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长大才悟出的人生道理

逍遥右脑  2017-06-05 14:07

[导语]一、不要随随便便对这个世界说失望 我记得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说失望,比如家人带我去亲戚朋友家玩,不过是几个人凑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而已,每次都如此,没有任何惊喜,千篇一律。 见的也是一些大人,他们说

一、不要随随便便对这个世界说失望

我记得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说“失望”,比如家人带我去亲戚朋友家玩,不过是几个人凑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而已,每次都如此,没有任何惊喜,千篇一律。

见的也是一些大人,他们说的我都搭不上话。只能坐在一旁听,中间会有阿姨招呼我吃菜——在我看来那些菜的味道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差别。

而我想象的“玩”是什么呢?是带我去公园烧烤,是带我去爬山探险,是置身于有过山车、有“激流探险”的游乐场——这才叫玩啊,你吃个饭聊几句天算什么玩呢?然而每一次,都是见一群老面孔,大家坐成一个圈,吃吃喝喝,席间说一些我全然听不懂的“大人的话题”,喝得满脸通红后方才散去。

长大后,当我懂得了世事的艰辛,才发现即便是这样,去别人家吃吃饭、聊会天,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大家长大了,有了家庭和工作,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忙”,能聚在一起已是不易。

长大了很多时候不说失望,并不是因为某些东西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而是当一个人成熟了以后,会试着去理解世事的艰难和不易,由此而对世界又有了新的理解。在现实与理想中重新寻找新的平衡,而不是一味地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控诉和埋怨。

二、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用爱去感动

听过很多励志故事,经常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哭完后顿时感到浑身是劲。往往凭着这股子热情,能坚持几天,过几天又打回原样。

长大了也尝试过用类似的方式,希望用耐心和爱去感染对方,但往往收效甚微——我觉得爱只适合用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面,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理解、也不是爱。

因为爱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个问题,相反,爱经常充当着纵容和伪善的角色,包庇了一些错误的行为,而真正好的、良善的思想和行为却因此而得不到伸张。比如跟某些人,一说起什么问题,马上就来一句:“如果你爱我,就能包容我的缺点。”按照常理,别人提出来缺点,第一想到的应该是去改正。而很多人的反应是:“我没有错,错的都是你,你连我的缺点都不能包容,还谈什么爱我呢?”

我觉得,无论是亲人也好,恋人也罢,大家走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互相间的爱慕,更是因为彼此能成为推动对方向上的力量。人倘若要进步,需要的不是别人去包容你,而是得正视自己的问题,改正了,才会进步。

包容和爱仅仅针对一些无关是非的小问题,对于原则性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是“方法、解决、和改进”。否则,问题存在于那里,迟早有一天会要爆发出来。爱往往解决的是情绪上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的根本,问题在,矛盾迟早还会以其他的形式爆发出来。

三、只要你横下心去做,没有什么能阻挡你

一个人想不去做一件事,可以说出很多理由,比如某某不准、没有时间、太累太苦等等。我总是听到读者这样的声音:“我非常喜欢写作,但是我现在要工作、没有时间,我又不想辞职全职写作,怎么办?”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学校的环境非常苛刻。上课不准做任何其他的事,下完课回到家里,家长也会经常进我的房间来,看看你在做些什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能写出好些东西来。老师没收了我的东西,我不灰心,从抽屉里再拿出张纸接着写。家人反对我写作,有一段时间,没事就教训我,提醒我“走了邪路”、“误入歧途”。没关系,大不了吵一架。

吵了几架以后,家长决定和我好好地谈谈,不再采取以前粗暴的、一上来就骂人的方式。在静下来好好地交流以后,家人也不再干涉我的写作。工作以后时间比读书时充裕得多,电脑打字也比手写快上很多。我记得以前我手写字很慢,而且我手又拙,整天和钢笔较劲,通常一节课下来都写不了几个字。在那种情况下,我都能写出一本书来,现在更没有什么资格,谈“没时间”。

