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9-19 17:54
深夜的候机大厅中,30多名小学生手捧书本席地而坐,空气中不是充斥着知晓航班延误后惯常的焦躁因子,不是闪烁着为打发时间而亮起的手机屏幕的光亮,而是浮动着孩子们沉浸于书本中的宁静,夹杂着纸质书页的淡淡墨香。我为这书香点赞。
乘着这书香的祥云,回到千年之前书香散落在每一个角落的时代。晨起吟诵者有之,凿壁偷光者有之,偷得浮生半日闲者亦有之。官宦人家、寒门子弟,皆有平平仄仄的悠然之声萦绕周围,氤氲出为天下立命,为万民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之志;亦或是滋养出独善其身、超然脱俗之个人臻境。
但科技掀起滔天巨浪卷走了那一缕缕书香,承载着历史厚重气息的书页被尺寸之屏取代。地铁上、街道上、办公室里,家中沙发上,人们旧时捧书吟诵时高昂的头颅,被似带有强力胶的电子屏幕无限拉低,恨不得眼睛长在电子设备上。古人达济天下,独善其身的情怀也逐渐被碎片化信息,快餐文化那空洞的内容所取代,网页无限向下浏览,精神园地日渐荒芜。
于是此时这30多名孩子席地而坐捧书而读似是一股清流,浸润着现代科技的炙烤下日益干涸的人们的内在生命;却又是晨钟暮鼓,警示世人:古人看书实为寻常,而今天的我们却视之为特例,受到人们的追捧甚至怀疑。这足可见出纸质书籍与现代人的距离:岂止是一个在书架上落满灰尘无人问津,一个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不可自拔?
该校老师的做法实属明智:让阅读纸质书本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那么,他们在闲暇时光首先亲近的不是手机,而是书籍;陪伴他们成长的不是毫无营养的八卦新闻,而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人生智慧,处世哲理。
犹记得《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借主教之口道出印刷术将取代建筑艺术成为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时的痛惜。近代前期欧洲不少建筑也因此遭受被肆意改建甚至毁坏的命运。科技文明时代的我们,勿要让电子设备将纸质书籍挤出现代人的视野。否则多年后的人们只能是从一张张照片中寻觅纸质书籍的足迹,从博物馆的展柜里辨别出它的身影,从电子技术还原的香气中感受它的珍贵与厚重。
挣脱科技编织的罗网,回归古色古香的纸质书籍,我们能把无聊时消遣变为闲暇时享受,能传承社会责任与历史文化使命,能留住泛黄纸页的淡淡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