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4-18 12:07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需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A.a=b B.a=b+c C.a=c D.a>b+c科学家在研究甲状腺代偿性肿大时发现,将狗甲状腺的大部分去除,残留部分不久就会肥大并恢复到原来大小,其原因发生的顺序是①垂体②大脑皮层 ③甲状腺肥大 ④甲状旁腺 ⑤促甲状腺激素 ⑥甲状腺激素减少A.⑥→①→⑤→③ B.②→①→⑤→③ C.⑥→②→①→③ D.②→①→④→③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下图表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B.刺激b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 D.若ab=bd,则兴奋由a到b和由b到d的传递速度相同A、路灯下的树叶照光时间长,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养料多B、光照抑制了脱落酸的合成 C、夜晚的光照抑制了顶端优势 D、光照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11、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A、培育无子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 C、促进插枝生根 D、延长种子寿命12、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A.88只 B.86只 C.90只 D.92只13、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14、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15、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1 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A.1 kg B.10 kg C.125 kg D.1000 kg1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力稳定性较20、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21、、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下列选项中,能使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C获得能量最多的是A.A减少、D增多、E减少 B.D减少、B减少、A减少C.E减少、D减少、A减少 D.E增多、D增多、A减少如下图所示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A. 蛇和狼B.狼和鹰C.鹰 D.鼠和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A.温度不同 B.盐度不同.含氧量不同 D.光谱成分不同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二、非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26、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的问题图1为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图2是图1中A结构的放大图。(1)、若图1甲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 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 方式,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 。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 。图2中当兴奋传递到a部位时,此处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结构①的名称是 。结构②处的液体成分属于 。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图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胚芽鞘C所发生的现象,这说明____。(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分)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_。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__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 (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 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___ 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小方格(2mm×2mm×0.1mm)刻度的玻璃片,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滴在计数板上,计算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量。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 ,酵母菌呈“S”型增长。(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3)本实验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的目的是 (4)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方格的酵母菌数为a,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约为 (5)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①将适量干酵母放人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30、右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12分)(1)图中甲表示 ,乙表示 丙表示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②和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4)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________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三亚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理科A、B卷)试题答案1-5 BCDBA 6-10 BDACB 11-15 DABBD16-20DCCAC 21-25 ACDDD26、每空1分,共8分(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胰岛B细胞 单向传递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突触小泡 组织液(3)农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无机物1) 2分 捕食和竞争(2)1.375(2分) (3)①②⑤⑥ 光合作用 分解者(4)重金属离子(汞)和杀虫剂污染(2分)防止重金属离子、杀虫剂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2分)30、B卷答案:(1)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2) 光合作用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