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速效提能演练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逍遥右脑  2013-07-31 00:57

1.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选D。注意题干中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相适应
B.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
C.是对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D.是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透彻理解,其中“对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都有较强的干扰性,关键在于把握其含义,认识到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无绝对对应关系。
3.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
A.是邓小平理论开端的标志
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解析:选B。通过材料可以判断这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4.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  )
A.私营工商业在国有经济指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B.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题干中强调的是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计划管理的商品、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的减少,这说明我国经济管理模式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宏观管理模式转化。私营工商业的恢复与发展是在建国后,排除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1985~1987年我国还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符合题干的是D。
5.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这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材料2: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请回答:
(1)材料1预示着中国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
(2)材料2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3)简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先要分析材料1的主题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材料2的主题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审清题意,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1)家庭承包责任制。
(2)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转变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3)①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②使得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效益显著提高。③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提高,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④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一、
1.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
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解析:选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
A.农民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经过去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D.家庭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解析:选D。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79年”及横批“已经过去”,反映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改善了农村过去贫穷落后的局面,表达了农民的喜悦心情。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由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中有可能正确的是(  )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平凡的世界》是文艺作品,①说法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在农村实行优惠政策,开始实行包产到户,②错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③错误,④说法正确。
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概括了包产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④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安徽省凤阳县农民的这句话出自1978年,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而农民温饱问题则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逐步解决的,④错误,①、②、③均符合史实。故选B。
5.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初期仍存在一定的阻力
B.“有形的手”打不过“无形的手”
C.实行改革是搞活经济的必由之路
D.农民偷逃税款是被追堵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材料民兵和工商税务的行为可见改革初期存在政府职能部门未转变思想,阻碍了改革的发展,A项正确;政府的管制终于无法抵制市场的形成,B项正确;只有改革,转变经营方式才能促进经济发展,C项正确;结合材料,农民被追堵不是因为偷税,而是工商税务阻止商品交易,D项错误。
6.下列这组图片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哪项内容紧密相关(  )
A.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B.政企分开
C.股份制改造 D.简政放权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想到图片所示“中国移动通信”“中国铁通在线”、“中国联通”等都是在原来“中国电信”的基础上拆分出来的,其次明确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对缺乏活力的电信企业进行拆分,引入竞争机制,让其在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并发展壮大。
7.《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社会分化的现象,并命名为“马太效应。”从市场经济角度看,要将“马太效应”对和谐社会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限度,需要(  )
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国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C.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D.努力提高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道德水平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材料可知,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减弱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
8.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选D。由图中信息可知,发展最快的时期是1989~1997年。这一阶段我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项“工业改造”的实行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项是指建国初期;C项指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政策,均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为D。
二、非
9.下列材料:
材料1:文革时,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加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公斤。80年代,凤阳人又编出新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材料2: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3:江苏江阴县华西村被誉为“中国第一村”。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100万元。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了400多位各国使节和130多家海内外媒体。在华西村的发展中,发展乡镇企业是根本,“一分五统”是保障。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新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一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三是福利由华西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1中安徽凤阳为什么会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景象?
(2)试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生产责任制”对现代化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根据材料3你认为与传统的农村经济相比,华西村的经济呈现哪些新特点?华西村的致富对我们有何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第(1)问把握“改革鼓点先敲响”,来分析经济改革前后的变化。第(2)问有利方面可从经济模式的转变,推动城镇化等方面分析、归纳;不利方面从规模小、不利于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加以说明。第(3)问华西村的新特点应从材料中寻找知识点,总结出发展乡镇企业、开发旅游业、股票、农业集体化等特点,启示要结合材料得出。
答案:(1)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平均主义的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有利:“生产责任制”打破了大集体僵化的经济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不利:家庭为基础的“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不利于农业专业化、现代化发展。(此题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3)新特点:发展乡镇企业;开发旅游业;跻身金融股票市场;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启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科学统筹,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共同致富等。
附:课内答疑站
探究与思考(教材P44)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
2.管理体制方面,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拥有自主权;所有制方面:由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检测评估试题(带答案)
下一篇:高一历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专题检测试题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一历史下册速效提能演练测试题(含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下册速效提能演练测试题(含参考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