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2

逍遥右脑  2014-03-14 14:21

三 “蒸汽”的力量■
(―)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
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
培养学生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意搜集生活中有关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材料。
[过程与方法]
结合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改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总结自己身边交通工具和方式的演变。
从整体上认识英国历史发展,整理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认识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措施的全面性。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社会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学习请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并找出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注意历史发展中经济史材料、数据和图表的阅读,培养自己用数字说明经济生活问题的能力,养成务实的经济分析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结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自然观,确立以人为本、关注生活质量的意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导致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
科技没有国界,科技成果是人类对自然认识改造经验积累的结果,而现实世界中科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并介绍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成就,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适应工业革命发展,英国政府和企业界采取了―系列措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对外殖民争夺中,暴力争夺和分割占主导地位,客观上使各民族各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同时,在进行国际贸易、分割市场时,开始采用协商等和平办法来解决问题,标志着在世界市场上开始理性地交流。
◆教材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原因时,注意了同前几课所学内容的联系;运用表格简单介绍了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讲述了英国社会变革及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影响;介绍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形成时的两种不同的手段:暴力争夺和和平协商。
◆课文以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英国打造“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为重点,讲述了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演进过程。
[“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介绍了三个主要问题: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主要成就和意义,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1.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和手工工场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主要成就: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工业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英国经济的发展出现先工厂化后机械化。在动力方面,瓦特改良成功的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利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汽船和火车,促进了人类交通发展。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意义: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还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2.工业革命的扩展: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传播开来。美国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使机械化生产普及迅速,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3.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发展了人类文明,也带来环境问题。
[打造“世界工厂”]
介绍了两个主要问题:英国政府和企业界为打造世界工厂的措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
1.措施:①政府: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在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应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②企业界:利用大工厂制在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的同时,还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积极参与海外殖民扩张,也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2.表现:用图表材料和数据说明了工业革命使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伦敦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修建了“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取得的财富。
[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介绍资本主义市场的“世界性”和成熟标志两个问题。
1.世界市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使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生产的互补性增强,为世界市场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商品成为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2.成熟: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在国际贸易中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英国工业革命成就。
2.英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
3.世界市场形成和成熟。
难点:世界市场成熟过程中,如何认识列强在进行殖民扩张争夺的同时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一些基本准则。
[想一想]
1.思考这一变化对英国阶级关系的影响。
答案提示: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自耕农在英国逐渐消失;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思考:英国出口贸易有什么特点?
答案提示: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原料进口占比例大。
3.读一读下图,想一想英国1780年和1860年国际经济地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形略)
答案提示: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已成为19世纪国际经济地位中最重要的国家。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提高;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英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议一议]
1.请你调查一下,本社区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案提示:本题要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实际来讨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开展拓展性学习,写作小论文。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掩埋;焚烧等等。农村:城市化破坏生态和自然地形地貌;水污染;噪声和大气污染;人文环境改变等。
2.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答案提示:要注意运用政治学科知识来分析。法制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市场经济需要健全的法制作为规范、依据和准则;各种经济规则和法令保障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自我测评]
1.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
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
A.①② B. 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英国工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结合史实对上述说法予以说明。
答案提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材料阅读与思考]
1.史丹莱?杰温斯的描述,体现了英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特征?
答案提示:英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世界各地为英国提供了生产和生活原料;从国外掠夺财富转化为资本。
2.这一局面是英国通过哪些手段实现的?
