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第一节 实践及其作用学案

逍遥右脑  2013-09-16 15:01

第八课 第一节 实践及其作用学案
[基本线索]
第一节:实践 → 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对社会、对认识的作用) →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实践的特征
1.什么是实践?
实践 是_______ 改造 ______________的一切________。理解如下:
①“人们”——实践的 _____ (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是______________。)
②“客观世界”:实践的对象是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结果:改造客观世界,引起_______、________的变化,不是纯粹的思维、认识活动。
④“活动”,这是实践的性质。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也不是意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可见,实践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实践是 _________ 的活动,不是动物的本能活动;
二是指实践是人们______________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的思维活动; 三、实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意识本身。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 实践是客观的 ___________ 的活动。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______、实践______、实践______。
①实践的主体是________;②实践的对象________;③实践的手段也是________。
总之,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三大客观要素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___________的活动。坚持实践的客观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2)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___________的活动。 A、实践是在 ______ 指导下
的___________的活动(人在行动之前就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B、实践的结果具有创造性。
[点拨]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这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二者是不是矛盾的呢?
不!!因为: A、实践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以客观性为基础;B、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实践的对象和手段都是“死”的,只有人能动地使用它、改造它,才真正成为实践的要素。
以上两个基本特征是统一和相互渗透的。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二者互相渗透,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
(3)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
①“实践是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 ___________ 中进行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是指 A.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范围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________________,是一定__________________。B.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不断地____________________,由 ______________ 。

二、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实践的形式非常复杂,其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但不是“全部”的实践活动。
1.生产实践
(1)含义:生产实践,也叫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________的实践活动”,是“人类________历史活动”。
(2)作用: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 起着 _________作用。
第一,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生产实践决定着各种___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_________。
(3)重视生产实践的现实意义。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 树立劳动观点,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②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代表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P116-1)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1)主要内容:(P116-2)…… 其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生产关系。
(2)重要作用:推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P117-2)
3.科学实验
(1)含义: …… 它既包括__________ 的实验,也包括改造__________的实验。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118)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________和改造________的水平上。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科学实验建立 ________,进而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二是由科学实验中获得 ________ ,直接用于物质生产。
小结: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最基本的是__________。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4.其他实践活动:教育活动、艺术活动等。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四点)
1.实践是认识的 _________ 。(产生)
①认识是适应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② 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___中发生的。
[判断说理]
(1)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2)实践出真知,每个人只有靠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解析] 从认识总体上说,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而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直接经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知识、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是指从他人那里主要是从书本上获得的经验)。 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并不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书本知识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也是由别人(前人)亲自实践获得的。(如地圆说,麦哲伦等花了3年多时间的环球航行获得的)而且,要真正理解书本知识,还有待于自己的实践。认识的产生是“源”,知识的传授是“流”,不能把认识的来源和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______。(发展)
①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 _________________ ,→ 提供_______________, →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 实践的发展提供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_______。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
4.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标准。(检验)
实践为什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①检验认识就是将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主客观是否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本身需要检验,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客观事物)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点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 3种说法含义相同。
[小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_______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发展动力,最终目的,……唯一标准。②认识_______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对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重视理论的作用,用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第二节 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学案
[忆一忆] 1.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什么?
2.实践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什么?
一、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理书:1.人民群众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1.人民群众的含义
[判断]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就是指体力劳动者。 ( )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________ 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______。
[析] ①“人们”,相对于个别人物而言,人民群众是范围很大的群体,上至领袖人物,下至黎民百姓,360行,行行都有人民群众。②“推动作用”是对人民群众的质的规定性,起阻碍作用的人们不是“人民群众”的范围。③“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它所包含的内容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判断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其根据是它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时期中是否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④对“人民群众”的界定,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其主体和稳定的部分是___________, 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能把脑力劳动者排除在外)。人民群众范畴的内容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从事精神生产的知识分子,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他们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1) (2) (3)
(1)人民群众是 __________ 的创造者,因而 __________________了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说 __________ 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判断】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P125-3
(2)人民群众是社会 __________ 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 ______ 进步。
①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_______。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 ______ 。
③劳动群众还 _________ 了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 _________ 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______作用。
A、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 _________ 时期。
B、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所起的作用是通过进行______、______和______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也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管理 ______ 和 _______ 事业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关知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加强作风建,重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知识拓展】在人民群众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一种是唯物主义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不断更新的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而人民群众始终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个别人物的意识或神灵天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或神的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决定社会的前途,而人民群众却是微不足道的,把人民群众看做是受天命、伟大意志摆布的工具。
历史唯物主义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是说个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更不是说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一定历史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的制约,而且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定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但是,他们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反映进步阶级的利益。因此,他们虽然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 ——恩格斯
思考: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有何启示? ……
二、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本框上上一框的方法论,主要告诉我们怎样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1.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而奋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要 __________ (是态度问题,是前提)
思考:为什么要相信群众? (P129-2)……
(2) __________ (工作方法、手段)
思考:为什么要依靠群众? 教材分别从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分析了原因。(P129末)
(3)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归宿)
思考:为什么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P130-3) ……
【相关知识】对人民负责;党的性质、宗旨、民主执政;三个代表。
【小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三者是内在统一的:相信群众是 _____ ,依靠群众是手段,_____ 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青年学生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为什么 (2)怎么样)
(1)为什么青年学生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①青年学生的特点决定的; 想一想:青年学生有何特点?…… (P130-3)
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
(2)怎样做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①②)
①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
既要学习__________,又要参加__________,要把 _____ 和 ______ 结合起来。
②在“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彻底转变。
情,对 _________ 有思想感情。即(三感一思想):对人民群众的事业有 _______ ,对工农群众有 _______ ,对群众疾苦有 _______ ,树立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
理,即 __________ 的道理。就是要以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__________,为人正直,做事要认真。
行,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 __________ ,理论联系实际,做工农的学生,用自己的知识为工农服务。
[点拨] “情、理、行”都突出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的创造者,从______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的创造者,从而推动着社会的______进步;人民群众是_________的__________,在社会变革中起_____作用。
方法论:我们必须树立_______观点,_____群众,_____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_____ 。(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情、理、行”三方面彻底转变)。