我认识个前辈,即便是出差的日子里,他都能保持每两天博客一更的节奏,如是般,坚持了六七年不断。“只要你少上点网,总会有时间写作的。”他告诉我写作提高速度的诀窍。

你一心要做点什么,别人是拦不住你的,很多时候,都是你自己把自己给难倒了。用一句歌词来讲就是:我不怕千万人阻挡 只怕自己投降。

四、把爱好变成工作也是一种乐趣

有人说,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当作饭碗,因为当爱好变成吃饭的工具时,他就失去了原有的乐趣——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并且我以前也这么认为的。自从我自己开始做了以后,我开始明白,说这种话的人,大概都是三分钟热度。他们追求的并不是某种兴趣爱好,而是不同兴趣爱好所带给他们的新鲜感。

一个人如果真正地体会了一些世事沧桑,他应该会了解,无论做什么,你爱好也好,憎恶也罢,在这个世界上,每一条都是艰辛而困苦的路,并没有什么捷径或者轻松一说。而你真正爱好的事情,你会更加易于隐忍他的不完美。这就好比你爱一个人,同时也会容忍对方的小缺点——因为这些缺点并不是他所独有的——困顿、停滞不前、瓶颈、枯燥、重复、风险,这些东西在其他的事情上都有。

我们大多数的人,与其说是在工作,不如讲是在劳动。一个收银员每天都重复着几个动作,一个工人每天都见到同样的零件,一个公司白领,每天都面对着那几份表格,填完他,上交。

我想这些都并不是他们乐得其所的事情,而是没有办法,为了养家糊口,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作出的妥协。

一个人,这一辈子能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就像能爱上自己喜欢的人一样。

我以前从事的是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行业,我跟每个人想得都一样:“你要赚钱,还谈什么舒服?”——后来我才体会到,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不是舒服不舒服的问题,而是值不值的问题。

五、社会是个大学,教会你很多东西

经常听到别人说这句话:你是在学校里读的书,我是在社会大学里读的。这话没错,但是,我想告诉你,更重要的一点是:社会会毁掉你更多。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呆在社会里,会下意识地受到社会的浸染。而这些容易被社会浸染的部分,恰恰是一些比较坏的习惯、人性中比较恶的东西。而一些好的、高尚的东西,通常学起来会异常艰难——毕竟贪婪、势利、好逸恶劳这些都是人的本性,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比如:你在社会上学习抽烟、喝酒很容易,但你要学会自律,每天早睡早起坚持锻炼什么的就很难。你要找个酒肉朋友很容易,找精神伴侣很难。

我从本科院校毕业,结识过读书人,也认识很多底层的人。从我的观察来看,从小在社会上混的普遍比读书人坏习惯要多,一些他们认为很酷、很聪明的做法,在我看来都是一些恶习。

从本质上来讲,你在学校里学的是思维方式,而社会教你更多的是经验,思维和经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称之为成熟。但是经验并不能完全替代于思维,况且我们当前的社会环境非常的糟糕,好的思想、有良好思维习惯的人非常少——毕竟在这个社会,思维是不值钱的,至少是不能马上变现的。

而真正高尚的、伟大的思想,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这些人通常你是没法接触得到的,有些的甚至已经死了。唯有通过书籍,你能结识并吸收他们的思想。

小的时候,我们是用眼睛来看世界,长大了更多的是用心来体会这世界。小时候因为家庭、学校的因素,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长大了四处奔波,处在开放的环境中。小时候,世界对于我们而言是发现。长大了,该看过的都看过,更多的是总结和概括。

这一切的一切,导致了小时候和长大后看世界的偏差。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变强大,而长大后,反而羡慕起儿时的天真烂漫。变强需要的是老练和成熟,而天真烂漫常常伴随着无知和愚钝。

这就好比当我们看魔术师表演魔术时,常会被之神奇所倾倒,由此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而当魔术师向我们揭开一切的谜团时,惊喜也就随之消失,我们开始了解到:“哦,原来这样,真是无聊。”——我们甚至开始回味起第一次见到他时,所产生的惊喜来。

万事万物,如是轮回,没有哪一头能尽善尽美,这大概就是造物者的神奇之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别带着“漏洞”上路
下一篇:这世界,是心的世界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那些长大才悟出的人生道理】相关文章
【那些长大才悟出的人生道理】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