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2-05 11:27
余丽琼
这个团圆的故事是我多年来埋在心里的情结。
在此以前,我写过很多关于亲情的文章,但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命题,是随性的东西,看的也都是少年和成人,所以无拘无束,没有边际。写图画书、用这样的方式写我们每一个人正经历着的归来和离去这是第一次,不管跟自己怎么说要放松,都心存敬畏和庄重。
因为离家很远的缘故,已经习惯了对家乡和父母的遥望,这些遥望常常是伴随着童年的回忆一下子涌到我面前的,这一涌就总是湿了视线。每到回忆的深处,我都恍惚觉得那些时光的温暖并没有走远。我看到了父母——他们年轻时的形象就那样充满生机地站在眼前,连同那些再熟悉不过的言语和喜怒。有些事情虽已陈年,但对我来说,它们永远是特别的,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它们让我因了父母和他们给予我的这份独特的财富,而安分快乐地在做一个平凡的女儿。
些记忆,在《团圆》里都有了交待。故事里面的爸爸重复了父亲的职业,其中点点滴滴的琐事也都重复了父亲给了我的却从没说出口的爱。印象中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做房子的原因经常出差,每次回家他都会高高举起我拼命用胡子碴扎我的脸,逗得我“哇哇”乱叫。记得最深的一次是他去哈尔滨的那一年,回家时他于我已完全陌生。不知是否出于内疚,爸爸特地找来一个有相机的朋友坚持要拍张全家福。于是,父亲和母亲很认真地把凳子搬到楼下,找到一个靠近院门的地方放好,然后坐下来摆出一家人久别团圆的幸福来——爸爸搂着我,妈妈拉着哥哥。在相机按下快门的一刹那,我们四个赶紧一齐盯着镜头一本正经地微笑……这是我们家唯一一张全家福,我们脸上的微笑因为紧张而显得生硬,但这张照片不论什么时候去看,都让我无法释怀。那年我刚刚五岁。
故事中,一个赶回家团圆的爸爸就是这样用心一点点在建立家园的完满,建立起女儿对他的重温和信赖。其实,他给孩子带来的何止是家的感觉和爱的抚慰,带来的还有孩子投入的依恋和爸爸离去后再次的守望。这,对孩子来说,何尝不是在用自己内心世界的成长做出的对家的回答?这样想着每次下笔写到文字里时,都不能自己。
故事里的“我”有了一枚硬币,其实那硬币里更多的是我的遥想、感激和眷恋,它已存在我心里多年了,只是今天我才通过这个故事交给父亲。
完稿时又是一个严冬。天气很冷,大家又在谈论过年的事情了。这一谈,好想家啊。
没想到很多年后,我和父亲换了位置——那个在家守望的人是他,而那个一心想要赶回家过年的人是我……
在日历上,我用红笔认认真真地圈下了这一天——2007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