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设计

逍遥右脑  2014-04-01 13:14

《师说》设计
【设想】
  结合《劝学》总结文言文的基本学法:读通(搬字音、查字音),读懂(搬词义、问老师),耐心(要勇于研究注释),决心(树立学好文言文的决心)。本课拟采用目标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既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也让学生便于总结他们掌握了什么。作为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要力求把它当作现代文来上,把重点词义的解释放在理解课文中去进行。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放在背诵前进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牵引学生进入文本采用问读法进行。
【教学过程】
一、预习安排
  利用词典和课下的注释,把课文读通,读畅。并且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课堂进程
  1、老师介绍文学常识。抓住如下中心词介绍:
    韩愈、古文运动、写作背景、解题。
  2、老师出示案例,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入文章。
    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
    (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老师的宽泛定义,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
  3、齐读文章,学生活动:你能大致地说一说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吗?
    明确:本文主要讲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陋习。
  4、学习第一段:
   ⑴ 朗读:点读第一段──老师纠音,并指明朗读中的缺陷──学生齐读。
   ⑵ 老师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进入文本,利用课下注释理解文本,然后参与三个问题的讨论。理解与翻译中要注意下列词的用法与意义:必、受、师(6个)、是故。
    ① 老师是干什么的?
    ② 人为什么需要老师?
    ③ 选择老师需不需要考虑他的年龄大小?
   ⑶ 各自背诵第一段──点背──齐背。
   ⑷ 老师总结: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接着指出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总之,这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人们从师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并阐明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5、学习第二段:
   ⑴ 朗读:点读──师正音──齐读。
   ⑵ 理解文本: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弄懂这一段所写的内容,参与下面问题的讨论,并且在理解与翻译的过程中掌握下列几个词的意义:出、下、耻师、句读、不、族、相若。
    ①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在从师学习的态度上有何区别?为什么“圣益圣,愚益愚”?
    ② 今之众人对自己和对孩子在从师的态度上有何区别?
    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④ 本段文字所写的内容是?(抨击了“耻学于师”的陋习。)
    ⑤ 本段文字论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对比。)
   ⑶ 熟读──背诵──齐背。
   ⑷ 老师总结:本段运用了三个对比,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陋习,这是结合当时的现象从反面进行批判。文段上是首尾照应的,前面提出师道之不传,欲人之无惑的现实,然后通过三个对比来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尾两句与首句照应,再次说明了师道之不复的原因。
  5、学习第三段:
   ⑴ 朗读:点读──齐读。
   ⑵ 理解文本: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内容,掌握重点词语有:常、师、之徒、专攻。讨论下列问题:
    ① 作者列举孔子拜师一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 孔子为什么我们要拜这些人为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⑶ 各自背──齐背。
   ⑷ 老师总结:这一段,举当时备受尊崇的大“圣人”、大学者孔子的例子,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而且还为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佐证,一石三鸟,事例选得非常精当。
  6、学习第四段:
   ⑴ 朗读:点读──齐读。
   ⑵ 理解文本:
     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内容,应掌握的重点词语有:传、拘、嘉、贻。并参与讨论一个问题:
     作者写《师说》这篇文章的直接动因是什么?
   ⑶ 各自背──齐背。
   ⑷ 老师总结:这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但作者并没有把它作为附记来写,而是围绕中心论点来写:他赞扬李蟠“不拘于时”(与上层“士大夫之族”相反),“学于余(从师学习),“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就是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论点。
  7、理解全文结构:
    (这是为学生背诵课文作准备。)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并形成如下板书:
 段意论点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四、说明写本文的原因结论:向后学号召。
  1、不拘于时;
  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
  8、背诵全文:
    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写作的结构之后,要求学生快速地背下全文。
  9、课后拓展:
   ⑴ 学了本文你思想上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⑵ 现在我们还需不需要老师?请谈谈你的见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一语文必修1作文辅导1
下一篇:门教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师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师说》教学设计】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