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

逍遥右脑  2013-12-03 11:24


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导读】从近年高考命题规律看,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图几乎是必考内容。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或提供隐性信息,综合考查考生对地球日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一、考试说明——有的放矢
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宇宙中的地球(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考点知识梳理
1、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1)地球公转方向是 ,从北天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 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公转周期:真正周期是 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是 年。
(4)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速度较 ,远日点速度较 。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⑴黄赤交角:指 平面与 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图中α。目前α=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β= 。(在图中填写两个平面)
⑵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发生周年回归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取决于 大小),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继而引起四季的更替。

作图:在左图C处作出自转方向、轨道上作公转方向。在右图用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标出二分二至的节气及日期。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A、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减小。
? ?
甲? 乙 丙
春秋二分日(图甲):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
夏至日(图乙):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极降低。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图丙):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极降低。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B、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 ,冬至日达 。?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 ,夏至日达 。?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合作探究】读下图填表,分析二分二至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


图1 图2 图3
图节气直射纬线昼夜长短例
图1全球
(晨昏线与经线圈相 )C点的昼长为 时
图2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比较南京.北京.悉尼的昼夜长短
图3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比较A.B.C.D的昼夜长短 ;
B点的昼长时间为
①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于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地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与之相反。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秋分日)
太阳直射 半球( 和 之间),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四周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次年春分日)
太阳直射 半球( 和 之间),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四周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赤道上终年昼夜 ,原因: 。
②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最北,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最南,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大值。
(3)四季的更替
① 天文上的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春秋季是过渡季节。
② 四季更替原因:由于地球的运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一年中各地 和 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 的多少不同,形成四季更替。
③ 不同纬度地区四季更替的差异:①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②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时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三、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
(2010年江苏高考)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
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2007宁夏)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方向绘成下列简图。回答下面3~4题。
3.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5.(2008年山东)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月24日)
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
1.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2.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67°N B.21°S C.50°N D.89°S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4.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夹角度数永远不变
C.随公转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小
D.赤道面和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5.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
A.5时 B.7时 C.19时 D.21时
6.夏至日,下列哪个地点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
A.北回归线附近 B.南回归线附近
C.赤道附近 D.两极附近
7.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附近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8.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
A.国际劳动节 B.我国植树节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
9.关于南北极地区极夜持续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多于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地区相等
C.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少于南极地区
D.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比南极地区有时多有时少
10.读下图回答:
(1)上图为 月 日前后光照示意图,按北京时间为当日14时,在图中 填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在图中标出A点,A点为当日18点且昼夜平分。
(3)在图中标出B点,B点位于A点和北京的正南方向。
(4)在图中标出C点,C点此刻为当日20点,且昼长20小时。
(5)在图中标出 D点,D点此刻为12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
(6)在图中标出E点,E点此刻为16点,太阳高度为0°。
(7)图中F点为当日 时; 时日出。
(8)如果古代有人在某地测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3°,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8°,那么当时的黄赤交角为 。
11.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A、B、C、D四点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
,地球公转较快的是 。
(3)将不同时段填写在下列各种地理现象后面空格中。
①北半球昼长夜短 。
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
③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 。
④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⑤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
12.下图为“二分二至节气中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3.5°N,90°E B.23.5°N,90°W
C.23.5°S,90°E D.23.5°S,90°W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C、D两地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相同
B.B、C地方时及正午太阳高度可能相同
C.B位于刚果盆地,此时受赤道低压控制
D.C位于阿拉伯半岛,此时气候炎热干燥
13.右图为夏至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29—30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排列顺序是( )
A.由低伟到高纬 B.由南到北
C.由东到西 D.由北到南
(2).图中甲地的日落时刻是( )( )
A.6时 B.15时C. 18时 D.21时
14.下图是某日某时刻40°N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图(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
A.22时  B.14时  C.10时   D.2时
(2).该时刻,40°N纬线上( )
①昼弧范围都位于东半球 ②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渐长
③昼弧上各地日期相同 ④P地当日日出为地方时7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三、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
1、B 2、D 3.C【解析】太阳直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太阳的空间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分析图可知,①地在赤道,②地在23026/S,③地在23026/N,④地为66034/N。反映我国某校的只能是③地,故第题选C。
4.D【解析】②地正午太阳太阳高度最大值900,此时为12月22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较快,①、③、④三地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向,③地处于一年中低温时期A、B、C三项都不正确,故选D。
5.B【解析】在日期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利用要注意以下的规律:①.上午与下午的时间相等,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基准,可以用来计算日出、日落时间.②.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上,一条纬线上昼长等于另一纬线上夜长。③.以春分、秋分为基准,向两侧相差天数相同的两个日期昼长或夜长相等。该题利用了第三个规律。
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
1、B 2、C 3.B 4.D 5.B 6.B 7.D 8.D 9.A
10.(1)12;22;度数略 (2)-(6)略 (7)17时;7 (8)22.5°
11.(1)略 (2)A;A (3)B-C-D;B-C;C-D-A;A-B;A-B-C
12.(1)A (2)C
13. (1)D (2)D
14.(1)B (2)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三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29
下一篇:2011届高三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013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2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2012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