答案提示:圈地运动使英国农业为工业生产了大批的原料;工业革命使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要求扩大世界市场;经济扩张和海外殖民活动,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生产技术进步、失业、再就业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提示:这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可从以下要点来分析: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的强度和密度,也导致手工业者失业;只有提高技术和技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可再就业;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技术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评价方法] 调查法、讨论法、个人学习档案法。
[评价过程]
通过学生调查、收集现实资料,了解科技对我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分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一件日用品改造的说明,了解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水平,激励学生创新,认识到科技创新无所不在。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知识积累、创新与提高效率的关系,认识懒汉不可能有创新,创新有利于懒汉。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作出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总结] 关注现实,不读死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了解社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
(五)历史问题注释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严复最早译为《原富》)一书蜚声于世。1723年生于苏格兰的柯科迪。1737年入格拉斯哥大学。1740年转赴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回故乡。1748―1750年冬在爱丁堡公开讲学,内容有修辞学、历史和经济学。1751年1月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次年改任伦理学教授。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任教期间,结识一些大商人,接触到详细的贸易材料,有利于日后写《国富论》。1763―1766年出游欧陆。回国后,在1767年5月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前,返乡致力于《国富论》的写作。此书1776年出版。出游欧陆期间,在日内瓦会晤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在巴黎时,除魁奈、杜尔哥外,还晤及哲学家霍尔巴赫、银行家兼政治家内克等人;而与莫尔莱的深交,使之成为《国富论》法文译者。斯密处于英国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制转变的时期,国内还存在着相当多的封建经济,贵族地主在政治上还处于支配地位,这就决定《国富论》在反对重商主义的同时,必须反对封建主义。因之,该书既攻击特许公司的垄断,也攻击地主阶级的不劳而获。斯密深知,不这样便无法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路。《国富论》出版不久,便对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1778年和1780年英国先后开征房产税和麦芽税,似受它的启发;而最著名者则为1786年的英法商约。其互减关税的规定,与重商主义的做法大相径庭,符合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1784年对东印度公司建立政府监督的法案,则以其限制特许公司权力而受到他的赞扬。1777年,斯密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和盐税专员,移居爱丁堡。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逝世。终身未婚。
[水晶宫]
“水晶宫”是一座展览馆,专为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大博览会而设计建造。“水晶宫”位于伦敦海德公园内,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宽408英尺(约124.4米),长1851英尺(约564米),共5跨,高三层,由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按照当时建造的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水晶宫”共用铁柱3300根,铁梁2300根,玻璃9.3万平方米,从1850年8月到1851年5月,总共施工不到九个月时间。1852―1854年,水晶宫被移至肯特郡的塞登哈姆,重新组装时,将中央通廊部分原来的阶梯形改为筒形拱顶,与原来纵向拱顶一起组成了交叉拱顶的外形。1936年,整个建筑毁于火灾。
“水晶宫”虽然功能简单,但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它所负担的功能是全新的:要求巨大的内部空间,最少的阻隔;第二,它要求快速建造,工期不到一年;第三,建筑造价大为节省;第四,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第五,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第六,摈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质量,其特点就是轻、光、透、薄,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有人描写在“水晶宫”里的感觉如同“仲夏夜之梦”,清朝官员张德彝说:“一片晶莹,精彩炫目,高华名贵,璀璨可观。”相信是贴切精当的描写!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36年,瓦特生于英国造船业发达的格拉斯哥城附近的格里诺克镇。他的祖父和叔叔是机械工人,父亲是造船工人。因为家里穷,瓦特几乎没上过学,但从小就懂得不少机械制造的知识,培养了制造机械的兴趣。瓦特18岁那年进格拉斯哥城学习手艺,后来又去伦敦专门学习机械制造业。1757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当实验员。
