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

逍遥右脑  2013-11-06 12:53

专题2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意义;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国内外敌人向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及其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
直接目的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尝试“共产主义”,用单纯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利用商品和市场货币关系恢复与发展经济
主要内容农业无代价的征收农民余粮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贸禁止商品贸易从产品交换到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形式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政治影响由于对农民的剥削,工农联盟几乎破裂;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从根本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经济效果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评价对国家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工农群众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相同点(前提)都掌握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根本目的)巩固政权;(内容)都涉及农业、工业、商贸和分配等方面;(结果)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五年计划的实施及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重大缺陷;1936年苏联宪法;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斯大林模式与英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
斯大林模式英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
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中)、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两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苏联几种经济模式的比较分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农业余粮收集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集体化
工业大中型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国家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否点商品货币关系)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排斥商品和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设计
下一篇: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相关文章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