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的后设模式

逍遥右脑  2012-03-31 09:16

  ◎第一种应用语言的方法叫「向下归类」亦称(后设模式)︰

  「向下归类」(Chunkingdown)︰由普通性的案例移向较详细的个案。

  ◇后设模式︰(Meta-Model)

  理查.班德勒及约翰.葛瑞德在「神奇的结构」(于一九七五年)首先发展出的NLP的模式,叫做「后设模式」。

  假设前题︰

  1.不一个人的经验是与另一个人完整雷同的。

  2.我们基于个别的经验,发明出导引我们的模式。因而可以一方面对所共有的世界,个别地创造出不同的世界观(Modeloftheworld),另一方面,又可各自活在不同的现实里。

  何以有些人会连续地苦楚与懊恼?事实上,他们是由其所能觉察的范畴内,去做最好的选择。换言之,人类的行为,无论其第一眼看起来有多怪异,如果由产生那取舍的情境来看,就会有意义了。其发生困难之处,不在于是否做了错误挑选,而在于没有足够的选择….他们经常是没有足够丰盛的世界模型。

  所以,假如我们错认为世界观就是事实本体,则会妨碍我们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可以由我们所做所为中,识别出此三种大脑的广泛性机制︰

  「删减」、「扭曲」及「个别化」

  语言是经验的代表,就犹如舆图可以刻画出实际的地区,或菜单可以代表真正的菜肴,语言只有在它们与生涯经验产生联结时,神经语言学,才有意义。

  在我们编译感官经验成为语言时,如讲话或写字,或如凝听者,将所听到的话,转译为感官经验时,良多主要的讯息可能被漏失或扭曲了。

  因说话者个人的世界观的制约,语言的某些部份或形式,可能被删减或泛化了。

  所有的语言都是始于心坎深层的一些意念「深层构造」,经由删减、扭曲、演绎跟三个程序的一直应用,终于构成一些文字语言而说出。

  由于来自内心深层,所以一个人的语言,老是在显示他的身份、信心、价值观和规条。

  问题产生器,或者说后设模式与教练技巧的提问才能是严密接洽的,熟习下面的反过滤提问方法,在教练进程中常常用到,也是教练过程的切入点之一。

  当我们以语言来「向下归类」,我们是由文字移向附在语言下的具体教训。我们也是在揭露我们如何地「删减」、「扭曲」及「正常化」我们的经验。

  为了做到这样,我们要问一些要害性的问题,米尔顿?埃里克森导入法技巧,以循线通过迷宫,从白话跨过文法的结构到表象体系,且最后达到感官经验。

  要检视「后设模式」前,我们要简短地看看各种不同方法的「删减」、「扭曲」及「一般化」,如何将经验转译成语言,而后问一些具体的问题,以从新将经验连接上。

  「后设模式」是一系列的问题。有些是很显明的,我们不用思考就能用它们,有些是比较奥妙,它们要将语言中不可防止的删减及扭曲找出,以使说者与听者的沟通能更清楚。

  有一个使用「后设模式」的方法是,从听到话里找出原来应该有,却被省略的字眼。什么是说者本能上会加上去的字?(也可能是猜错了?)

  「后设模式」有三种重要用处:

  1.以追问删减的问题,好收集资讯。

  2.以问:「你那样说是什么意思?」来廓清意思。

  3.它可以辨明局限,以开放更多抉择,尤其是诘问被以「应该」或「无法」所驾驭的动机。

  下列的指引,可以造成详尽的资讯收集器,并用来侦测这类书面语的模式,而在需要准确资讯时,可用来质疑及诘问。总共分五大类。

  后设模式是由简略地提问与收集信息而发展的。

  后设模式也可以与附属层级衔接。比方说,下列句子:

  「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你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诘问这句陈述。看你的目标为何,你就可以决议怎么样诘问。当心说话者如何以他的声音或手势标示出对他重要的事。

