5

考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如果有这种关系,就是直角三角形,没有这种关系,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解答: 解:A、52+82≠10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
B、72+242=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C、62+82=10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D、32+4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
 
7.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的F处,若∠BAF=60°,则∠DAE等于(  )
 
  A. 15° B. 30° C. 45° D. 60°

考点: 矩形的性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以及折叠,求解即可.
解答: 解:因为∠EAF是△DAE沿AE折叠而得,所以∠EAF=∠DAE.
又因为在矩形中∠DAB=90°,即∠EAF+∠DAE+∠BAF=90°,
又∠BAF=60°,所以∠AED= =15°.
故选A.
点评: 图形的折叠实际上相当于把折叠部分沿着折痕所在直线作轴对称,所以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复合的部分就是对应量.
 
8.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5,D是BC上的点,DE∥AB交AC于点E,DF∥AC交AB于点F,那么四边形AFDE的周长是(  )
 
  A. 5 B. 10 C. 15 D. 20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 由于DE∥AB,DF∥AC,则可以推出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证明▱AFDE的周长等于AB+AC.
解答: 解:∵DE∥AB,DF∥AC,
则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
∠B=∠EDC,∠FDB=∠C
∵AB=AC,∴∠B=∠C,
∴∠B=∠FDB,∠C=∠EDF
∴BF=FD,DE=EC,
所以:▱AFDE的周长等于AB+AC=10.
故选B.
点评: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找出对应相等的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把四边形周长转化为已知的长度去解题.
 
9.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是14,下列各组数中能分别作为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是(  )
  A. 10与16 B. 12与16 C. 20与22 D. 10与40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 可由三角形的一边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一半组成一三角形,在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
解答: 解:如图,
则可在△AOB中求解,
假设AB=14,
则 (AC+BD)>AB,
而对于选项A、B、C、D来说,显然只有C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熟练求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D. 两条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考点: 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
分析: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判定定理、矩形的判定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后即可确定本题的答案.
解答: 解: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正确,符合题意;
D、两条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判定定理、矩形的判定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若二次根式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x≤  .

考点: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 解: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分式有意义得:1?2x≥0,
解得:x≤ .
故答案是:x≤ .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12.若|a?2|+ =0,则a?b= 5 .

考点: 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
分析: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由题意得,a?2=0,b+3=0,
解得a=2,b=?3,
所以,a?b=2?(?3)=2+3=5.
故答案为:5.
点评: 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13.命题“菱形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逆命题是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考点: 命题与定理.
分析: 逆命题的概念就是把原来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因此可得到命题“菱形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逆命题.
解答: 解:命题“菱形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逆命题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故答案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点评: 本题考查逆命题的概念,逆命题就是把原来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互换,以及能正确找出题设和结论.
 
14.计算(? )2= 3 ,(3 )2= 18 .

考点: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即可.
解答: 解:(? )2=3,(3 )2=9×2=18.
故答案为:3,18.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5.正方形的一边和一条对角线所成的角是 45° .

考点: 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解答.
解答: 解:正方形的一边和一条对角线所成的角是45°.
故答案为:45°.
点评: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需熟记.
 
16.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分别是∠BAD、∠BCD的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AE=AF或AC⊥EF或∠EAC=∠ECA .(只要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别的“点”或“线”)
 

考点: 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专题: 开放型.
分析: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①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对角线互相平分,又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可得:当AC⊥EF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
解答: 证明:∵AD∥BC,
∴∠EAD=∠AEB,
∵AE是∠BAD的平分线,
∴∠BAE=∠EAD,
∴∠BAE=∠AEB,
∴AB=BE,
同理FD=CD,
∵AD=BC,AB=CD,
∴AE=CE,
又∵AF∥CE,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AC⊥EF.
故答案为:AC⊥EF(或AE=AF或∠EAC=∠ECA).
点评: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解.
 
17.顺次连接矩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菱 形.

考点: 菱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性质.
分析: 连接矩形对角线.利用矩形对角线相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得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且EF=EH=HG=FG;然后由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推知四边形EFGH是菱形.
解答: 解:如图E、F、G、H是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连接AC、BD.
∵AC=B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EF  AC,HG  AC,
∴EF∥HG,且EF=HG= AC;
同理HE∥GF,且HE=GF= BD,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且EF=EH=HG=FG,
∴四边形EFGH是菱形.
故答案是:菱形.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菱形的判定以及矩形的性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得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且四边形EFGH的四条边都相等.
 
18.矩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分对边为3和4两部分,则矩形周长为 20或22 .

考点: 矩形的性质.
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AB=CD,AD∥BC,推出∠AEB=∠CBE,求出∠ABE=∠CBE=∠AEB,推出AB=AE=CD,分为两种情况,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B=CD,AD∥BC,
∴∠AEB=∠CBE,
∵BE平分∠ABC,
∴∠ABE=∠CBE,
∴∠AEB=∠ABE,
∴AB=AE,
当AE=3时,AB=AE=3=CD,AD=3+4=7=BC,
∴此时矩形ABCD的周长是AB+BC+CD+AD=3+3+7+7=20;
当AE=4时,AB=AE=4=CD,AD=3+4=7=BC,
∴此时矩形ABCD的周长是AB+BC+CD+AD=4+4+7+7=22;
故答案是:20或2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关键是求出AB的长,注意要进行分类讨论.
 
