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7-24 10:19
通常,我们会这样来形容一个同窗:“李宏这牲畜又考了第一!”或者是:“张亮全部一牲口,太生猛了!”
从走进文科班的那天起,我也成了这样一个“牲畜”。
之前,我始终舍不得对自己高尺度严请求,更不是相对的“第一名&rdquo,哲理故事;。直到进了文科班,很奇异,每一次统考我都排第一。长此以往,老师和同惯于默认———她是第一;我自己也生出了使命感———不能不考第一。
但我偏偏不是一个感到良好的人。走出考场,假如我说“还行”,那就是十分好,如果说“不好”,那就是比拟好,如果我感到“很差”,实在成果至少还不错。这种感觉上的偏差,让我挥霍了不少情感跟眼泪。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我们照例加入海淀区统考。非同寻常的是,如果能在这次考试中名列全区前三名,就能够绕开高考,直接输送上大学。机会眼前,人人蠢蠢欲动,由于“玄色七月”的可怕咱们早已经耳闻目击。
考完数学那天中午,我和同学在回家路上边走边对谜底。对到最后一道18分的题时,我的心越来越凉。不仅我的解题思路和她完整不同,答案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同学逻辑谨严,思路周密,是理科班的“牲口”之一,仍是华罗庚数学学校的重点培育对象。听着她井井有条、有条有理的剖析,我简直不任何或辩论,就口服心服地认定自己错了。
那时候,我很爱哭,看片子会激动得哭,看小说伤心得会哭,测验不满足,当然更会哭。想到本人功亏一篑,考了那么多第一,最该拿第一的一次却失了手,眼泪开端在我眼眶里转来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