  1.「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

  标示出「环境层级」。你可以提问:「你在哪里可以做到?」

  2.「我在这儿无奈做到那个。」

  标出「行为层级」。你可以提问:「你到底没办法做到什么?」

  3.「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

  标示出「能力层级」。你可以提问:「什么阻止了你?要有方法你须要做什么?」

  4.「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

  标示出「信念层级」。你可以提问:「假如你可以时,会怎么样?」甚至是「为什么不可以?」

  5.「我在这儿无法做到那个。」

  标示出「自我认同层级」。你可以发问:「谁能够?」

  用「后设模式」问话是蛮具挑衅性的,所以尽可能在存在亲和感下才使用之。

  听别人说话,他们怎么说,会揭穿他们的内心世界。当你受邀请时,微微地循线而入。不断地诘问问题会像在法庭上的穿插争辩,有人只有在赌气时,才问这些具体的问题。要警惕,不要因问后设模式的问题,而变成后设魔鬼。

  以你的音调或以下列情势来问:“我猜忌你是否能告知我…?”或:“那很有趣,我对…不明白?”使你的诘问态势略微弛缓。

  使用「后设模式」最好的处所是,对你自己的内部对话。

  首先,你要倾听。你确切对自己讲什么?对许多人而言,内部对话是一个不断的背景噪音,他们没有真正去倾听。

  倾听咱们心智运动,就像要让它静下来的序曲,可以是冥想的基本。它清算了认知之门,并且开端消除自我附加的阻碍。

  使用后设模式去找自己最喜欢用的删减、扭曲或一般化。找找看,你有没有任何反鼓励、不切实际的比较。听出一些天然回应或产生,而不是合适谜底的过期批评或别人的看法。有时那些话,还会以本来说的人原音重现。你可以找到一无所谓地限制了你的行动自由的“应该”拉,“无法”拉。你也可以捕获到你自己的一些信念与假设,你可以再检视一次。下列有一些例子:

  1.「我应该做这个。」假如没有做,会怎么样?

  2.「我无法做这个。」什么阻拦了我?

  3.「她不喜欢我。」我是如何知道的?

  4.「我很烦。」我是如何搞烦本人的?

  5.「转变是艰苦的。」改变是如何难题?我是要从哪里改变到哪里?

  6.「这项决议很难做。」我是如何觉出它难做的?

  7.「没有人会辅助我。」没有人?一个都没有?

  你什么时候及如何使用后设模式,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有一些情况,你必需同时跟很多人讲话,此时,你要以比较一般化的方式讲,听的人才干从你的话中,听出他们自己的意思来。

  第一类︰不明确的名词与代名词

  反删减“名词不明确”“含混的主体”

  通常对此模式的应对方式是,诘问:「请具体地讲,九型人格帮助成长和变化的故事,是谁/什么/那一个…?」目标就是要找出、及恢复失去的资讯。有四项子类如下:

  1.人、地、事:

  为求说话者所要表白的讯息能完全,请他将所使用的名词、代名词或名词片语,进一步具体阐明,三个智慧中心——九型性格学习分享

  例如:

  女人是爱哭的→「那一位」女人是爱哭的?

  乡下是邋遢的→「那里」的乡下是龌龊的?

  事件一团凌乱→「那一件事」是一团混乱?

  某些人会说好→你的「某些人」是指谁?

  谁都会这样想拉→你说的「谁」是指什么人?

  不要吃太多生果→你指的是「哪些水果」?

  人们不让我作决策→毕竟是「哪些人」?

  2.代名词:

  省略掉了「谁」或「什么」。

  例如:

  他们不理我→「是谁」不理你?

  这就结束了→「是什么」停止了?

  他们都想我逝世→「谁」想要你死?

  这生意有得做→你指的是「什么生意」?

  找份工作吧→找份「什么样的工作」?

  快点找个人来吧→快点找个「什么样的人」来?

  我不清楚→你不明确「什么」?

  我怕→你怕「什么」?

  3.失去真正的主词或受词者:

  一段陈说里,主持者或受标准者都不明确。

  例如:

  确认是对的→谁说的?谁要确认?确认什么?

  批驳是毛病的→谁说的?对谁而言?什么情形下是过错的?

  4.名词化:

  用来描写「过程」的字词,被以名词的形式使用,因为过程被省略了,所以那行动看起来就像是静态的。

  有一个方式可以用来检视某一名词是否为动词的名词化,即问「这个货色是否可以放在一手推车里?」如果你没措施将一名词放在一手推车里,可以触、看、听,则那是一个名词化的动词。

  遇此情况,应答的方法可以是,将此名词转回动词,并看漏失或省略了哪些资讯。

  例如:

  幸福/快乐--「谁」对「什么」,或「如何」感到幸福/快活?

