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和其他
逍遥右脑 2014-03-01 08:59
十八岁和其他
目标:
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针对各个版块,小组讨论交流
(一)十八岁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 爱
2、句子的理解
(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见第三段)
(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1节);“会情愿溺爱你”(第2节);“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节)。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二)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三)读书的苦乐
1、理解文意(补充阅读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见《学习与评价》)
苦学 乐学
蒋士铨 每日夜读直至鸡叫一遍
被不出书被父亲罚跪,母亲训斥 幼时用柳枝拼字
诵诗作为闲时游戏
我为病中母亲诵读
考取举人
我 “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 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
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儿子 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 ?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
2、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3、探讨: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四)青春
1、作者对孩子的希望:(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2、延展:
(1)我 挺秀的树 自负
你 ? ?
(2)《金缕曲》(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品题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什么要写到“其他”?
本文是杨子在儿子18岁生日时写的,文章四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写18岁,而是写由18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18岁只是一个契机。其实可以联想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作者独取四部分,与儿子平等对话,可谓取舍有道。
四、总结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五、艺术特色
小标题的运用。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作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时光。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给人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谈话式的行文方式。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十八岁和其他》
一. 教学要点
1)布置预习任务,请学生的家长协作完成《十八岁和其他》的教学:看完本文,标出文中最能引起共鸣的语句,与孩子交流。如有可能,也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说说心里话。
2)熟悉文本《十八岁和其他》,引导学生从家长与子女两个角度,畅谈阅读感受以及和父母交流后的想法。
二.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亲情,人类社会从远古就有的一种最为朴素、最为原始,也最为绵长的情感。 一个人从脱胎于世,便构成了他与父母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缘分,于是有了漫漫人生路上相依相守、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与责任。
对这个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些人来说,你可能就是整个世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的箴言??《十八岁和其他》。
(二)解题:
本文选自《台湾散文精粹》。杨子,生于1923年,原名杨选堂,广东梅州人。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朵》等。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等职。
本文是一位父亲在儿子十八岁生日时,回忆过往,对孩子的成长写下的感言。以感性的文字表达了理性的观点,以平等的态度向孩子倾诉发自内心最真挚的建议。
(三)教师阐述本课的教学计划
课堂教学部分,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部分,是在课外完成:学生和家长之间,能以本文为桥梁,更好地进行沟通。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大屏幕]
自读提示:
1、你喜欢东东的父亲么?为什么?
2、标出文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3、你对自己的父母满意么?为什么?
4、尝试换位思考:假设你是父母,将如何面对孩子与你的“代沟”以及他的逆反心理。
文章思路结构: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每个小标题是一部分。
第一部分,诉说自己面对孩子十八岁时的心情 。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两代人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第三部分,谈读书的苦和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
第四部分,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
(五)归纳总结:
随着社会发展,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逐渐从“家长制”向“忘年交”的角色转换。调研显示,当大学生和父母“产生矛盾”时,八成人会选择和父母“主动进行沟通”,只有13%的学生选择“冷战”方式来解决;当问及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一般会充当什么角色时,父母单方面给予“忠告”的只有37%,另有63%的父母会采取“像朋友一样和我分担”、“视情况而定”、“作为旁观者,让我自行处理”。
春节晚会上一首《让爱驻我家》让许多人感动不已,当我们每个人沉浸在内心的感动和反思时,我们才发现,其实亲情一直在我们心中,它陪伴我们度过生命中每一刻快乐和不快乐。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将心中的话大声说出来,告诉父母,我们爱他们,也将永远记得他们的爱。
(六)拓展练习:
欣赏满文军的《懂你》,如果让你拍摄以自己的亲情故事为素材的MTV,你会选取哪些生活片段? 体会亲情。
(七)布置作业:
预习《我的四季》
我的四季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学习方式: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 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板书课题]
二、 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 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知道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2. 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掌握的。
3. 学习抒情散文,还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例如《白杨礼赞》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白杨树,其实是为了赞扬北方的抗战军民。此外,抒情散文的语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学习时,我们也要注意体会。
三、 自读研讨:
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自读学习这篇课文。阅读时,同学们可以参看这个自读提示,也可以互相研讨。
投影自读提示:
1. 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2. 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3.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自读研讨十分钟)
(一)通过第一遍阅读,同学们对课文有哪些发现和感受?
