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4-18 11:40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考试时间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2.?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黄帝时期B.西周 C.秦朝D.西汉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3.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制度因素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史家的研究论文 C.秦简的记载 D.民间的传说5.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下列说法与这一特点相符的是( )A.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B.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D.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6.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国并行制 D.皇帝制7.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8.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其故在擅专威福……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犹大不可也。”最有可能说此言论的帝王是 ( )A.嬴政B.李世民 C.赵匡胤D.朱元璋 9.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具有此种行政审核功能的机构是( )A.汉朝的中朝B.唐朝的门下省 C.元朝的中书省 D.明朝的内阁10.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所说的“某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度 D.内阁制度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1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内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13.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6. “国民党政府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或左派活动而被拘禁的人都释放了,其他逃亡到国外的人也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甚至蒋介石也照孙逸仙的意思谈论战争对民族革命的重要性。”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为( )A.国民革命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抗战取得胜利 D.新中国成立17. “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 )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团结各阶层力量反对蒋介石18.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19. “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20.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B.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21. (五月五日)各报的首页都用大字标题刊登这条新闻,内容大致如下:“北京学生游行示威反对签订凡尔赛条约。三亲日要员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遭学生围殴。曹汝霖住宅被焚,数千人于大队宪警监视下拘留于北京大学第三院。群众领袖被捕,下落不明。”从这则报道我们得知( )①报道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②学生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③运动中群众基础广泛 ④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2.“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20世纪20年代以消灭上述反动势力为目标的革命运动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2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4、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一大”纲领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25.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6.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新中国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B.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7.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28. 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金门、马祖二岛),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 )①当时国际局势动荡不安②台湾当局出现了“台独”的倾向③美国对中国有所顾忌④共产党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河北省华北油田某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有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