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10-20 14:03
有人说过,倾述是一门艺术。话说多了惹人烦,可是不懂倾述又容易钻牛角尖把自己困死。倾诉,让许多在考研复习过程中艰苦奋斗的考研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语言是最好的情感润滑剂,可以缓解我们心中很多难以言状的压力和烦恼。
善于倾诉,乐于倾诉
心理出镜:蔡同学
心理咨询师:湖南大学心理辅导老师王教授
访谈实录:
蔡同学:我考研复习时,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无时不有,那种感觉就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过得比我好,只有我是最惨、最不幸的一个,所以总是急不可耐地想找人说说。老师,这是怎么回事?
心理咨询师:其实这很正常。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考生本人长期自闭或者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会在局限的空间内产生一种片面夸大的心理认同,使个体习惯性地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作对比,强化自卑心理,导致情绪性障碍。可以肯定,当遇到这些问题时,你会有一种极为强烈的倾诉愿望,以此实现心理上的平衡。
蔡同学:那为什么找人倾诉过后心情就会好起来呢?
心理咨询师:道理很简单,大家同在考研路上,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相同或者相似的。看看别人正在走或者已经走过的路,你会发现原来痛苦并非自己独有。所以当你感到心情低落的时候,在意识到自己有某些痛苦征兆的时候,最好的调节方式就是倾诉。
心灵鸡汤:
心理咨询师:倾诉理论发端于西方心理学,倾诉最初来源于宗教信徒对牧师的忏悔,通过语言的表述,实现对心灵的呵护。倾诉有助于缓解人们精神上的压力,化解心中的痛苦。特别是在向志同道合的朋友倾诉时,往往能够帮助个体建立起自我意识,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达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有选择地倾诉
心灵鸡汤:
心理咨询师:人的意识会受到以往经历的制约。同—个问题,不同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倾诉的过程中,只有找到能够给你心中答案的人,倾诉才会让你感到心情舒畅。通常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个体较近,或者是与个体有着相同处境的人,往往能够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关键的一点,个体要明确自己倾诉是为了什么,这样才能意识到你会允许谁作出怎样的回应。
选择适合自己的倾诉方式
心理出镜:赵同学
心理咨询师: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谷老师
访谈实录:
赵同学:老师,我对倾诉并不反感,但是却不太喜欢过于直接的倾诉方式。我比较喜欢采用写信、发电子邮件或者QQ聊天之类的间接倾诉方式。
心理咨询师:这样的间接倾诉也是有很多好处的。首先你看不到对方的脸,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在想说的问题上,不用过多担心对方的反应。其次,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东西在完成之后还可以再做些修改和添加,但是说出去的话就不行了。当然,最重要的是间接倾诉方式可以帮你判断倾诉本身是否有必要,有时可能自己审视一遍之后也就知道问题的所在了。
王同学:可能吧。有时我会觉得与其说那些人给我反馈,不如说是他们更想让我服从,所以我总会自发地形成一种由于被压制而想要反抗的心态,这种心态甚至会让我忽略对方的反馈或者建议。
心理咨询师:倾诉对你而言更像是一种求助,但这并不代表你就处于弱势。能够彼此尊重和平等地交流很重要,毕竟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你的手中。遇到特别强势的人时,不妨直接把你的感受说出来,表明你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存在,但同时也希望别人能够尊重你的决定。
心灵鸡汤:
心理咨询师:反馈往往被很多处于情感挣扎期的个体所忽略,其实在倾诉过程的任何阶段,反馈都是必要的。把倾听所得到的信息为我所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倾诉应该为了反馈而倾诉,不应该只是发泄。
也有人说过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就会得到两份快乐;把自己的烦恼向别人倾诉,就会减少一半的烦恼。我们要掌握这门与人沟通交流的艺术,恰到好处的倾述可以收获友谊,可以平缓度过心理困境,可以一起探讨交流,把考研的压力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