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
三次失恋
尼采智力超群,但身材瘦小,眼睛略斜,性情内向孤傲,同时又具有女性般的柔弱和敏感。爱情
生活曾给他带来过巨大的痛苦。青年时代的尼采曾痴情地爱上了一个叫拉贝的女演员,他被这位可爱的艺术家迷住了,认为她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但是初恋以失败而告终,给尼采的心灵留下深深的伤痕。
32岁时,尼采结识了一名荷兰少女,他的心完全被这位姑娘占据了,急于想表白自己对她的满腔深情。于是在短短的相识之后,他就冒然写信要求姑娘成为他的终身伴侣,他写道:“我们生活在一起,岂不比各自单独逗留着要好?”但是,尼采的求爱遭到了拒绝,姑娘告诉他,她已经另有所爱,并且已和别人订了婚。
这一次求爱的失败给尼采以巨大的打击,导致了他对女性的失望,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我不想结婚了;事实上我是如此的讨厌任何的约束,以及归化于一切文明规条的念头,实在也找不出一个女人有明智的头脑来追随我的思想。我开始感到希腊哲学家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适合我。”
几年之后,尼采身体愈加恶化。尼采的好友找到一位聪明美丽的小姐来照顾他,但他们仅相处五个月便各奔东西,尼采认为她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她还不害臊的,梦想把地球上最伟大的天才作为她玩弄的对象。”这是尼采的爱情生活中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一次打击。从此,他远离异性,不再与女性打交道,理想的女性偶像再不复存。
悲情
人生 尼采的生日与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同一天。由于尼采的父亲曾执教过四位公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尼采回忆:“无论如何,我选在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尼采学话很慢,他两岁半时才学会第一句话。他老是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一切,老牧师非常喜欢他,经常带着他一起散步。
尼采5岁时,父亲不幸坠车震伤,患脑软化症,不久就去世了。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作为虔诚的清教徒的母亲对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使他终生都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
1865年,尼采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古典语言学,并开始接触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这构成了尼采哲学思考的起点。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和“去找女人吗?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鞭子!”等言论得罪了许多人,也根本不被人理解。对于前者,他是为了无情抨击某些腐朽的传统基督教道德;对于后者,罗素在他所着的《西方哲学史》有一段精彩的评论:尼采带着鞭子去找女人,可是十个女人就有九个会夺去他的鞭子,正因为尼采知道这一点,所以尼采就躲开了女人,尼采说这段话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抚平自己曾受伤的虚荣心。尼采的鞭子,其实只是自信和面子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尼采这个人天性羞怯。因此,他自己无法接近女人。有人认为,尼采其实需要借着鞭子来给自己壮胆。这也许就是尼采说出这句话的真实原因吧。
1889年,尼采在意大利都灵的大街看到一个赶车人鞭打瘦弱的老马,便用双手抱住那头可怜的牲畜的脖子,和它一起摔倒在地,当他醒过来时已经神经错乱了,他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常态。
www.gs5000.cn 尼采的不幸还在于他有个崇尚沙文主义的妹妹伊丽莎白。作为一个沙文主义的狂热支持者,她深知他哥哥理论的价值。事实上,一个别有用心的人可以非常轻松地从尼采的着作中断章取义。于是这个妹妹在尼采在世时就一直试图将他打扮为沙文主义分子。尼采活着时可以对她加以制止。然而1900年尼采去世后,事情变得微妙起来。
伊丽莎白手头上有尼采的全部遗稿,包括那部尼采已经放弃成书的《权利意志》。伊丽莎白显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好机会,在纳粹执政后,她便与纳粹政府合作完成了此书。在此过程中,伊丽莎白从《权利意志》遗稿中挑选对宣传纳粹有利的格言,还对一部分文字进行了篡改。由此,尼采的思想被法西斯所利用,成为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渊源。?
在我国,尼采长期遭到全盘否定,被简单归结为反动的唯心意志论。直到周国平的着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的出现,才把一个面目狰狞的政治狂人还原成了一个真诚思考人生问题的个性鲜明的哲学家。
警世箴言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急不可待地需要信仰。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的最重要标志。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上帝死了,要重新评价一切。
一语识人
尼采哲学是现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耸立的里程碑,他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他的思想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它颠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传统价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后人类所必须面临的精神危机。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文艺家都在尼采的着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了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