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逍遥右脑  2014-01-13 10:00


第36讲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流域和水系的差异
1.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
2.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集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做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例1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
命题意图:该题以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土地利用状况图、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基本信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方向、修建水库等问题,考查土地利用不合理对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用简短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或说明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基本观点的能力。
解析:由图12可获取以下信息:①该等高线图的等高距为100米。河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源头海拔接近550米,从源头到与100米等高线相交的地方海拔差了近450米,再根据比例尺可算出两点实地距离大约差了5千米。因此A河上游落差大, 水流急;②B河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急,而且还有瀑布。C河流经地区海拔在100米以下,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与湖泊相通,水源充足。比较图12和图13可获取以下信息:10年后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是:人为破坏严重,湖泊面积大大减少,许多地区被开辟为耕地、果园,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裸岩,到处都充满着人类改造的痕迹。由图14可获取以下信息:由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多,因此汛期在夏季。由于河流两岸人类对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当汛期来临时,河流水量大增,水流急,会加剧水土流失现象,使河流的含沙量大增。第⑴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支流的水文特征是: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第⑵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支流可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可发展航运。第⑶题:由图13提供的信息及以上分析可知,该地区土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有坡地开垦和围湖造田;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是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第⑷题:选址建水库时,还需要收集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等方面的必要资料。
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探究点二 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与整治措施
上游中游下游
开发条件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重点。①水能开发条件:长江上游水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能集中,尤其是自源头至宜宾段最为富集。②生态环境条件:该区生态环境较脆弱;我国众多大河的水源地;近年由于自然与人为原因,出现了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冰川退缩、河流断流、珍稀动植物减少等现象。平原面积广大,主要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如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且在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基础好,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在问题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水能开发程度低。
洪水是最大问题。原因:①自然因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②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泥沙入江,湖泊萎缩、河床抬高,调蓄能力下降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
整治措施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带。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③建设三峡工程。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沙功能。重要任务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例2 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1)三峡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优势是: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 地带和 地带的结合部位,电力市场广阔。
(2)从图上信息来看,三峡工程首要的功能是 。
(3)长江荆江段的主要水文特征是 ,应如何抓好荆江段防洪的工程工作?
(4)图中箭头A是我国正在实施的“ ”工程的一部分,它对长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可何积极意义?
(5)政府在实施这三峡工程过程中应如何履行其职责?
(6)图中B区域是 平原,该区域河段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该区域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命题意图:本题以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为切口,着力于考查考生的空间位置的判读能力和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图示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应用。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出三峡工程位于湖北(中部地带)与重庆(西部地带)交界处;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三峡工程可控制广大的流域,下游是洪灾严重的荆江段,提示考生其首功能是防洪,而非发电;第(3)题答所需的要点,在图中均有感较明显的显示:河道弯曲,防洪大堤、分洪区、水库等;第(4)、(5)题,则要求考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知识的综合分析;第(6)题如能判断出河套平原,则从河流分布特点:温带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出现凌汛灾害;河套平原地处半干旱区,农业生产需大量引水灌溉,大水漫灌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过度引水可能引发下游断流。
答案:(1)中部 西部 (2)防洪 (3)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水流不畅通 修建水库(三峡、葛洲坝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分洪区等到 (4)西电东送 解决能源不足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用水电取代煤、油等能源,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5)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保证三峡重点工程建设;解决好移民问题,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6)河套 凌汛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河下游断流)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

1.长江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依次出现的地形、地貌类型一般是( )
A.河谷、湖盆、三角洲、河曲 B.盆地、峡谷、河曲、三角洲
C.V字形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2.南京市以下河段中,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 )

3.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主要是( )
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 ②荆江河段所处的气候特征
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 ④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4.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处的河流位于山区,河水补给地下水
B.甲处的河流位于平原地区,河水补给地下水
C.A处是一山丘,能起到分洪、蓄洪的作用
D.甲、乙两处相比支流较多的为甲处,水流较急的是乙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干流宜昌以下河流两岸城市尤其密集
B.长江中、上游工业发达,而下游工业欠发达,注重发展农业
C.重庆、武汉两钢铁工业的形成,主要区位因素是当地矿产丰茸
D.长江于流上许多城市既是主要港口,又是主要的工业中心。
6.有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
C.四川盆地经济发展快速 D.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目前长江流域仍有近5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根治,“长治”工程仍任重道远。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质疏松②夏季暴雨集中③植被破坏严重④地势起伏,坡度较大( )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导致的直接显著后果是( )
A.使上中游地区土壤贫瘠 B.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
C.中游河床淤高,水患频率增加 D.下游河床淤积,影响船只通航
9.根据长江上游的优势,在流域综合开发中,今后的重点应该是( )
①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 ②大力发展水电工业 ③大力发展旅游业 ④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长江下游是我国城市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结合右图,判断10—12题。
10.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为保护和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绝对禁止在长江边建工厂
②控制和治理生产、生活污水,保护长江水质
③在长江中挖泥挖沙,拓宽加深长江河道,增加污水的排放量
④保护长江及沿岸地区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在未来5年内,广东省惠州大亚湾沿岸将建成世界级石油化学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 )
①接近原料产地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廉价便利的海运 ④劳动力密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多崩塌、滑坡,且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数量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越接近水面线( )
A.暴雨越多B.植被越稀疏C.谷越深坡越陡D.土质越疏松
13.实地调查发现,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 )
A.流速降低B.水量减少C.泥水增多D.水污染加重
读我国某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有关图示河流的正确说法是
A.下游流域面积大 B.中游河道弯曲,洪涝灾害严重
C.下游潜水补给河水 D.中游土层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15.图示河流河口由①一②一③演变的原因是
A.海潮顶托 B.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侧蚀
C.地壳运动 D.人工改道
二、综合题
16.读图甲、乙,完成下列要求。

