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教案
逍遥右脑 2014-01-14 11:22
●从容说课
第一,第三框题的根本内容是。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仅仅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还不能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全面理解。首先,对“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和“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的解释,可能是朴素的,形而上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既唯物又辩证地解释了这个观点。其次,旧唯物主义根本不理解实践,因而也不理解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不仅从客观方面,而且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意识,科学地说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既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这可以一方面同唯心主义彻底划清界限,另一方面同旧唯物主义相区别。
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不同于“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前者属于基本概念。需要指明是什么;后者属于基本原理,需要回答为什么。对什么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这个基础知识搞懂了,关于“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观点就容易理解。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学生过去几乎没有从理论上思考过这一问题,属于知识空白,这一理论的表述,学生一下子也难以适应。所以教师应先承上启下,提出问题,再由学生阅读教材,最后再由教师结合图示法对其内涵进行分析讲解。关于“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原理,讲述中应充分利用历史知识,启发学生用历史事实进行议论,自己得出给论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
第三,利用多媒体辅助,融字、图像等信息于一体,既避免了一味枯燥地讲解,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理解“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这一基本观点,理解“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运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并联系现实,说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觉悟方面
提高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2.“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难点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教学方法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本框题的叙述方式,针对重难点问题要进行讲授,力求创设情景,化难为易。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幢大楼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这幢大楼的设计图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现象。根据前面学过的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就应该先有大楼后在设计图。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先有设计图,而后按图施工建大楼。这不就违反了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原理吗?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生]不是,这是意识的反作用。
(多媒体显示)
意识的能动作用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上一节课我们谈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一个表现,而意识的能动作用还有一个表现(突出表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讲授新课]
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板书)
要理解这一观点,首先要搞清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1.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义(板书)
(多媒体显示)
①施工场地建筑工人劳动的画面;②一幢幢漂亮的楼房。
(展示画面,引起学生注意)
[师]看了这画面,你有何体会?
[生甲]这漂亮的楼房是建筑工人一砖一瓦盖起来的。
[生乙]看这楼房的外观,有一定的造型,离不开设计师的劳动。
[生丙]这些楼房的建造离不开工程师设计的图纸,且先有图纸,后有楼房。
[师]从这里我们体会出两条道理:一是楼房是通过建筑工人的劳动建起来的;二是建筑工人的劳动绝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依据图纸的设计来进行。我们知道,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在建造楼房的活动时 ,是在“蓝图”支配下进行的。可见“蓝图”在此活动中起着指导作用。这种作用,我们称之为意识的反作用。
[师]那么意识的这种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呢?是不是蓝图一设计出来,楼房就会拔地而起呢?
[生]不会,它必须通过建筑工人的劳动。
[师]你能否以此事例来谈一下什么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呢?
[生]意识(图纸)指导着建筑工人运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建筑材料,从而使建筑材料的具体形态发生变化,最后建成实实在在的楼房。
[师]好。把它抽象出来就是这样的: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讲此含义可结合以下图示)
理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含义时应注意这几点:①意识指导人的行为,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②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明确了此含义之后,我们再来进一步理解“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观点。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第4~12段,思考教材是从哪些领域,哪几方面来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浏览3分钟)
[生甲]教材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叙述问题的。
[生乙]教材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来谈的。
[师]“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具体地讲,那就是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和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教材就是从这两个领域来叙述问题的,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更有体会,一定要注意这种叙述方式。在每一领域内,又是以正反两方面来说明意识的反作用的。这又说明意识的反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再看一下课文第12自然段就更为明了。(随即板书如下内容)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板书)
(1)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
(2)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通过理顺叙述问题的思路,学生们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
[师]请大家举例说明意识对自然界反作用的积极表现。
[生甲]莫斯科时间2001年3月23日9时0分12秒,俄地面控制中心宣布:“和平”号所有残片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至此,在太空度过15个年头的“人造天宫”,带着它创下的无数成就,带着苏联时代的骄傲,带着全世界人民的惋惜,穿过大气层,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陨落了。“和平”号空间站的坠毁标志着人类航天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师]这个事例充分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和平”号的坠毁过程都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按照指令,控制中心向“和平”号发出了三次制动信号,前两次制动分别安排在前两个轨道周期,以引导“和平”号进入远地点220公里、近地点165公里的椭圆轨道;第三次制动选择在第四个轨道周期中进行,通过制动把“和平”号推下轨道,以陡直的角度沿预定轨迹坠向指定海域。从俄地面控制中心向“和平”号发出第一次制动信号到它的150多块残片坠入南太平洋指定海域,前后不到6小时。“和平”号的陨落过程再次有力地证明: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师]请列举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的表现。
[生乙]人们意识中的那些错误思想“近视眼”,为了自己的狭隘利益不惜污染环境、砍伐森林、猎捕珍稀动物,最终损害了自身的利益。有些地方人类已无法生存。
[师]请同学们结合第11段,列举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的具体表现(正反两方面均要顾及)
[生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生丁]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这面光辉旗帜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生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一下子就解决了吃饭问题,现在农村费改税政策也引起重大变化。
[师]请同学们再列举意识反作用的消极表现。
