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全等三角形试题(苏科版有答案)

逍遥右脑  2014-10-06 19:35



第1章 全等三角形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每小题3分,共30分)
1.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 的距离,先在 的垂线 上取两点 ,使 ,再作出 的垂线 ,使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 ≌△ ,得 ,因此测得 的长就是 的长,判定△ ≌△ 最恰当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边边角
2.如图所示,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 ,一个微型机器人由A点开始按ABCDBEA的顺序沿等边三角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
2 012 停下,则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  )
A.点A处 B.点B处
C.点C处 D.点E处
3.如图,已知AB∥CD,AD∥BC,AC与BD交于点O,AE⊥BD于点E,CF⊥BD于点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
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5.如图所示,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CE≌△BCD B.△BGC≌△AFC
C.△DCG≌△ECF D.△ADB≌△CEA
6.如图所示, 分别表示△ABC的三边长,则下面与△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

7.已知:如图所示,B、C、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CD,∠B= ∠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
A.∠A与∠D互为余角 B.∠A=∠2
C.△ABC≌△CED D.∠1=∠2
8.如图所示,两条笔直的公路 、 相交于点O, C村的村民在公路的旁边建三个加工厂 A、B、D,已知AB=BC=CD=DA=5 k,村庄C到公路 的距离为4 k,则C村到公路 的距离是(  )
A.3 k B.4 k
C.5 k D.6 k
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BD,CE相交于O点,且BD交AC于点D,CE交AB于点E.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①△BCD≌△CBE;②△BAD≌△BCD;③△BDA≌△CEA;④△BOE≌△COD;⑤△ACE≌△BCE,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
10.如图所示,在△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则下列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PR≌△QPS中(  )
A.全部正确 B.仅①和②正确
C.仅①正确 D.仅①和③正确
二、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2012•山东临沂中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 c,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 c,则AE= c.

12.(2012•浙江义乌中考)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结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你添加的条件是 (不添加辅助线).


13.如图所示,已知△ABC和△BD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D、CE,若∠BAD=39°,那么∠BCE= 度.
14.如图所示,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是 度.
15.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 .

16.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D平分∠CAB,BC=8 c,BD=5 c,那么D点到直线AB的距离是 c.
17.如图所示,已知△ABC的周长是21,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3,则△ABC的面积是 .
18.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则下列结论:①DA平分∠EDF;②AE=AF,DE=DF;③AD上的点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④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正确的有 .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C≌△BAD.
求证:(1)OA=OB;(2)AB∥CD.
20.(8分)如图所示,△ABC≌△ADE,且∠CAD=10°,∠B=∠D=25°,∠EAB=120°,求 ∠DFB和∠DGB的度数.

21.(6分)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
求证:(1)EC=BF;(2)EC⊥BF.
22.(8分)(2012•重庆中考)已知:如图,AB=AE,∠1=∠2,∠B=∠E.
求证:BC=ED.

23.(9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F.
求证:AF平分∠BAC.
24.(9分) 已知: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
(1)直线BF垂直于直线CE,交CE于点F,交CD于点G(如图①),求证:AE=CG;
(2)直线AH垂直于直线CE,交CE的延长线于点H,交CD的延长线于点(如图②),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第1章 全等三角形检测题参考答案