(1)金沙江(玉树至宜宾段)流域最突出的资源优势是_____资源,这种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开发这种资源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
(2)图乙表示该流域水库累计库容量与大通水文站输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读图说明二者的相关关系是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计划于2008年开始向华北地区输水,中线方案正在紧张的实施之中,西线方案也进入论证阶段。南水北调后,长江三角洲滩涂(5米等深线以上)淤积速度将______________(加快、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域图

材料二:长江水能蕴藏量近2.68亿千瓦, 占全国的40%,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日本三国水能蕴藏量的总和。长江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总装机容量近2亿千瓦,占全国的50%以上。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从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长江水系、水文特点的角度,分析长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
材料三:长江“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9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2.7%。2006年长江水运的货物运输量约9.9亿吨,成为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2)试从长江航运的自然条件及其流域内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长江航运发达的原因。

图1攀枝花钢铁基地位置图 图2宝山钢铁基地位置图
(3)写出与长江干流在下列城市交汇的、我国南北方向铁路干线的名称:
南京 , 武汉 , 九江 , 攀枝花 。
(4)长江沿岸是我国工业发达的地区,分布着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读图1和图2并填表比较四川攀枝花、上海宝山两大钢铁基地工业区位条件的不同点。
攀枝花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基地
原、燃料来源①②
交通运输方式③④
销 售 市 场⑤⑥
工业联系与协作⑦⑧
(5)近十几年来,长江含沙量逐渐增大,有成为“第二黄河”的危险。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导致的主要后果以及应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 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随着地形地势的变化,河流水速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河流侵蚀力逐渐减弱,堆积能力不断加强,因此依次出现V字形河谷(上游)、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
2.B 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长江水向右岸冲刷,即南岸侵蚀,北岸堆积,从而使南岸河床较陡,北岸河床较浅。
3.D 荆江河段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加上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再加上上游人们过度砍伐林木等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从而进一步洪灾发生的可能性。
4.B 乙处的河流位于山区,应为地下水补给河水;甲、乙两处支流较多的为乙处,甲处为地上河,支流少。
5.D 宜宾以下长江两岸的城镇很密集;虽然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但其工业水平仍然较高,主要侧重于高新技术工业及服务业。重庆、武汉的形成得益于便利的交通。
6.C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近50年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7.D 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但长江流域山丘区地表组成物质颗粒较粗,流失后大多滞留在坡脚或被就地拦蓄,进入河流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河流输沙量一般远小于地面侵蚀量。
8.B 三峡库区起拦截水流的作用,因此水土流失带来得泥沙进入河道后当水速降低后迅速沉积下来,从而使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造成表土丧失,土壤肥力下降,甚至母质、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这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而不是由水土流失导致的直接显著后果。根据材料年份(2006年)可知三峡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因此会使中下游地区水患减少,通航能力增加。
9.D 长江上游数量大、落差大,适宜大力发展水电工业;上游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
10.D 注意该题提到的是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措施。
11.C 惠州临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接近市场;而且临海,海运便利。
12.C 在河谷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流水的下蚀、侧蚀作用,水面附近坡度较陡,容易出现滑坡、崩塌现象。
13.D 在河流中,由于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生物的回游路线、环境、水污染等,导致生物减少。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水量减少、泥水增多等现象不明显,水体污染是主要原因。
14.D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中游经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15.B 图示河流河口由①一②一③的演变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的结果。
16.解析:(1)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同时因为地形崎岖,也成为该地区发展的限制性条件。(2)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累积库容量越大,输沙量越少,因此二者成负相关的关系,其形成原因在于水库起了截流的作用,水速降低后,其携带泥沙能力下降从而使泥沙不断淤积在库区内。(3)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因三峡水库的截沙作用使长江三角洲的泥沙堆积减少,而造成海浪侵蚀作用增强,从而使滩涂淤积速度将减慢。
答案:(1)水能(水力) 流量大 落差大 地质条件复杂(或地形崎岖)
(2)负相关(或水库累积库容量增大,输沙量减少) 水库起了截流截沙的作用(或泥沙在水库与其上游河道中沉积)
(3)减慢 河流带入河口的泥沙量小(或海浪侵蚀作用增强)
17.答案:(1)长江流域跨越我国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上、中游多峡谷,水流急,落差大;长江流域主要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
(2)自然条件:从长江水系特征看,干流流程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使其通航里程长,水运覆盖面积广;从长江水文特征看,径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航运时间长,运量大。中、下游江宽水深,航运能力强。 社会经济条件:长江流域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集,航运需求量极大。
(3)京沪 京广 京九 成昆
(4)①煤、铁资源来自当地;②煤来自北方,铁矿依赖进口;③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为主;④海洋运输、长江航运为主;⑤远离消费市场;⑥接近国内市场,便于出口;⑦远离主要工业区,工业联系与协作条件较差;⑧位于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工业联系与协作条件好。
(5)主要原因: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主要后果: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淤塞河道,使通航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治理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发展山区立体农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大气环境
下一篇:常见天气系统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章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