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课后练习

逍遥右脑  2018-10-30 13:21

同学们不要忽略家庭作业的检测,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课后练习是人教版的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赶紧来检测一下了!

1、文中第二节有哪几次提到“趣味”?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2节四次,第一、二次写作者感到的雨中之趣,山野境界之趣;第三次写女孩感不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趣味,第四次写作者也不愿强人所难地使她们有这种趣味。这些叙述,不仅为下文说明胡琴(音乐)的作用作铺垫,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童心的尊重和自己的一种平和的心态。

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是为什么?

一把胡琴,一首乐曲,不仅让两个女孩转忧为喜,纵情歌唱,而且让村里的人都来了,村里的青年也都齐声歌唱,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可见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在这种感染力的驱动下,人们真挚纯然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得以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和谐和睦,这真正让作者感到了纯真和谐的人情美,感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所以,他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3、为什么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对比?“这种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

明确:突出其“有意思”。“有意思”一词,不仅通俗易懂,自然亲切,而且照应了前文的“趣味”,使文章意脉一贯而下。

“有意思”包括三方面内容:胡琴价廉,可演寻常小曲,发音还可听,更重要的是在民间流行。这里叙述的语言,如数家珍,款款道来,亲切平和。

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课后练习来检测了!不要忽视对家庭作业的练习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团泽中学2018-2019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课后练习】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课后练习】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