[生]“法轮功”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法轮功”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给社会造成许多恶劣影响。这么长时间了,“法轮功”的阴雾并未散去,还不时地有人因痴迷“法轮功”而干出一些荒唐事,酿造人间悲剧。如2001年12月16日的“焦点访谈”――“邪教法轮功又杀人”,傅怡彬残忍杀害自己的父母、妻子。
[师]总之,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一句话,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因为如此――(随即板书下列内容)
3.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板书)
(1)要重视和调动人的精神能量(板书)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实际上,很早人们就重视精神能量,譬如“士可杀,不可辱”。徐悲鸿说过:“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强调人必须有精神支柱、民族气节,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的同学可能听说过“精神变物质”,可见精神对人的重要性。“法轮功”控制人的思想带来的问题也从反面说明,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既然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这么大,那么我们应予以重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就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板书)
[师]请大家先回顾一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生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师]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作了具体要求,规范人们的言行。另一方面,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的教育、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等等。
那么,为什么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呢?请同学们结合P27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来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现代化,而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政治现代化(民主政治),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社会主义不仅要消灭贫穷,而且要消灭愚昧落后。
其次,它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个问题结合其内容来理解),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教育科技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
再次,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师]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生]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师]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必须有序发展,那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则是保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复杂,就越需要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制约,如我们经济常识上讲的市场交易原则,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当代我们一直在强调信用经济、讲诚信,不讲诚信,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有些地方是有深切体会的。
再者,不讲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就会遭受破坏,甚至变质。
(多媒体显示)
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社会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警示,可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则是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那什么是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有何重大意义?
[生]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师]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近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请看多媒体:
伟大精神――丰富内存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近代革命精神:反抗压迫、维新图强、自强不息、爱国救亡。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红岩精神: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献身。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当怎么办?
(3)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板书)
(多媒体显示)
(2002年4月24日晚“焦点访谈”内容)福建省建立“文化信息网”老人可以点击各种戏曲节目,青年人可以查阅各种信息,一位女青年为所在石雕厂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谈成了一桩大买卖……“文化信息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现在,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增多,渠道十分便利,就看我们如何去做了。同样是上网,福建的“文化信息网”给人们带来的是营养,效果是十分好的,我们应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现在同学当中上网的不少,到网吧的很多,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呢?
[生],不应去干无聊的事,不看不健康的内容,自觉抵御不健康东西的侵蚀;充分利用这便利的渠道去汲取营养,自觉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课堂总结]
(看课文P28最后一段)这一段是对整个第二节内容的总结。通过对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第二、三框题的学习,我们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这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多媒体显示)
这里要注意,不能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表述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就缩小了这个关系的外延。而应准确表述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l.江泽民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哲学上说是因为 ( )
A.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又是对物质的反映
B.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C.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都起作用
D.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2.“情绪可以使智慧之花结果。”这种说法 ( )
A.正确表明了意识对事物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
B.正确表明了只要有意识指导实践就能成功
C.错误夸大了意识的反作用
D.有一定道理,表明了积极健康的思想可以使人精神饱满、积极工作并取得成功
3.古人说:“谬误出于口,则乱及万里之外。”这说明 ( )
A.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一位的
B.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C.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不同性质的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据此回答4~5题。
4.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物质的反作用
5.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答案:1.B 2.D 3.B 4.B 5.A
二、非选择题
6.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中有58个在东北,经过多年建设,东北形成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建成了一批重工业城市,东北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和国防工业基地。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东北老工业基地遇到很大的困难。
东北人意识到东北落后了,最大的落后是观念的落后,东北实行计划经济程度最深,时间最长,人们习惯等、靠、要,缺乏创新精神,习惯小富即安,缺乏创业冲动。东北振兴的根本是转变观念,加快体制创新。
用所学哲学观点分析说明“东北振兴的根本是转变观念,加快体制创新”。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东北实行计划经济程度最深,时间最长,这就决定了计划经济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创新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长期形成的旧观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束缚和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
东北要振兴、要发展,必须大胆解放思想,破除旧的观念,加快体制创新。
7.(2000年全国高考)辨析: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答案:(1)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
(2)被人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