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9-30 10:09
有位三十岁的朋友告知我,他活得很焦虑。社会走得太深,你就会焦急。能对生涯多把持一点,焦虑就会少一点。
友人往往会问:你在家都干吗?我说,什么都没干,发愣呢。
我认为发呆是最放松的事。尝试把本人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多少分钟,其实也挺幸福的。
人生大部门是空白,人忍耐不了空缺就要往里边填货色,给自己加载。其实最好的事就是跟好朋友一起发呆。有一起发呆的霎时,阐明关联是如许放松。咱们经常在与人接触时让自己撑着,都是怕话掉地上,话接话,赶紧接起来,太累。
而且焦急感很大一局部来自不自由。我感到良多人到达“自由”的状况是在“无能期”:退休了,社会不需要你了,年青人不须要你了,孩子不需要你了,有人以为这是自由,实在那不叫自在。自由不是被摈弃,而是废弃。
我曾经在西北一个庙门口看到一副对联:“在高处破,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我始终在领会着它。“在高处立”是说能够站得很高看问题;“着平处坐”,脚踏实地,同等对人;“向阔处行”,就是说心怀要宽阔,做事要变通,词语,别走逝世胡同;“存上等心”,就是存仁慈的心,要自律;“结中等缘”,就是不拒人千里之外,也不零间隔接触,中庸;“享下等福”,就是说要能刻苦。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
行而正难,思天真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