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
逍遥右脑 2014-01-07 12:5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过关测试题(带答案)
第一部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杀而鬻之() 留圉() 姬侍()
B、涿州() 以奴骖乘() 掳掠()
C、惮之() 击楹() 恂恂()
D、敦厚() 因敕() 蹙额()
2.将下面对应项连线:
《包拯》 辛弃疾 《后汉书》
《董宣执法》 脱脱 《续资治通鉴》
《岳飞》 范晔 《稼轩长短句》
《西江月》 毕沅 《宋史》
3.下面文句翻译有误的是( )
A、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译:征召暂时代理开封府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B、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译: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的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C、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译:岳飞侍奉母亲最讲孝道,家里没有侍女。
D、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译:士兵中有夺取老百姓一把麻束捆饮料草的,就让他站着斩首来示众。
4.下面各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一样的是( )
A、知: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B、尝:张俊尝问用兵之术……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C、之: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D、子:子无扑矣。
子亦犹是也。
5.原句填写:
⑴ , 。纤纤擢素后,札札弄机杼。
⑵《渡荆门送别》的首联是。
⑶《春望》一诗的末句是。
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
⑸写出《西江月》的下阕:
第二部分:
(一)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诗中“抵”的意思是,“浑”的意思是。
7、诗前两句描写出的景象。
8、诗中切题,表现“望”的内容的诗句是。
9、诗人对“搔头”“插簪”之类进行细节描写有何用意?
10、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这是一首诗,
12、解释下列字词:
尽: 大荒:
仍: 海楼:
13、说说下列两句诗的含义: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4、诗的前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15、下列说法不妥的一句是( )
A、⑶⑷句写了山和水。
B、⑸⑹句中,一“月”一“云”,一“天镜”一“海楼”,写在白天和黑夜两个时间欣赏到的江面上的独特奇观。
C、这首诗想象瑰丽,意境幽远。
D、题目中的“送别”意思是指荆门送自己离别蜀中之地。
16、诗的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佳作,请你写出他另外的诗一首(含题目):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20、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⑴此公欲来。指代()
⑵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
⑶此殊不缺也。指代()
21、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落: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
22、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出。
23、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不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24、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⑵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第三部分:
解读寓言,一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寓意,二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价。
读《黔之驴》或《杞人忧天》,并写出分析、评价。
第七单元测试题答案
1.A 2.略 3.D 4.C 5.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⑵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⑶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⑸略 6.值、相当;简直 7、战乱后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9、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10、拟人的手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因为战乱,诗人“感”“恨”交织,愁思万千,于是便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抒发了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悲伤之情。 11.五言律 12、略 13、略 14、点明了行程和出游方向。 15、D 16、对家乡的思念、留念之情。 17、略 18、A 19、一望无际的平野,滔滔奔涌的长江,烘托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 20.⑴杨氏⑵大穴⑶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21、C 22、穴中人;杨氏 23、D 24、这个人想到这里来,你们能容纳他吗?您亲自把他引来,那他一定是很人才能的人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