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3-11-06 15:05
一、(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60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
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
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
A.背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
2.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去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
B.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C.顶端优势现象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解除顶端优势
3..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二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
4.如图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影响的曲线,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 ( )
A.若B点对应为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B.若B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为BC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C.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D.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为D点以下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5.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 )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6.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7.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9.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
A. 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 酵母菌
1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11.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12.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13.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1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5.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5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3/5来自植物,1/5来自草食鱼类,1/5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至少需消耗海洋植物 [ ]
A.120? B.165? C.60? D.100?
16.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17.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 )
A.明显下降 B.保持稳定 C.迅速增长 D.越来越大
18.下面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个水库中所有的草鱼 B.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
C.蛇岛上大大小小的所有腹蛇 D.蛇岛上生活的各种蛇、鸟和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
19.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的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不包括( )
A.竞争 B.共生 C.种内斗争 D.种内互助
20.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
21.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 )
A.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 B.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
C.及时、适量的捕捞成鱼 D.限制捕鱼
22.某一资源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
A. a
B. b
C. c
D. d
23.在测定江滩森林公园的意杨种群密度实习中,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选取样方 ②记数 ③确定研究对象 ④计算种群密度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4.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这个森林中的( )
A.水源和土壤 B. 细菌和真菌 C. 各种动植物 D. 有害的生物
25.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
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 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6.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最丰富的阶段是( )
A.灌木阶段 B. 草本植物阶段 C. 苔藓阶段 D. 森林阶段
27.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28.下列有关生态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 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
C.群落演替达到平衡状态时就不再进行了 D. 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
29.下列演替过程不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0.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31.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①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请据图判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
32.下图中,图一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图二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三中表示a、b二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依次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
33.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肯定大于①
B.④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②/①)×100%
34.下列有关实验是在黑暗中进行的,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后置于琼脂块X、Y上,并侧放12个小时(如图甲),12个小时后分别把琼脂块X、Y分别放在去尖的茎段和去尖的根段的左右两侧(如图丙和丁),之后,茎段和根段的生长方向分别记录为a和b,若将胚芽鞘尖端和琼脂块置于旋转器上重复实验(如图乙),分别记录茎段和根段的生长方向为c和d,正确的实验结果a、b、c、d应该是( )
A.a向左、b向右、c向右、d向左 B.a向左、b向右、c向左、d向右
C.a向右、b向左、c向上、d向上 D.a向左、b向右、c向上、d向上
35.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
A.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B.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C.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36.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向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37.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38.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39.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40.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对某品种蕃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
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图,据图得出的正确结论( )
A.2,4-D浓度超过25mg•L-1,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大约为20mg•L-1
D.2,4-D不仅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还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二、非(共5大题,40分)
51.(11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共同的调节,其中生长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
(1)图一是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幼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二表示利用玉米胚芽鞘研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长素是由植物生长旺盛部位产生的,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处);
②图一所示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对幼根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此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中培养的幼苗。
③图二所示实验的结果是只有甲、丁组的普通琼脂块能使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继续生长,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
(2)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 :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 :给予甲组_______ ___光照,给予乙组____________ _光照;
步骤3 :观察两组幼苗的___________________并测量______________ ____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2(9分)近几年来,一种原产于南美,被称为“植物杀手”的藤本植物——薇甘菊正在广东省大肆扩散,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1)薇甘菊生长时具趋光性,很容易向上层生长、扩展,并像被子一样把树木全部覆盖,致使成片的植物枯死。受侵害的植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被薇甘菊缠绕覆盖的植物 。从生态学角度看,薇甘菊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薇甘菊与受其侵害的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2)薇甘菊在土壤潮湿疏松、有机质丰富、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特别迅速,但不耐荫和土壤干旱贫瘠。农田、果园、人工林往往是薇甘菊入侵和定居的温床。由此可以看出:限制薇甘菊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一个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与该生态系统的 有关。
(3)薇甘菊与我们常见的菊花虽然同属菊科,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薇甘菊与菊花之间存在着 。
(4)薇甘菊除了可以产生大量种子外,还可以通过其每个节的叶腋所长出的新枝,另生成新的植株,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
(5)薇甘菊在原产地并没有造成危害,原因是薇甘菊在当地有许多天敌。因此部分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引入薇甘菊的天敌来克制它。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风险是
。(2分)
53.(5分)有一位生态学家,对5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的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表中种1、种2……代表不同的物种;A、B……代表不同的生物群落;表中的数据表示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单位:个体数100/m2)
生物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种9种10
A090040003020000
B0220240200210100102000
C7002005050000000
D560400400000000
E5512343050800100
请对上述数据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5个生物群落中,当同时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你认为受影响最小的是 。
(2)结合上面的信息,在建立人工生态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选择适于本地区生长
的植物种类;②适当增加种植树种,其目的是
。③考虑不同植物生长占据的不同空间,以增加群落 结构的复杂程度。
(3)在生态系统中,种群的增长通常呈 曲线。
(4)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 _。
54.(9分)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
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_ ___ ;乙组_ __ _;
丙组___ _ ;丁组_ ___。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 __。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 __。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 __。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 __
。(2分)
55(6分)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探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得明显矮小。有关上述现象的产生,有同学设想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
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大麦与狗尾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一.材料用具:狗尾草幼苗、大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实验容器等
二.方法步骤:
①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②把 的狗尾草幼苗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株。
③A组用 ,B组用 ,两组培养液的量要 ,实验容器、空气、光照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注意等量、培养条件适宜且相同)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 。
B组狗尾草幼苗比A组狗尾草幼苗长势差(或B组狗尾草生长状况不良)
如果同学们要得出“大麦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高二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DACD ABBBD 11-20 DCDCB A ADBD 21-30CBCAC DBBDB
31-40DDDDA DCDDC
二、非选择题
51、(11分)(1)①发育中的种子;嫩叶(根尖、萌发的芽、胚芽鞘尖端)
②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蒸馏水(完全培养液)
③从胚芽鞘(植物形态学)的上(a)端向下(b)端运输
(2)适宜的可见光 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
高度(生长状况和高度) 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
甲组植株生长高于乙组(1分),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1分)
52(9分)(1)因长期缺乏充足的日照,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而导致死亡
生产者 竞争
(2)光照和水分。 生物多样性(或稳定性)
(3)生殖隔离。
(4) 无性生殖(或营养生殖)。
(5)如果这种天敌不是专一性地以薇甘菊为食,并且生存能力强或繁殖速度快,就极可能造成新的生态危机(或外来物种入侵)(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