三、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人的思维意识(主观世界)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的 __________ 及其 __________,正确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 __________,(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改造世界:包括改造 __________ 和改造 __________ 。
2.(在实践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
(1)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会。
(2)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关系。(P134-2 了解)
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
前提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属性与规律按照社会发展规律
内容及
目的变革自然物的原始形态,使自然界发生和谐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人工形态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通过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使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不断进步。
举例兴修水利、修建铁路、培育良种、
西气东输、……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高考制度、进行宏观调控、……
联系两个“改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只有正确改造自然,才能促进改造社会,所以我们要树立生态意识、环保观念;只有正确改造社会,才能促进改造自然。
无论是改造自然还是改造社会,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 ↓
3.(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三个改造):改造____________、改造_______________、改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改造自己的思想
①是什么?改造思想:主要是指改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主要是“三观”,还有其它精神要素)。
(可见,改造主观世界 > 改造思想 > 改造“三观” )
②为什么?(P135-136)
① 改造思想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人的其他精神要素受“三观”制约;②科学的“三观”不会自发形成;③紧迫性:P136-2 新形势下,复杂的经济社会生活增加了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难度,一些人的道德严重滑坡,价值观扭曲改造“三观”极为必要。
③怎么样?
P135-3: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抵制消极颓废人生观的影响,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
(2)改造自己的认识力
②为什么?
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方法是主观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 )
③怎么样? (P136-3)
认真学习哲学和各门知识,积极参加____________,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
小结:(P136末)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_______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_________。
(3)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①是什么?是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137-1)
A、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________________,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也改造着自己的____________。
B、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C、在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不断完善。(双重目的)
【判断说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也是同一的。(讨论,代表发言)
(1)是统一的。P137-1:……
(2)是有区别的。①对象和结果不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结果形成物质文明;改造主观世界的对象是人的思想、认识能力及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结果形成精神文明。②(P135-3)没有必然的一致性,改造主观世界要自觉进行。
②怎么样?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两个“统一”、追求两种“境界”。(这是全书的落脚点)
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____________。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 ______ 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的统一,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 这是我们追求的 ____________。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为社会服务,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这是我们追求的 ____________。
达到这两个境界,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基本原理]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原理内容: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____________和改造____________。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_________;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_________;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_________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要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总之,实践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认识起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定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练习
一、选择题:
1.(10全国)2008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 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后来的观测表明,2008TC3如期而至,时间误差只有15秒。对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如此精确的预测,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
①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和数据的正确性得到观测实践的检验
②预测被证实佐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③预测所依据的理论不仅具有普遗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预测被证实,说明真理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10?黑吉辽)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10?广东)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4.(10?安徽)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09四川)十九世纪40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病人很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09?上海) 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酿造出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这首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诗体现了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青年是最有生命力的群体 ④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09海南)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09?海南)2009年3月28 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08?天津)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政委拟将超薄塑抖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08?山东)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扇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11.(08?广东)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34.(07?四川)“威客”是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的音译。目前,“威客”主要通过在网上提供创意、标志设计等各类智慧点子和知识产品,来为客户服务并以此获利。“威客”提供智慧点子获利的内在原因有
①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类的主观想象 ②创造性思维能发现并解决新问题
③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3.(10?全国卷Ⅱ?38)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争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lO.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 (10分)

答:13.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价值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宝钢的“最佳实践者”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不仅战胜了困难,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回答时要联系材料。具体可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等几个方面来思考和组织答案。

9.(08全国卷I?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
答: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价值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解析】本题的解答必须抓住设问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可以采用联系法:首先,明确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的主要知识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群众观点等。同时,必须从材料中找原理。还要做到理论与材料相结合,不能出现材料与哲学观点“两张皮”现象。

14.(10?天津?1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因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芙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答:14.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本动力、检验标准、根本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认识的观点,设问限定知识范围明确,答题时应先梳理教材有关知识,然后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角度组织答案。

15.(08?全国38)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分)

答:15.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是认识的来源、根本动力、检验标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重视理论的作用,用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回答本题时,需要从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的角度,联系材料具体分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2.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60年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奇迹: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7倍,达到5287l万吨;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文盲率降至6.67% …… 同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依靠人民。
(1)上述材料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

(2)试用该道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简要分析。
答:(1)上述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材料)

(2)第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就应当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一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最终完成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

11.009年9月18日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强调: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请问: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坚持群众路线?
答:第一,既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转变。“情”就是对人民群众要有思想感情;“理”就是为人处事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利益;“行”就是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做工农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工农群众服务。

12.近年,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联合评选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光荣称号,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文艺工作者的崇高荣誉。设立国家荣誉制度,大力弘扬德艺双馨精神,对于全国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
(1)材料中的“对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2)试用有关哲理说明材料中“对人”的重大意义?

答:12.(1)材料中的“对事”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教案
下一篇:高二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第八课 第一节 实践及其作用学案】相关文章
【第八课 第一节 实践及其作用学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