1. B 解析:∵ BF⊥AB,DE⊥BD,∴ ∠ABC=∠BDE.
2.C 解析:因为 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均为1 ,
所以 机器人由A点开始按ABCDBEA的顺序沿等边三角形的边循环运动一圈,即为6 .
因为2 012÷6=335……2,即行走了335圈余2 ,
所以行走2 012 停下时,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点C处.故选C.
3.C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ABO≌△CDO,△AOD≌△COB,△ADE≌△CBF,
△AEO≌△CFO,△ADC≌△CBA,△BCD≌△DAB,△AEB≌△CFD,共7对,故选C.
4.D 解析:因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A、B、C项没有“对应”,所以错误,而D项有“对应”,D是正确的.故选D.
5.D 解析:因为 △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BC=AC,CE=CD,∠BCA=∠ECD=60°,
所以 ∠BCA+∠ACD=∠ECD+∠ACD,即∠BCD=∠ACE,
所以 在△BCD和△ACE中,
所以 △BCD≌△ACE(SAS),故A成立.
因为 △BCD≌△ACE,所以 ∠DBC=∠CAE.
因为 ∠BCA=∠ECD=60°,所以 ∠ACD=60°.
在△BGC和△AFC中, 所以 △BGC≌△AFC,故B成立.
因为 △BCD≌△ACE,所以 ∠CDB=∠CEA,
在△DCG和△ECF中, 所以 △DCG≌△ECF,
故C成立.故选D.
6.B 解析:A.与三角形 有两边相等,而夹角不一定相等,二者不一定全等;
B.与三角形 有两边及其夹角相等,二者全等;
C.与三角形 有两边相等,但夹角不相等,二者不全等;
D.与三角形 有两角相等,但边不对应相等,二者不全等.
故选B.
7.D 解析:因为 B、C、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C⊥CD,所以 ∠1+∠2=90°.
因为 ∠B=90°,所以 ∠1+∠A=90°,所以 ∠A=∠2. 故B选项正确.
在△ABC和△CED中,
所以 △ABC≌△CED,故C选项正确.
因为 ∠2+∠D=90°,
所以 ∠A+∠D=90°,故A选项正确.
因为 AC⊥CD,所以 ∠ACD=90°,∠1+∠2=90°,故D选项错误.故选D.
8. B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C,作CF⊥ ,CE⊥ .
因为 AB=BC=CD=DA=5 k,所以 △ABC≌△ADC,
所以 ∠CAE=∠CAF,所以 CE=CF=4 k.故选B.
9. D 解析:因为 AB=AC,所以 ∠ABC=∠ACB.
因为 BD平分∠ABC,CE平分∠ACB,
所以 ∠ABD=∠CBD=∠ACE=∠BCE.
所以 ①△BCD≌△CBE (ASA);
由①可得CE=BD,所以 ③△BDA≌△CEA (SAS);由①可得BE=CD,又∠EOB=∠DOC,所以④△BOE≌△COD (AAS).故选D.
10. B 解析:因为 PR=PS,PR⊥AB于R,PS⊥AC于S,AP=AP,
所以 △ARP≌△ASP(HL),所以 AS=AR,∠RAP=∠SAP.
因为 AQ=PQ,所以 ∠QPA=∠SAP,
所以 ∠RAP=∠QPA,
所以 QP∥AR.
而在△BPR和△QPS中,只满足∠BRP=∠QSP=90°和PR=PS,找不到第3个条件,
所以无法得出△BPR≌△QPS.故本题仅①和②正确.故选B.
11.3 解析:由条件易判定△ABC≌△FCE,所以 AC=EF=5 c,则AE=AC-CE=EF-BC=5-2=3(c).
12. 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等) 解析:因为 BD=CD,∠FDB=∠EDC,DF=DE,所以 △BDF≌△CDE. 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以第一种为例,添加其他条件的请同学们自行证明)
13. 39 解析:因为 △ABC和△BDE均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 AB=BC,∠ABC =∠EBD=60°,BE=BD.
因为 ∠ABD=∠ABC +∠DBC,∠EBC=∠EBD +∠DBC,
所以 ∠ABD=∠CBE,
所以 △ABD≌△CBE,所以 ∠BCE=∠BAD =39°.
14. 60 解析:因为 △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ABD=∠C,AB=BC.
因为 BD=CE,所以 △ABD≌△BCE,所以 ∠BAD=∠CBE.
因为 ∠ABE+∠EBC=60°,所以 ∠ABE+∠BAD=60°,
所以 ∠APE=∠ABE+∠BAD=60°.
15. 55° 解析:在△ABD与△ACE中,
因为 ∠1+∠CAD=∠CAE +∠CAD,所以 ∠1=∠CAE.
又因为 AB=AC,AD=AE,
所以 △ABD ≌△ACE(SAS).所以 ∠2=∠ABD.
因为 ∠3=∠1+∠ABD=∠1+∠2,∠1=25°,∠2=30°,
所以 ∠3=55°.
16. 3 解析:由∠C=90°,AD平分∠CAB,作DE⊥AB于E,
所以D点到直线AB的距离就是DE的长.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E=DC,
又BC=8 c,BD=5 c,所以DE=DC=3 c.
所以D点到直线AB的距离是3 c.

