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10-31 09:24
图表是重要信息载体,生物学图表,或形象生动地表达着生物学的知识要义,或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问题”资源。在高三复习课的问题讨论和例题讲解等环节中,若能充分运用各类典型的图表素材,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复习实际,略举几例:
1 借图比较,突破概念教学的难点
生物学中涉及的相似概念较多,概念教学一直是生物教学的难点,对于那些在形式上、内涵上、过程上相似,尤其是对哪些相对微观的、动态的、抽象的概念,需要我们从多方位予以全面的辨析和甄别。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借图比较”,则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1 对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可以利用下面三图进行比较:
其中最容易混淆的是图二的基因重组与图三的染色体变异:从图二可看出,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而图三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例2 关于“腺嘌呤”、“腺苷”、“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等相似物质的区别,可利用下图进行讲解: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上图中各圆圈的具体名称,再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归类:哪些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上图中圆圈部分分别表示为:①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为腺嘌呤;③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为腺嘌呤;⑥为腺苷:即核糖和腺嘌呤的合称。)
在此基础上,再投影一道变式题:
变式题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
A.①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② 腺苷
C.③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 腺嘌呤
答案:D
2 一图多问,让“问题串”实现知识的前串后联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图表方式呈现实验结果,要求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新课程高考卷的重要特点。而实际上,高考卷中再新的图表情境,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根”,因此,复习课上,对教材插图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图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
例1 在“神经调节”复习课上,笔者利用课本上一幅有关“实触”的模式图,设计了“问题串”,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互答、互解,最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问题设计如下:
(1)突触由哪三部分构成?
(2)请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含有极多的细胞器有哪些?为什么?这体现生物学的什么基本观点?
(3)递质经产生到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共穿过多少层膜?
(4)递质从前一个神经元排出的方式是什么?这体现细胞膜的什么特性?
(5)在前一个神经元发生的信号变化是什么?在两个神经元间发生的信号变化又是怎样?
(6)为什么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7)脂肪肝患者多食动物的神经组织有利于缓解病情,原因是什么?
(8)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什么?
(9)在前一个神经元中,CO2浓度最高处在哪里?
(10)结合本图思考,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一图十问”,既充分挖掘了示意图中所含的命题信息,又综合串联了与此紧密相关知识要点,有利于形成知识的整体性。
例2 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中“图1-3 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是一幅“经典”的插图,常常为命题者作为命题的素材,在一轮复习时,笔者给课本插图插上了“质疑的翅膀”,带着学生的思维飞翔:
(1)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值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中标号 内存在着 物质。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
(5)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
(6)②内的水分正常情况下以 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7)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
(8)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合成量 。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学生在思考、回答、纠错中实现知识的形成、深化,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图表等是培养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素材之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指导学生熟练正确地转换表达生物学问题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3 以图归类,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网络信息时代,不再是“一图难求”,教师要注重将课本或资料中的图形相似、有联系的图进行归类,对比归纳突出其差异和各自的本质特征。例如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曲线、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图解,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增长曲线以及各自所对应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等进行对比联系。
例1 在“细胞”二轮专题复习时,我利用了下面这幅图设计了一组思考题:
(1)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哪些?
(2)图C代表的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可承担哪些角色?
(3)遗传物质传递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存在于上图哪些细胞中?
(4)与C细胞相比,B细胞中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C图中的环状DNA分子在基本工程中的用途?
以上四幅典型的细胞模式图,A为植物细胞,但图中没有画叶绿体,B图为高等动物细胞模式图,C为细菌的模式图,D为蓝藻的模式图。通过四图的综合分析与比较,学生就会轻松自如的掌握不同类型的细胞及各自生理特征。
例2 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
A.x轴为外界蔗糖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
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不改变
C.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改变
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不改变
知能定位: 本题考查生物学中的“S”型曲线问题,包括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矿质营养和种群数量,属理解应用水平。
解题关键:明确不同生理活动或生物学事实中,S型曲线的意义及其形成的关键原因。
解析:A项在c点前,细胞已经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去除细胞壁不会影响到细胞的失水;B项b点为一定条件下的光饱和点,若在此时提高CO2浓度,光合作用量可能增加;C项,当氧气分压达到b时,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已达到最大,其原因可能是根细胞膜上硅离子载体有限或呼吸速率达到最大,因而既是在c点进行中耕松土未必能够促进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D项,b点是种群在一定条件下的K值,若在此时改善条件,使环境更加适宜或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可能使K值增大。
答案:BCD
利用典型曲线图, 联想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这样能拓展知识的深度,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