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10-20 13:58
为配合国务院部署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突出重点、科学施策,强化创新驱动,加快重点污染行业大气污染治理,环境保护部近日出台了《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记者就《技术政策》的相关问题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
记者:制定并颁布《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有何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负责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的需求和供应持续增长。我国粗钢产量为6.83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4.94%。
钢铁工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产业规模大、生产工艺流程长,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全国钢铁企业颗粒物排放量约为206.2万吨,占工业排放的20.1%;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51.4万吨,占工业排放的13.3%;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95.1万吨,占工业排放的5.7%。废水排放量为12.1亿吨,占工业排放总量的5.24%;石油类排放量为3315吨,占工业的16.1%;COD排放量为7.98万吨,占工业的2.25%;氨氮排放量为7557吨,占工业的2.69%。
十二五期间,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为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保护部发布了《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作为指导性文件,《技术政策》指出了钢铁行业污染防治的原则、方向,并且提出了具体要求。《技术政策》对促进行业的节能减排、推动钢铁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应从哪些方面开展?
负责人:首先,在原料的选用上,鼓励烧结选用低硫、低氯和低杂质含量的配料。
另外,在烧结工序,鼓励采用低温烧结、小球烧结、厚料层烧结、热风烧结等技术,减少设备漏风率;在炼铁工序,应采用精料技术,转炉炼钢应实行全量铁水预处理技术,高炉炼铁生产鼓励采用提高球团配比、富氧喷煤等技术;在转炉炼钢工序,鼓励采用铁水一包到底、负能炼钢等技术,鼓励电炉炼钢多用废钢。同时,不鼓励热兑铁水冶炼碳钢,不鼓励废塑料、废轮胎作为电炉炼钢的碳源,不应在没有烟气急冷和高效除尘设施的情况下进行废钢预热;在轧钢工序的热轧生产中,鼓励采用铸坯热送热装、一火成材、直接轧制、在线退火、氧化铁皮控制、汽化冷却和烟气余热回收等技术,冷轧生产鼓励采用无铬钝化技术。
钢铁是高耗能行业,为了节约能耗,《技术政策》提出了鼓励充分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高炉、转炉和铁合金电炉的煤气,以及烧结烟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电炉烟气的余热等;鼓励采用节水工艺及大型设备,实现源头用水减量化;鼓励收集雨水及利用城市中水替代新水;应采用分质供水、循环使用、串级使用等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一系列节能节水措施。
记者:钢铁企业在大气脱硫方面应采取哪些技术和措施?
负责人:钢铁工业的二氧化硫排放一直是突出的环境问题,并主要集中在烧结机工序。为此,《技术政策》提出了烧结机烟气脱硫技术的选择应遵循经济有效、安全可靠、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因地制宜、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总原则。在选择脱硫工艺时,应进行干法、半干法和湿法等多技术方案的比选优化,特别是对于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宜兼顾氮氧化物、二恶英等多组分污染物的脱除。鼓励采用烟气循环技术、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等技术集成。
记者:需要重点研发的新技术、新材料有哪些?
负责人:为引导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技术政策》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研发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主要包括:烧结烟气循环技术、二恶英和重金属联合减排技术、电炉烟气二恶英联合减排技术、烧结烟气脱硝技术和工业炉窑低氮燃烧技术;鼓励研发和应用减排挥发性有机物的水基涂镀技术、废水回用的深度处理技术、基于冶金渣显热回收利用的工艺技术;烧结脱硫副产物的安全利用技术,高锌含铁尘泥脱锌技术及不锈钢钢渣、特种钢钢渣和酸洗污泥的资源化安全利用技术。
记者:《技术政策》的实施在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哪些作用?
负责人:第一个作用是推动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实现。《技术政策》为颁布实施的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系列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将有效推动钢铁工业污染防治的进程,促进十二五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个作用是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2010年,我国39家城市钢厂粗钢产量接近全国总产量的40%。钢铁企业是烟粉尘的排放大户,《技术政策》提出的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将有助于大幅度降低烟粉尘的排放量,特别是减少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量,将极大地促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
第三个作用是促进钢铁行业和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政策》推荐了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引导了控制技术研究、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将有效地促进行业以及环保产业整体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