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京设计和建造的易学原理

逍遥右脑  2017-05-21 09:10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辽、金、元、明、清王朝古都,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公元938年作为辽代的都城起,历以辽、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1000多年的建都历史。在作为都城的漫长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帝王及其谋臣们为了维护帝王统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国运长久,对古都北京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力图通过完善的都城建设,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目的。特别在明清两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威严,同时也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强烈的首都特点。如今,历史上那些朝代已经过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建筑和古迹,为后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规划设计思想,提供了实物依据。

那么,古都北京是按什么原理规划和设计的呢?那些设计格局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其含意是什么,其作用和用途又是什么?笔者经过对古都北京进行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古都北京是按照中国古代最高传统文化──《周易》原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是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建造的,古都北京的每一处古老的建筑,都蕴含着《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辉。

《周易》是中国历史上上古时期的一大奇书,其寓意博大精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之渊源,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古代最高水平的哲学著作和最具权威的历史文化典籍。《周易》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有沿着《周易》这条脉络去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一 古都北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按《周易》先天八卦原理设计和建造的。

北京古城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今人称为凸字形城。凸字城的北边部分称为内城,建城较早,它是在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参照明初都城南京城和明朝中都(安徽凤阳)的设计方案建设起来的。凸字形南边部分叫外城,建城较晚,它是在明朝后期嘉靖年间建设起来的。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

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它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乐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地坛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坛拜台周围设计有方形泽渠,故原名方泽坛,明朝嘉靖13年改名为地坛。地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筑。日坛、月坛均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东方,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阳神”的地方。月坛又叫夕月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诸星宿神的地方。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已经成为一种制度,战国时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东荣城成山角)祭日,在莱山(山东掖县)祭月。西汉成帝年间在当时的都城长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东君祀”以祭日。魏晋南北朝时有春分东郊朝日,祭祖天地神,至今遗名尚存。明朝两代皇帝修建大型专用建筑祭祖天、地、日、月。至今我国有些地方的民间仍保留在春节祭祖“天地之神”的习俗,可见我国祭祖天地日月的习俗渊远流长。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国古代国家的盛大典礼之一,是帝王统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历代皇帝都极为重视。

1.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日月的观念是从周易而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全球十大奇异自然现象
下一篇:七上地理寒假作业:人口与人种l检测题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古都北京设计和建造的易学原理】相关文章
【古都北京设计和建造的易学原理】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