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7-24 10:19
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头开端处,乍看上去是筷子夹起一片腊肉,再细心瞧,才发明这片腊肉可不简略,上面蕴含着整整一幅水墨山河,如斯精妙的构思,励志故事,令人赞不绝口。于是对海报的设计师张发财发生了兴致,便关注了他的微博,读他写的民国八卦,看他一张张相似灯谜的平面广告,继而哈哈大笑,为设计者的创意叫好。
这样的设计多了,张发财自己也很自得,于是在其中一项设计的后面附上了创作心得:“我23岁时,业务经理跟我说:‘兄弟,人一过30岁就没发明力跟设想力了。’当时真受他影响,认为过了那个岁数就完了……这是我30岁时的设计,当初做得比5年前更好。这才晓得,只有蠢货才给自己画条线,只有蠢货才给自己找不尽力的理由。”这段话写得过于直白,却大气淋漓。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总有些人会把自己狭窄的人生教训当作至理名言。好在这种误导总会被别人的实际攻破,张发财就用本人30岁当前的设计作品狠狠回击了当年的业务经理。守旧估量,咱们微微松松就能活到70岁以上,假如30岁就给自己的人生画条线,之后的40多年岂不成了酒囊饭袋?
罗曼·罗兰也有与之类似的见解,他是这样说的:“大局部人在二三十岁时就逝世去了,由于过了这个年纪,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尔后的余生则是在模拟自己中渡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矫揉造作地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