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种群”高考试题赏析

逍遥右脑  2018-01-07 21:25

 

纵观近2009年、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可以看出考查种群相关知识的内容越来越多,它主要涉及到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变化曲线、进化、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关系等。

 

1.种群的概念与进化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不仅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且也是生物的繁殖单位。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例1.(2010年山东)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此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D

 

2.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例2.(2010年海南)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解析:有关年龄结构的内容知识点比较简单,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点要全面。甲种群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属于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相当,属于稳定型;丙种群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

 

答案:A

 

例3.(2009年广东)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

 

答案:B

 

例4.(2010年山东,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分析。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因此A错误;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因此B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因此C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因此D错误。

 

答案:C

 

例5.(2009年山东)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错误。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答案:D

 

3.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模型包括“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两种形式。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变化保持动态的平衡。

 

例6.(2009年安徽)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解析:本题以表格中的信息为载体,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变化原因。一个新的种群引入到一个新环境中,开始的适应期种群的数量增长缓慢,随后增长加快这时幼年个体多,种群处于增长型。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增长率下降,整个种群的发展过程符合“S”型增长。

 

答案:C

 

例7.(2009年江苏)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I

培养液体积(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的的特征以及种群的数量变化。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由于这时种群数量不多,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因此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然后环境阻力慢慢增大,种群开始S型增长,K值指的是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大小决定的,因此B中4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此最先达到K值并有毒物质积累,最先开始下降。

 

答案:B

 

例8.(2009年广东)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解析: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值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不对。

 

答案:D

 

例9.(2010年浙江,15)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所以答案是A。

 

答案:A

 

4.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

例10.(2010年浙江)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选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所以答案是A。

 

答案:A

 

例11.(2010年全国新课标)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⑴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

 

⑵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

 

⑶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

 

⑷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⑸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解析:a与b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a、b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的数量开始减少,说明在a、b竞争的过程中,a最终胜利。如果d的数量大量减少,即c的天敌数量减少,导致c的数量迅速增多,进而导致a被大量捕食,使得a的数量锐减。而如果干旱导致a即生产者大量减少,必将使得c和d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减少。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而与热带雨淋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

 

答案:⑴竞争⑵c、a⑶降低⑷恢复力稳定性、低⑸400

 

例12.(2008年山东)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⑴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

 

⑵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     中的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

 

⑶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⑷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

 

解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增长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及其应用、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问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较全面的覆盖了生态学中的知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并按要求解答是做好本题的关键。人口剧增会导致粮食短缺、耕地、煤炭等资源的锐减,同时会增加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等,从而使人的生存阻力增大,生存斗争加剧,最终表现为图中的c曲线所示的变化。人口增长合理的曲线应是b曲线,人口的最适数量为K/2值。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等人为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从根本上降低了人的出生率。

 

答案:⑴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c⑵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⑶1.96  ⑷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出生率学

 

例13.(2009年江苏)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

 

⑵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高度(c)

    h≤10

 10<h≤30

 30<h≤l00

100<h≤300

  h>300

数量(株)

    120

    62

    32

    16

    6

 

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⑶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

 

⑷)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群落关系判断、生态保护等相关知识和考生的绘图能力。由于从江西引进到中山植物园,远离原生长地进行的保护,所以称为迁地保护(易地保护);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活动范围比加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比较多,老年个体少,中年个体在其中间,所以为增长型。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所以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⑴迁地保护(易地保护) ⑵样方法 柱形图见下图⑶增长型⑷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下一篇: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有关“种群”高考试题赏析】相关文章
【有关“种群”高考试题赏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