明确:1.这篇散文也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2.作者的人生之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细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土地里的石块和树根还经常磕绊着她的犁头”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希望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挖荠菜》。《挖荠菜》所描写的情景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1.作者没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文中这样写到:“我只有低着头,弯着腰,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压着我的犁头,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和作者相比,我们的人生之春可谓春光灿烂,那么,我们又将怎样来耕种自己这块土地呢?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启示很大。最主要的就是现在我懂得了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每一天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2.从文中还可以看出,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受了很多磨难。课文中,写到作者在夏季里,遇到过干旱,他的幼苗还遭受过狂风、暴雨、冰雹的袭击,我想表面是在写自然界,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作者青年时代很苦。
3.还能从文中感觉到,作者在最初遇到困难时,也曾在思想上走过误区。“在遇到干旱时,她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而且,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可见,刚开始时,作者是把战胜困难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或别的力量上了,在失败过后,她明白了: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寻找水源。也就是说,任何困难都得靠自己。
4.从文中我看出作者也曾犯过错误。“在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忘了带盛水的容器”我更发现作者在犯了错误之后,知道如何检点自己。她说:不要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检点自己。我也明白:人无完人,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
5.从“弱者,即使你替他挡过了这次风雨,但终有一次会被淘汰,只有强者,会留下来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这句话我们可以以体会到在作者的人生夏季里,充满了困难,挫折,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强者。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三)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又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作者在人生的秋季里,收获的果实是干瘪的,但是,她没有灰心丧气。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了一种独特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认真的生活过,无悔的付出过,和谷物一起收获的还有人生。”从这些内容中,我们感到作者能正确面对人生。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最终占有什么,收获什么,而是在于追求什么的过成。”我想在今后,我们的努力也许得到的结果会不尽人意,但我们也会正确面对。(四)如果我们在辛勤的耕耘过后,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辉煌,那就让我们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吧,像李素丽那样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吧,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难道不是吗?同学们从文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很好。哪位同学能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点?
明确:1.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
2.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
3.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四、 创造、展示
教 师:反复阅读和感悟后,同学们对课文一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理解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们设计板书,用实物投影展示,黑板也由学生板书]
五、 自由朗读
同学们设计的板书形式多样,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哪个季节感悟最深刻,你能有感情的将你最喜欢的段落为大家读一读吗?
[三、四位同学读课文]
六、 挖掘主旨
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明确:1.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要珍惜现在,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2.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我想起了我们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生命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曾有过一番精辟的论述,他告诉我们,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现在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过去我们的学习很盲目,缺少目标,自己也缺乏毅力,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会再盲目,更不会拿自己的一生开玩笑,我想,我们懂得了怎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教 师:对于《生命的意义》中,那段经典的论述,同学们还能记起吗?好,我们大家来试着齐背一遍。
齐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又将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七、小结:同学们,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我想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懂得如何面对生命,如何珍惜青春。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在过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的生活,无悔的付出,那么,在未来,我们也会坦然地对自己说:哀叹和寂寞的,将永远不会是我!
【教学构想】
按照新课标的特点,本课教学按“朗读、领悟、赏析、延展”四大块来层层推进。
“朗读”是基础环节,首先强调的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其次要注意多种朗读方式的灵活运用,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从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做一些指导,使学生有感情的读文,达到“美读”的要求。
在“领悟”的环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答疑、讨论、评价,注意渗透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
“赏析”就是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延展”就是将语文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同时也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了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 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从而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生命四季”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年年有四季,但每个人的四季却又迥异的。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
二、朗读
1. 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感情。
2.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学生示范朗读,几名学生各选择读一季的内容,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 举例示范朗读要点。
5. 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三、领悟
1. 师:文章以“生命的四季”点明题旨,那么“春、夏、秋、冬”各寓意人生哪个时期?
2. 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寓意,结合本文思考每个季节具有怎样的生命特点,从文中找出依据。同时谈谈每个季节中作者所持的人生态度。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一步感知,赏析文章。)
3. 师:大家有过作者这样的人生感悟吗?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季,写一段话说说你在这一时期将如何去做?
(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讨论。)
四、赏析
师:本文许多语言有生活哲理。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诸多思考,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你欣赏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或欣赏的理由。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后再朗读。)
五、延展
1. 师:在作者眼中“生命的四季”、在你眼中生命如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 在四季中任选一季,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绘你眼中这季的景象。字数100?200字。
(写完后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六、学生读“生命的春季”,“生命的秋季”,试背诵。
七、作业
1. 从网上或书籍中找寻其他有关描写四季的文章,选取片段与本文比较,写出异同点。
2. 背诵“生命的春季”、“生命的秋季”两段。
[板书设计]
我的四季
张洁
春??少年时期??播种劳累
夏??青年时期??艰难探索
秋??中年时期??获取收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