1763年,瓦特负责修理一台苏格兰铁匠纽卡门发明的蒸汽机。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蒸汽机。在纽卡门之前,有许多人都对蒸汽机有很大的兴趣。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了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并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十年后,英国人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1705年,纽卡门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经过认真研究,瓦特发现纽卡门蒸汽机的缺陷:燃料耗费太大、笨拙、应用的范围有限、只能用于矿井抽水和灌溉。瓦特克服经济困难,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在1796年制成了有分离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这种蒸汽机比纽卡门的蒸汽机有显著的优点,可节省75%的燃料。1782年,他又成功地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1784年,瓦特对它进行了改进,为它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使它能适用于各种机械的运动。从此之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了。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把蒸汽机装在轮船上,从此,航运中的帆船时代结束了。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把蒸汽机装在火车上,陆路运输的新时代开始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这就是所谓的“蒸汽时代”。
瓦特逝世于1819年,后人为纪念他的伟大发明,把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功率计算单位称为“瓦特”。现代家庭用的电灯、电暖器、电熨斗的功率都称为“瓦”,那是“瓦特”的简称,也是为了纪念他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
[英法贸易条约]
1860年英法两国签署《科布登一谢瓦利埃条约》规定:英国废除对法国白酒的歧视(有利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作为交换,法国为英国制造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这是通过互惠协定来实现互惠关税的典型。许多国家通过与英法或相互间缔结最惠国条约而享受互惠待遇,使19世纪60―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以降低关税为内容的自由贸易时代。
[谷物法的废除]
谷物法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大地主阶级为了提高地租收入、防止进口谷物竞争、实行农业保护政策而由议会通过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案。这一法案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占多数,开始进行反对谷物法的斗争。1838年底,曼彻斯特几个大工厂创立反谷物法协会(后称反谷物法同盟),组织募捐,创办杂志,到各工业区进行反谷物法的宣传鼓动,把运动扩展到整个英国。1846年英国议会终于宣布废除谷物法。1846年的两个相关联因素:一方面,在1845年马铃薯免疫病传播的同时,北欧和爱尔兰的大部分地区几乎颗粒无收;另一方面,皮尔首相①认为,较低的粮食价格有助于工人,而不利于制造业获取利润,并将危害地主的利益,而不伤及从事农业的农场工人。
谷物法的废除是工业资产阶级的重大胜利。工业资产阶级主要是防止粮价上涨而引起工资上涨,以便把工资压低到最低水平。工业资产阶级在取消保护关税政策,通向自由贸易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是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工业革命发展,英国不仅是各国工业消费品的供应者,也是各国工业生产资料的最大供应者。1825年解除机器出口的禁令,机器出口数量不断增加。1837年机器出口总值为49万英镑,而到1866年就达到476万英镑。同时,英国逐渐降低进口关税和出口限制,到19世纪50年代最后取消保护关税的残余,成了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使英国走上大规模经济扩张和殖民侵略的道路。
[亨利?帕默斯顿]
英国政治家、首相亨利?帕默斯顿(1784―1865),自由党创建人之一。1784年出生于伦敦。曾就读于哈罗公学和爱丁堡大学。1802年作为第三代帕默斯顿子爵,继承其父爱尔兰贵族爵位和财产。1803年入剑桥大学。1807年以托利党党员身份进入下院。1809到1828年任陆军大臣。1832年议会改革前后,他转到辉格党方面。1830―1851年三任外交大臣,1852―1855年任内阁大臣,1855―1865年两次任首相。发动对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支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以期牵制法国和俄国,维持欧洲均势。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帮助镇压太平天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插手美国内战,支持南方种植园主,因遭到英国工人反对而未出兵。1865年逝世。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也称东方战争。英、法与俄国争夺近东霸权所导致的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之间的战争。这次战争主要是在俄国的克里米亚半岛进行,故名。18世纪下半叶起,俄国争夺土耳其与英法产生矛盾。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所谓“圣地”问题就是法国支持的天主教徒和以俄国为靠山的东正教徒争夺耶路撒冷和伯利恒教堂的管辖权。1853年10月4日,土在英法支持下对俄国宣战。1855年9月,俄国的塞瓦斯托波尔港陷落,俄国战败。1856年,双方在巴黎举行和会,订立和约。战争造成双方巨大的人员伤亡,也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俄国把侵略矛头转向中亚和远东,导致俄、奥关系由勾结转向对立,成为一战前影响巴尔干局势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或城镇化。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长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集中化过程。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产生而开始的,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从1800年到1950年,地球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23倍。
[《工厂法》]
《工厂法》是调整生产组织内部或生产组织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关系的法规,是劳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产生后,在14世纪到18世纪中叶的工厂法中是强制延长工作日;而19世纪以来的工厂法则是强制缩短工作日。通过工人阶级斗争,通过立法,工作日缩短,从原来的12到14小时缩短到10小时,再缩短到8小时。英国1833年《工厂法》第一次规定:9岁到13岁的儿童每天劳动时间为8小时;禁止9岁到18岁的儿童上夜班;禁止雇用未满9岁的儿童。但这些保护儿童的立法往往受到资产阶级的破坏,成为一纸空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上工人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为缓和失业人口日益增加的压力,普遍实行5天和7小时工作日制度。