1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BC=3,则AD= 3 ,CD= 2 .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解答即可.
解答: 解:∵AB=2,BC=3,
∴AD=BC=3,CD=AB=2.
故答案为:3,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基础题,主要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图中的螺旋形由一系列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⑤…,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考点: 等腰直角三角形.
专题: 压轴题;规律型.
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把图中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求出,从中即可发现规律.
解答: 解:根据勾股定理,在①中,斜边是 ,在②中,斜边是 = ,在③中,斜边是 = ,以此类推,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是 .
点评: 此题要结合图形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几个具体值,从中发现规律.
 
三、解答题(共60分)
21.计算:
(1)( + )2007×( ? )2006.
(2)( ?1)2?( + )( ? )
(3)(?1)2012?|?7|+ ( ?1)0+( )?1.

考点: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先根据积的乘方得到原式=[( + )( ? )]2006•( + ),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
(3)根据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得到原式=1?7+3×(?1)+5,然后进行乘法运算后合并即可.
解答: 解:(1)原式=[( + )( ? )]2006•( + )
=(6?5)2006•( + )
= + ;
(2)原式=3?2 +1?(3?2)
=4?2 ?1
=3?2 ;
(3)原式=1?7+3×(?1)+5
=2.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也考查了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22.先化简,再求值:(a?1+ )÷(a2+1),其中a= ?1.

考点: 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 这道求分式值的题目,不应考虑把a的值直接代入,通常做法是先把分式通,把除法转换为乘法化简,然后再代入求值.
解答: 解:原式=( )• ,
= • ,
= ,
当a= ?1时,
原式= = .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分式化到最简,然后代值计算
 
23.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AB的中点,已知AC=8cm,BD=6cm,求OE的长.
 

考点: 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及中位线定理解答.
解答: 解:∵ABCD是菱形
∴OA=OC,OB=OD,OB⊥OC(3分)
又∵AC=8cm,BD=6cm
∴OA=OC=4cm,OB=OD=3cm(5分)
在直角△BOC中,
由勾股定理,得BC= =5cm(6分)
∵点E是AB的中点
∴OE是△ABC的中位线,
∴OE= cm.(7分)
点评: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中位线的运用.
 
24.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AB、AC、BC上,DE∥BC,EF∥AB,且F是BC的中点.
求证:DE=CF.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利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DE=BF;由中点的定义可得BF=CF;由等量代换可得DE=CF.
解答: 证明:∵DE∥BC,EF∥AB,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2分)
∴DE=BF.(3分)
∵F是BC的中点,
∴BF=CF.(4分)
∴DE=CF.(5分)
点评: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线段中点的定义.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
 
2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OC=120°,AB=6,求:
(1)对角线的长;
(2)BC的长;    
(3)矩形ABCD的面积.
 

考点: 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 (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OB是等边三角形,则OB=AB=6,故BD=2OB=12;
(2)在直角△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求BC的长度;
(3)根据“矩形的面积=长×宽”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B= BD.
又∵∠BOC=120°,
∴∠AOB=60°,
∴△AOB是等边三角形,
∴OB=AB=6,
∴对角线BD的长度是:BD=2OB=12;

(2)由(1)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长是12,则AC=12.
在直角△ABC中,AB=6,AC=12,则由勾股定理得到:BC= =6 ;

(3)在矩形ABCD中,AB=6,BC=6 ,则该矩形的面积=AB•BC=6×6 =36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判定△AOB是等边三角形.
 
26.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DE∥AC,CE∥BD,试判断四边形OCED的形状.
 

考点: 菱形的判定.
分析: 首先可根据DE∥AC、CE∥BD判定四边形ODEC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可得OC=OD,由此可判定四边形OCED是菱形.
解答: 证明:四边形OCED是菱形.
∵DE∥AC,CE∥BD,
∴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
又在矩形ABCD中,OC=OD,
∴四边形OCED是菱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别方法是说明一个四边形为菱形的理论依据,常用三种方法:
①定义;
②四边相等;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7.如图ABCD是一个正方形花园.E、F是它的两个门且分别是AD、CD的中点,要修两条路BE和AF
1)如图a,这两条路等长吗?它们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
2)如图b,若点E、F不是正方形ABCD的边的中点但满足DE=CF,那么这两条路等长吗?它们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 (1)这条路等长,位置关系是垂直,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明△ADF≌△BAE,所以可得BE=AF,进而证明BE⊥AF;
(2)这条路等长,位置关系是垂直,根据(1)的思路证明△ADF≌△BAE即可.
解答: 1)解:这条路等长,位置关系是垂直,
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是一个正方形,
∴AB=AD=CD,∠D=∠BAE=90°,
∵E、F分别是AD、CD的中点,
∴AE=DF,
在△ADF和△BAE中,
 ,
∴△ADF≌△BAE,
∴BE=AF,∠ABE=∠FAD,
∵∠ABE+∠AEB=90°,
∴∠FAD+∠AEB=90°,
∴BE⊥AF.
故BE=AF,BE⊥AF;
2)这条路等长,位置关系是垂直,
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是一个正方形,
∴AB=AD=CD,∠D=∠BAE=90°,
∵DE=CF,
∴AE=DF,
在△ADF和△BAE中,
 ,
∴△ADF≌△BAE,
∴BE=AF,∠ABE=∠FAD,
∵∠ABE+∠AEB=90°,
∴∠FAD+∠AEB=90°,
∴BE⊥AF.
故BE=AF,BE⊥AF.
 
 
点评: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垂直的判定,属基础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5年九年级数学第二次模拟试卷
下一篇:九年级数学下第27章圆章末测试2(含答案华师大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5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初试卷(带答案和解释)】相关文章
【2015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初试卷(带答案和解释)】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