17. 31.5 解析:作OE⊥AC,OF⊥AB,垂足分别为E、F,连接OA,
因为 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
所以 OD=OE=OF.
所以
= ×OD×BC+ ×OE×AC+ ×OF×AB
= ×OD×(BC+AC+AB)
= ×3×21=31.5.
18. ①②③④ 解析:∵ 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DE⊥AB,DF⊥AC,可证△ADE≌△ADF(AAS),
故有∠EDA=∠FDA,AE=AF,DE=DF,①②正确;
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AD上可任意设一点,可证△BD≌△CD,∴ B=C,∴ AD上的点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③正确;
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可知,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④正确.故填①②③④.
19. 分析:(1)要证OA=OB,由等角对等边知需证∠CAB=∠DBA,由已知△ABC≌△BAD即可证得.(2)要证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需证∠CAB=∠ACD,由已知和(1)可证得∠OCD=∠ODC,又因为∠AOB=∠COD,所以可证得∠CAB=∠ACD,即AB∥CD获证.
证明:(1)因为 △ABC≌△BAD,所以 ∠CAB=∠DBA,所以 OA=OB. (2)因为 △ABC≌△BAD,所以 AC=BD.
又因为 OA=OB,所以 AC-OA=BD-OB,
即OC=OD,所以 ∠OCD=∠ODC.
因为 ∠AOB=∠COD,∠CAB= ,∠ACD= ,
所以 ∠CAB=∠ACD,所以 AB∥CD.
20. 分析:由△ABC≌△ADE,可得∠DAE=∠BAC= (∠EAB-∠CA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DFB=∠FAB+∠B.因为∠FAB=∠FAC+∠CAB,即可求得∠DF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DGB=∠DFB -∠D,即可得∠DGB的度数.
解:因为 △ABC≌△ADE,
所以 ∠DAE=∠BAC= (∠EAB-∠CAD)= .
所以 ∠DFB=∠FAB+∠B=∠FAC+∠CAB+∠B=10°+55°+25°=90°,
∠DGB=∠DFB-∠D=90°-25°=65°.
21. 分析:首先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推出∠EAC=∠BAF.再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EAC≌ △BAF.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得知EC=BF.根据角的转换可求出EC⊥BF.
证明:(1)因为 AE⊥AB,AF⊥AC,所以 ∠EAB=90°=∠FAC,
所以 ∠EAB+∠BAC=∠FAC+∠BAC.
又因为 ∠EAC=∠EAB+∠BAC,∠BAF=∠FAC+∠BAC.
所以 ∠EAC=∠BAF.
在△EAC与△BAF中,
所以 △EAC≌△BAF. 所以 EC=BF.
(2)因为 ∠AEB+∠ABE=90°,又由△EAC≌△BAF可知∠AEC=∠ABF,
所以 ∠CEB+∠ABF+∠EBA=90°,即∠EB+∠EB=90°,即∠EB=90°,
所以 EC⊥BF.
22.分析:要证BC=ED,需证△ABC≌△AED.
证明:因为 ∠1=∠2,
所以 ∠1+∠BAD=∠2+∠BAD,即∠BAC=∠EAD.
又因为 AB=AE,∠B=∠E,
所以 △ABC≌△AED,
所以 BC=ED.
点拨: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证两三角形全等时,思路有三种:(1)证对应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凑”SAS;(2)证对应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凑”AAS;(3)证对应边的另一邻角对应相等,“凑”ASA.
23. 证明:因为 BD⊥AC ,CE⊥AB,所以 ∠AEC=∠ADB=90°.
在△ACE与△ABD中,
所以△ACE≌△ABD (AAS),所以AE=AD.
在Rt△AEF与Rt△ADF中,

所以Rt△AEF≌Rt△ADF(HL),
所以∠EAF=∠DAF,所以AF平分∠BAC.
24. ⑴证明:设∠ACE=∠1,因为直线BF垂直于CE,交CE于点F,所以∠CFB=90°,
所以∠ECB+∠CBF=90°.
又因为∠1+∠ECB=90°,所以∠1=∠CBF .
因为AC=BC, ∠ACB=90°,所以∠A=∠CBA=45°.
又因为点D是AB的中点,所以∠DCB=45°.
因为∠1=∠CBF,∠DCB=∠A,AC=BC,所以△CAE≌△BCG,所以AE=CG.
(2)解:C=BE.证明如下:因为∠ACB=90°,所以∠ACH +∠BCF=90°.
因为 CH⊥A,即∠CHA=90°,所以 ∠ACH +∠CAH=90°,所以∠BCF=∠CAH.
因为 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所以 CD=AD.所以∠ACD=45°.
在△CA与△BCE中,CA=BC,∠CAH =∠BCF, ∠AC =∠CBE,
所以 △CA ≌△BCE,所以C=B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八上数学第11章全等三角形试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下一篇:八年级上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检测题(苏科版有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全等三角形试题(苏科版有答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全等三角形试题(苏科版有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