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案
逍遥右脑 2013-11-06 12:53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二、预习内容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目的:为了打破 、 等国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反对核威胁。
2、成就:
(1)“两弹一星”: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 成功。
③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实验成功。
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①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 的战略决策。
②成就: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 ”飞船成功升空。
③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杂交水稻培育的背景: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 是他们中杰出代表。
2、杂交水稻的培育的过程:
(1)1964年袁隆平发现 水稻。
(2)1973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
(3)2001年,袁隆平获得“ ”
3、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
(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 的第一人,多次获得 ,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 中国人的 的吃饭问题。
(3)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 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 ,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
(1)背景:
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
1983年,研制出“ ”
越来越先进的 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3)地位:
中国高性能 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4)意义:
加速了国家 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
A、1965年,人工合成 在中国首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 的时代。
B、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 技术改良 、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
①开辟了人工合成 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 和 作出了贡献。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
1、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二、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一:阅读本课内容,找一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过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科技战略制定战略原因取得的科技成果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合作探究二: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合作探究三: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三、反思总结: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教学设计就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设计而成的,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的地方: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且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填写,能迅速突破重点。
2、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既能深化课堂教学,突破难点,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本质所在。
3、在导入中结合了现实,注意课堂气氛的渲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图片,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些不足,如没有照顾到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使得有少部分学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在实践中将会注意分组,由学习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真正实现合作而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
(四)当堂检测
1、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一届人大会上
C. 全国科技大会上 D. 全国政协大会上
2、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星火计划”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建立
3、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4、“两弹一星”是指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5、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杂交稻解决国人吃饭和世界粮食问题 D.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①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②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③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④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⑤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⑥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
A ③④⑥ B ①②⑥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2、下面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是因为:
A.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B.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重合肥
C.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
D.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4、下列科技成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一I”型计算机诞生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5、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6、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7、材料题
材料一:
两弹一星
材料二:
材料三:
(1)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科技事业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材料四:“谁掌握了科学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钱学森
(2)结合你身边发生的变化并联系材料说说建国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了哪些作用?
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一:
时间科技战略制定战略原因取得的科技成果
20世纪50~70年代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发展的方针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维护国家安全。1960年第一枚火箭(酒泉)
1960年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五)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成功(第三)
1979年“望源”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第四)
20世纪80年代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863”计划
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战略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神舟”5号、6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第三)
合作探究二: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题关键: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的变化
思路引领:战略决策的制定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针对不同的历史背景,党和政府制定了不同的科技发展决策
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80年代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合作探究三: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的创造了前提;
(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影响: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促进了我国生存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四)当堂检测1-5:CCBAC
课后练习与提高:
教学设计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七单元第1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及作用。本课在内容上承接了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又连接着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及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识记新中国在核技术、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通过列表归纳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成就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列表归纳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各项成就在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领域中的地位、意义;
借助多媒体,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表格分析、影视、图片等再现的历史情景,学生认识我国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内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而有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培养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激发为振兴祖国发愤读书的志向。
本课重点:
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本科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关注科学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Ⅰ、必修Ⅱ学习,对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当时的世界格局已经有所了解,已经初步具备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背景知识。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的学习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及地位、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已经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六、课前准备
七、课时安排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复习导入
1、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思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几方面?为什么?
3、思考:从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看,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衰弱;制度腐败、经济落后、战乱频仍、列强侵略)
4、图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5、教师总结以上问题,归纳成下列图示。并由此引入新课。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三)讲授新课
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1956年将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列为发展重点
1963年部署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人造卫星的研制;
1986年“863计划”及以后的“星火计划”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
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主要领域
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含义2、背景
【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探究】出示下列材料,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问题: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
3、成果
【探究】计算机投影下列四幅图片。
图片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片2—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图片3—大亚湾核电站;图片4—秦山核电站。
思考:你从上述四幅图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南优2号的选育
2、杂交水稻选育的意义
四、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主要成就及其地位与意义)
【探究】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本课要旨”,掌握核心内容。同时强调指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