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试题(语文版)
逍遥右脑 2014-01-08 10:48
第六单元测试试题
(试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分90钟)
考号: 姓名: 得分:
一、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3分)
1、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
2、无丝竹之乱耳, 。 ,西蜀子云亭。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4、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 ,悠然见南山。 6、此中有真意, 。
7、潮平两岸阔, 。 8、乡书何处达? 。
9、黑云压城城欲摧, 。 10、角声满天秋色里, 。
11、报君黄金台上意, 。
二、篇段积累——默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4分)
, 。 , !
三、文化积累。(26分)
1、柳宗元,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今山西永济)人,世称“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他和 、 、 、 、 、 、 合称为“唐宋八大家”。《黔之驴》和《 》《 》合称《三戒》。
2、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 、 ,有“诗豪”之称。《陋室铭》是他被贬安徽和州当判官时所作。铭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 或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3、周敦颐,北宋著名 。字茂叔,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因他世居道县濂溪,世称“ ”。他是宋代 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 。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4、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著名 、散文家,自号 ,谥号 。他是田园派的创始人。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
5、马致远,元戏曲作家、 。其代表作《汉宫秋》是元杂剧中的优秀作品。他与 、
、 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曰:“廖廖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四、(77分)
(一)黔之驴(11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稍出近之 稍: ②以为且噬已也 且:
③驴不胜怒,蹄之 蹄: ④尽其肉,乃去 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3分)
成语:
启示:
(二)陋室铭(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仙则名 名: ②斯是陋室 斯:
③可以调素琴 调: ④无丝竹之乱耳 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
6、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
7、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三)爱莲说(1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出淤而泥不染 而: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焉:
③不蔓不枝 蔓: ④陶后鲜有闻 鲜: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10、作者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
11、文中对莲花的有什么作用?(2分)
。
12、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3分)
。
(四)口技(18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9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②满坐寂然 坐:
③众妙毕备 毕: ④宾客意少舒 少:
⑤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⑥虽人有百手 虽:
⑦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⑧几欲先走 走:
⑨群响毕绝 绝: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15、本文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
16、文章前后两次交代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2分)
。
(五)饮酒(5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
17、“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
18、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
(六)次北固山下(5分)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
1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3分)
。
2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七)天净沙?秋思(7分)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1、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 的心情。(3分)
2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小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
23.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七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2、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3、濯清涟而不妖;4、亭亭净植;5、采菊东篱下;6、欲辨已忘言;7、风正一帆悬;8、归雁洛阳边;9、甲光向日金鳞开;10、塞土燕脂凝夜紫;11、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1、柳河东、柳柳州、韩愈、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2、文学家、哲学家;警戒自己、称述功德。 3、哲学家、濂溪先生;理学、议论。
4、诗人、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5、散曲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四、1①渐渐;②将要;③用蹄子踢;④离开。
2①老虎看见它,觉得它是个巨大的家伙。②然而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3、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4①出名;②这;③弹奏;④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①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纯洁(就不感到它简陋了)。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6、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是一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7、答: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①却;②呢;③蔓延;④少。
9①晋代(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②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③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0、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11、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3①善于、擅长;②通“座”,座位;③全、都;④稍微、略微;⑤夹杂;⑥即使;⑦说出;⑧跑、逃跑;⑨消失。
14①全场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听着,微微发笑,暗暗赞叹,认为表演得妙极了。
②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任何一种声音。
15、如:“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16、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或口技之“善”)。
17、“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18、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19、“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20、乡愁乡思之情。
21、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悲凉;凄苦。
2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