[“劳动价值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理论。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有一些简单的、朴素的认识。这一学说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大功绩。早期英法的古典经济学代表W.配第在他的《赋税论》(1662年)中、P.布阿吉尔贝尔在他的《法国详情》(1697年)中都有一些粗糙的劳动价值论。美国的B.富兰克林在他的《纸币性质和必要性初探》(1729年)也作了一些分析。一篇发表于1739年没有署名的文章《对货币利息,特别是公债利息的一些看法》中,作者提出了“真正和实际的价值”与“交换时所依据的价值”的区别,实际上区别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A.斯密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也简称《国富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英国的另一个古典经济学家D.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中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学说,提出:商品交换价值和其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成正比,和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首创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指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导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价值的形式等问题,以价值转化的理论完成了他的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济贫法》和《济贫法修正案》]
英国圈地运动造成大批失去土地到处流浪的无业游民经常发生骚乱,危及封建王朝统治,国王为了将这些流浪者驱入资本主义工场、农场,使之接受资本主义劳动纪律和剥削,维护社会安宁,一方面颁布一系列法令,对有劳动力的游民严厉处罚;另一方面,又采取一些救济措施,缓和矛盾。1536年颁布法令,让教区承担救济贫民的义务。1572年开征济贫税。1576年和1597年又颁布两项法令,推广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1601年汇集以上一些规定加以补充,成为正式的济贫法。18世纪,因为圈地运动“合法”化,贫民不断增加,1723年为减轻教区救济金负担,颁布法令要各地设立习艺所,并规定对不愿进习艺所的贫民不准给予任何救济。但习艺所条件恶劣,许多贫民不愿进去。工业革命开始后,受机器大工业的打击和排挤,大批小手工业者贫困破产,1782年为防止社会动乱,议会通过《吉尔伯特法》,准许教区救济健壮的贫民,并废除1723年法令,这样济贫税额迅速增加,1760年为125万英镑,1785年为200万英镑,1801年为400万英镑,1812年为650万英镑。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1832年通过议会《改革法案》后,工业资产阶级在下院中占多数,他们信奉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反对济贫法,认为穷人每周领取救济金是鼓励懒惰,促进“多余的”人口增长。他们在1834年通过了《新济贫法》,取消对无业贫民的一切金钱和实物的救助,只允许一种救助方式,即把他们收容到习艺所中去,而习艺所的伙食比最穷的工人吃的还差,工作更沉重。入所的人稍有违章就要被关禁闭。这种习艺所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新济贫法激起工人的愤怒,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自由雇佣劳动力。
[英镑]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本位货币名称和单位。辅币单位原为先令(shilling)和便土(penny),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起取消先令。辅币单位改为新便士(new penny),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1982年起恢复便士旧称,但进制不变。流通的纸币面额有1、5、10、20、50英镑;硬币面额有1/2、1、2、5、10、20、25、50便士和1、2英镑。
镑一词起源于公元775年。当时英国用1磅白银分铸成240个便士,镑即240便士的通称。为避免与计重单位的磅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使用的货币名称镑发生混淆,英国在pound镑后面加上一个词sterling以示区别。1489年,亨利七世首次铸成金镑,与银币一起流通。1821年英国正式实行金本位制,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战后,地位下降,为美元所取代。
[“剪刀差”]
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不等量交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占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业资本家在与生产技术落后的农民交换工农产品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获取利润。
[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一种经济思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A.斯密和D.李嘉图,对内主张自由放任,对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和保护。他们的经济思想具有反封建性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夺权后,经济学家萨伊和巴师夏等的自由主义思想单纯成为资产阶级谋取私利和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工具。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李普曼。
[协定关税]
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优惠,就是片面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第十款规定: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文的英文文本中是“中国皇帝同意建立一个公平和正规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饷费”,并不含有必须对方议允的意思)就属于后一种性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进一步规定为“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和“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把外国的“议允”提到突出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下一篇:第7课 汉字与书法教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2】相关文章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2】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