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7-10 19:29
亲,你是否活在拖延症的纠缠当中?作为一项被当今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拖延症如今已引来越来越多关注,它已经不再被看做一个小毛病,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问题。
你有一个月时间完成一项工作,可你一定要等到最后一个星期才去碰它;早上闹钟定在8点钟,可你一定要准时按掉闹铃再睡十分钟;穿过的臭袜子堆成了山,你告诉自己,嗨,明天就洗,然后明天你再告诉一遍自己同样的话……整天拖拖拉拉,你活在和时间赛跑的紧张感中,小小的心脏承受着高压,是时候改变了,你却仍对自己说,再歇一会,我再歇一会……
调查表明,15%-20%的人有拖延的习惯,其中多数为白领高知分子。拖延症严重影响了劳动者们的劳动,那么,它的成因是什么,饱受其害的人们为什么就是克服不掉他?本期万象,让我们真实了解这个坑死人的拖延症。
影响心理健康才是“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500年前,诗人钱鹤滩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如今,这首《明日歌》正成为困扰很多都市男女的心中魔咒。搜索豆瓣网站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74000多名组员一起抱团“战拖”,这里有研究拖延症的相关书籍,有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有组员彼此间的鼓励,但更多的则是饱受拖延症折磨的人们对病症的抱怨。因为拖延,他们中间有人论文没有通过,有人出国没有成功,有人错过了重要的商业签约,有人晚上不爱睡白天起不来。
有人会问,不就是做事慢点,至于这么严重吗?事实上,拖延症的构成有两面,心理专家认为,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这只是一种坏习惯而已,每个人都可能有。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可以称之为“拖延症”。拖延过程中,大多数拖延者都会不断提醒自己“你不该这样做”,伴有压力、担心、自责以及个人效率的降低,这些往往又加剧了拖延和情绪焦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也就是说,拖延不是啥问题,但如果因为它影响了心理健康,它就必须被认真对待了。
原因复杂的拖延症
事实上,拖延症古已有之。早在500年前,也就是和钱鹤滩写下《明日歌》差不多时期,西方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就正式提出了“拖延症”的概念。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被译成“罪过(sin)”,直到工业革命后,拖延才逐渐具有现在的含义,被视为“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