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9-14 17:01
网上误传的21城市断层带分布图。
3月20日开始,一则“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的报道见诸网络,引起各界关注,报道中消息的发布者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
21日晚,徐锡伟通过人民网澄清此事,称“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确实已通过验收,但尚未正式发表,网上的配图也并非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分布图。
昨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该项目研究室的研究员冉勇康向本报证实,地震局从未正式向公众发布过“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及分布图”,并说明这项研究的成果已向地方政府通报,以后会逐步以科学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
3月21日,中广网援引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日前公布了我国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按照这些断层带的指示,如果建房时能够避开,就可以有效防震。据了解,这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早在7年前就开始实施。
此外,有报道称,在前一日的某科普类电视节目中,徐锡伟曾表示,“研究人员已勾画出我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但报道中并未提及向公众公开此信息。
■ 调查
“21城市断层带”项目已完成
专家称一些具备实力城市亦开始研究活动断层带
记者查阅发现,早在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徐锡伟接受媒体采访时已透露过“21城市地震断层带”一事,但未提及“正式向公众公开”。
报道称,徐锡伟在采访时介绍,我国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日前完成。对21个大城市的109条疑似活动断层作出探测和评价,排除了其中83条原先认为的活动断层。
冉勇康昨日表示,中国地震局确实开展过21个大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调查结果是与各个地方政府沟通的,主要用于给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以指导,避开活断层。
他表示,政府根据此项研究成果,在今后建设规划中会要求避开活动断层,但早前因为没有发现已经建成的,也需要时间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目前为何没有公开“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及分布图”,冉勇康表示,这需要一个过程,目前研究结果主要是为政府的防震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为何针对21个大城市做活动断层带研究?冉勇康表示,当时是由该城市的人口、经济发展程度和是否存在疑似活动断层来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有实力做的城市都在开始做了。下一步要在地级市铺开,目前已有河北、江苏等省的一些地区开始投入此项工作。
■ 链接
地质所公布地震火山分布图
3月18日,地质所在其官网上公布了3月版的《中国地震与火山分布图》。图片用浅色带状标出了地震带分布,并用不同大小的红点,分别标出了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地区,以及第四纪火山岩和火山口。
冉勇康表示,这张图主要是告诉公众中国地震区域和火山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方位。重大项目则需要开展专项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该图只有宏观指导性作用。
■ 释疑
1 何为活动断层?
冉勇康介绍说,地震带只是一般统计规律中使用的,与地震断层带的分布有空间吻合的关系。断层带则是地球表层的一种构造现象,并非所有的断层带都是活动的地震断层带。
徐锡伟在澄清中也提到,活动断层指“距今10~12万年以来有活动的断层”,常常是多次地震破裂累积、叠加的结果,是同震地表破裂和错动引起地震灾害的根源。
2 为何研究活断层?
冉勇康表示,大量的震例和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大地震常是沿活动断层原地重复,发生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层带上就曾多次发生过类似大小的地震,所以要避开这些活动断层。
据其介绍,每一次地震后都会有地震遗迹被保留下来,研究人员通过对地震遗迹辨认和年代样品采集,可以获得大地震的复发时间,评估未来大地震的危险性。
研究出活断层之后就是为了避开它。冉勇康介绍,在一些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视不同的情况,要避开200米到300米等,但是通过现在对活断层研究的深入,汶川地震等震害调查获得的认识,只要断层定位准确,一般避开几十米即可。
3 能否避开地震?
徐锡伟回答提问时表示,并非避开活断层就是避开地震。
冉勇康表示,地震灾害主要有两方面,一种是地震错位,另一种是地震波造成的晃动,地震错位造成的灾害是不可抗的,“活断层造成的错位可以造成山体、陆地的错位,更别提建筑了,这种是抗不了的灾害。所以要避开。”目前国家已明令要求校舍建设避开活断层,已建成的要搬离。
对于地震波造成的晃动,冉勇康表示,只要按国家公布的抗震设防标准设计,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