  沟通--「谁」沟通「什么」,或「如何」觉得沟通?

  同等--与「谁」平等?是「如何」平等?在「什么」上平等?

  保险--「谁」对「什么」,「如何」认为平安?

  自由--「谁」对「什么」,「什么时候」、「与谁」,「如何」得到自在?

  第二类︰行动的字词

  波及过程或举动,但不够明确者,通常的诘问法是问:「详细而言如何…?」目标是要分辨出讲话者,对那动词的复合性相等为何?以及是什么样的内在休会让谈话者晓得,那动词是在进行中。这些字词共有三种别:

  1.未明白的动词:

  于此要诘问到的是,那行动是如何被履行的细节。实在,每个动词都可以再进一步地明确化,端看你的目标,是请求到那一个水平。

  例如:

  他鼓舞了我→他是「如何具体地」鼓励了你?

  理查失败了→具体而言,他是「怎样地」失败了?

  我的老板都依附我→具体而言,你的老板是「如何地」依靠你?

  他伤害了我的自尊心→他「怎样的行为」损害了你的自尊心?

  这件事情很难处置→这件事情「怎么」难处理?

  他们应该交代一下→他们「应该怎样」才算交代?

  2.因果关联:

  此类动词隐含着,某人的行动与另一人的内心状况之间,存有因果关系。

  例如:

  她让我伤心→「她怎么做呢?」或「她是作了什么来伤你的心?」

  他们使我朝气→他们「怎么做到」的呢?或「有没有过他们没办法使你活力的时候?」

  我因他们而气馁→他们是「做了什么」使你泄气?

  3.读心(臆测):

  那些隐含说话者知道,某一人在想的、或感触的动词。准确的解答是来自于,你如何获得充分的资讯,以及那明确可察看的行为的复合性相等为何?如斯,资讯才会充足。

  例如:

  她不再爱好我了→「你怎么知道的?」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具体地,你是如何知道的?」

  第三类︰探索、跨越限制

  隐射行动上的局限。当前设模式导引出,到底是什么前提或成果,让一个行为变成,要嘛是必须的、不然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本项的目的就是要摸索、逾越那限度。通常的作法是问:「什么禁止了你?」或「如果你做到了/做不到了,会发生什么事?」这项有二类:

  1.可能性的语态操作词:

  影射某事是不可能的或是做不到的。

  例如:

  我无法做到那件事→「具体而言,是什么拦阻了你?」或「假如你做了会发生什么事?」

  这是不可能的→「什么使它不可能?」,或「如果它就是变得可能了,会发生什么事?」

  2.必要性的语态操作词:

  暗射某事必定要实现,或者相对不可以发生。诘问的用意是,探索说话者世界观里的极限是什么?

  例如:

  我一定要求完善→「假如没有,会怎么样?」或「什么阻止你?」

  我应当更有耐烦→「什么使它没有耐心了?」或「假如你更有耐心了,会怎么样?」

  第四类︰概括性的字词

  ·概括性的字词,就像..所有、永不、每一个人、每次、总是…等等,一些偏向于适度泛化的字词。

  ·有四种办法来诘问:

  1.用疑难的方式重述一次那概括性字词。

  2.夸张那概括性字词。

  3.找出一个反例。

  4.理出一个参考经验。

  例如:

  ·所有的人都是贪婪的

  →「所有的人?」

  →「你从前所遇的每一个人都是贪婪的?」

  →「你能不能想一个不贪心的人?」

  →「具体而言,是谁贪婪?」

  ·没有人关心我

  →「没有一个人?」

  →「甚至连你都不关怀你自己?」

  →「过去有没有任何人关心过你?」

  →「先讲一个不关心你的人来再说。」

  第五类︰比较词

  比较的标准不见了,只显示比较的形容词及副词,本名目标就是找出比较的尺度来。

  例如:

  玛莉比较聪明→与谁比,比较聪慧?在那一方面?

  周末比较好→与什么比,比拟好?对什么而言?

  我对这个比较不熟→与谁比或什么比较不熟?

  我表示得很差→与谁比或什么比较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NLP的一些基本信条
下一篇:帮助孩子建立考试获胜后的心锚方法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NLP的后设模式】相关文章
【NLP的后设模式】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