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12-05 19:59
之所以说是文化碎片,是说我记忆里,以及到如今的乡村文化都是零碎的,有时候显现有时候沉默看不到的。然而沉淀在一个人心里的,往往是无数碎片的集合。人或许说不请你的文化情怀来自哪儿,但你一定记得爹妈唱过的一支歌,叫你饭也顾不得吃要看的一场戏。
——题记
最早感知的文化,应当是奶奶的歌谣和故事。仅记得的几句歌谣,“月牙弯弯凉州歌,日子好过人难活”,既是她生活的写照,也成了我脑子里最早的诗歌。故事是躺在炕上听着的关于狐狸精如何变人哄人,然后如何被人发现。结果不详,只是会觉得黑黢黢的墙角里有什么东西在动,吓得我赶紧蒙了头……再就是家里几本珍贵的连环画上的。也不知道是哥哥还是父亲收集的,反正我能看“书”的时候,扑入眼帘的就是描画精细的不怎么连贯的《三国》连环画。字认不全,但不防碍看“书”—以后许多书都是那样“半生不熟”地吞咽下去的。我还记得那画里的人物故事,刘备卖鞋,黄巾起义,人物鲜明极了,以致到现在,脑子里的三国人物都以他们为模本。文革开始时候,当哥搜罗出这些书本放在夹道里焚烧的时候,我望着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大些就能看村里戏班子演的秦腔了。演戏大约是需要氛围和传承的。村里的戏在二队,由二队的活跃分子为基础,再挑出全村能唱爱演的人组成。反正是能唱全本的《秦香莲》,还有《三世仇》,其他还有什么就记不得了。有一次大队在我们家院子里开什么大会,会议结束的晚上,就在我们家院落里演了一场《三世仇》。滋滋响的汽灯下,人影交织,那几个认识的大人们穿着戏服高亢或低沉地一唱,就成了戏里的人物。二胡板胡唢呐鼓板配合着,观众就进了戏景里。秦香莲大概是《铡美案》的别称吧,记得主人翁里也有陈世美的。虽然听不大懂学着陕西人说的高一声低一声唱词道白,但意思是知道的,于是就恋着般跟着反反复复地看,从村里看到村外,像跟班似的。并不知道害羞。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