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5-03 10:19
移就
移就是将原描写甲事物性状的润饰语移来描写相干的乙事物性状,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
或者说,为获得某些特定的后果,将描述甲事物的词语移用于乙事物,这样的修辞伎俩叫做(移就)。
或者说,应用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成心造成两种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以收到特定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方式叫移就。
移就又叫(移用)、(转借)。形成移就必需具备三个前提:一、必须有两个事物;二、两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接洽;三、被移用的词语重要是表白情态的定语跟状语。
因为移就主要是把抒发人的思维情感的词语移用到其余物上,骤看与拟人类似,但细心察看,差别显明。从内容上看,充当移就被移用的词语是表现人的情态的,用它来充任
事物的修饰语的目的是使人的悲欢仇怒统一定事物联系起来,进而表示人的感情和状况,并不把这事物当人来写,也就是说,不使事物人格化;拟人则是把事物当人,赋予人的特征。简而言之,移就是寓情于物,物不变;拟人是将物拟人,物变人。《从构造上看,移就的前后两项只是修饰限度关系;而拟人则大多是主谓关联,不仅把人的思惟情态浸透到被人格化的事物中,而且使事物会谈话、办事,有心理运动,所有像人一样。》从描写的对象看,移就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是把人的思想感情灌注到与人有关系的事物上去,是为刻划人物服务的。
例如:
[1]勃然大怒,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2]广场上又烧起了欢喜的篝火。(曲波《》)。
[3]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呈现了。
[4](躺了那么久长,连骨节都生了锈了!)——老通宝不信服地想着,尽力想装出仍是少壮的气势来。(茅盾《秋收》)
例[1]把(怒)移用到(发)上,。目标是描绘岳飞忠于朝廷,却遭奸臣搭救的满腔恼怒的悲壮之情
例[2]将(欢快)移用到(篝火)上,表达兵士们在艰巨的条件下取得战役成功的欢乐。
例[3]把(悲惨)移用到(皱纹)上,从字面上看,似乎搭配不当,但看了高低文,并不感到这里有过错。
例[4]把金属(生锈)移用到骨节上,原来骨节不会生锈,但这里惹人联想骨节很难转动的情景,非常形象活泼。
以上的例子中的(发)、(篝火)、(皱纹)、(骨节)都未人格化。
移就有的又把它叫做(移用),《修辞学词典》说(移用)相称于(移就)。而李裕德在《新编适用修辞》中,又将借代、委婉、移接、拈连、反语等辞格都纳入了(词语的移用),称之为(借代式移用)、(委婉式移用)、(移接式移用)、(拈连式移用)和(反语式移用)等五种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