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检测评估试题(带答案)
逍遥右脑 2013-07-29 20:47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解析:选C。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则的含义。选项C中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后,“机成布”的输入、销售冲击了“女布”的生产,即冲击了家庭纺织业,使得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故选项C可作为题中观点的直接证据。选项A强调的是19世纪末“土布”冲击“洋布”;选项B为20世纪初某人对商业发展造成结果的看法;选项D为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强调厦门的棉织品滞销,均不符合。
2.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
A.4.6个 B.3个
C.2.5个 D.0.55个
解析:选C。四个阶段实际代表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时期:1875~1895年处于民族工业诞生时期;1896~1911年处于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期;1912~1913、1914~1918处于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三个时期,民族工业发展依次上升,故1875~1895对应的是0.55个;1896~1911对应的是2.5个;1912~1913对应的是3个;1914~1918对应的是4.6个。
3.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影响。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于是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C。
4.右图是20
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解析:选C。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对联的意思。注意抓住关键字眼:“保全时局”“异代略同”,说明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热情很高,由此可判断C项为正确选项。另外,根据题干中的时间限制??“20世纪初”,也可印证这一结论。
5.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知道图中的①、②、③、④各代表什么经济成份。①代表封建自然经济,②代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③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④代表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题干中“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句话很形象地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后来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榨,故“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③和④。答案为C。
6.(2014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选B。由中“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可看出当时对工商业的重视,而“创举”就是指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由此可判断B项正确。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近代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解析:选B。A、C、D三项均属于民族工业发展艰难而曲折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8.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这一事件说明(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当地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没有成熟
C.外商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障碍
解析:选D。本题属于情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本国封建势力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阻碍作用。A项不属于民族工业兴办的必需条件;B项中的民族工业在19世纪70年代早已产生;C项中的“外商企业”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没有关系。
9.“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僚 D.地主阶级
解析:选A。本题属于情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官僚资本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解答的关键是准确提取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刘鸿生从“大老板”变成“大老板的伙计”说明民族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原因则在于“官僚资本的投资”,故A项符合题目要求;B、C、D三项均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
10.(2014 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
数量(家)723?100153
A.2 B.31
C.73 D.193
解析:选D。在近代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特别是纺织业的发展速度领先于重工业,从表中提供的信息看,纺织业企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D项。
11.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与北洋齐名的清南洋大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对西洋记者莫里逊对南北方的评论愤懑不已,决定亲自带领众记者参观他创办的企业。这个企业的性质是(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C.官办企业 D.中外合办企业
解析:选C。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代表,他创办的企业自然是洋务企业。因此其经营形式为官办。故正确答案为C。
12.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激烈 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解析:选D。①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自身的不足之处,属于内部原因,包含①的选项均不正确,由此排除A、B、C。故正确答案为D。
13.中国近代史上,多次出现“抵制洋货”的运动。这一行动( )
①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②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③反映广大人民的心声 ④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抵制洋货”运动是在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大肆向中国倾销商品、加紧对华经济侵略的背景下出现的,不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14.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丽华公司纽扣柜台高悬‘每人限购一只’的字样。外滩中央银行门前天天拥满挤兑黄金的人群。……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前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之所以出现如此情景,是因为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商品短缺,物价猛涨。
15.有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此事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美国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
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题干时间和内容可知,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美国取得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A项时间不符,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是表面现象,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6题16分,17题24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
1923年,褚辅成与友人筹资36万元,在嘉兴南湖畔创办,主要生产黄纸板卷筒,这是嘉兴市区最早的机器工业。但是,日商凭借免税权利压价倾销,黄纸板价格暴跌。禾丰厂大量积压,到1927年底,负债达60万元,不得已宣告破产停业。
材料2:后来,褚辅成将禾丰厂卖给了上海商界人士竺梅先、金润庠。在此基础上,筹设民丰造纸股份有限公司,褚辅成被推选为理事。1932年,民丰联合当时国内5家纸板厂,组成中国纸板同业联合会,共同抵制日货。1937年11月民丰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
材料3:抗战胜利后,民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同年3月,褚辅成在上海病逝。他在遗嘱中说道:“余早读儒书,忘存报国,50年来,无敢间息,所憾国家多故,外患迭乘……非真正民主,实施宪法,无以救国。所期爱国之士,至诚团结,共图国事,永奠邦基……”褚辅成带着未竟的心愿,抱憾而去。
??以上材料均摘自2001年《浙江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禾丰、民丰厂发展陷于困境的相同原因。(2分)
(2)材料2中,民丰等企业的活动体现了民族企业家的什么精神?(4分)
(3)材料3中民丰账面资金膨胀,但濒于破产的原因是什么?(4分)
(4)通过以上材料中褚辅成一生的实业经历,你对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命运有何认识?(6分)
解析:本题以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理解。第(1)问要根据两则材料的信息从压迫民族企业发展的对象入手分析。第(2)问从材料2中归纳分析。第(3)问应结合教材分析原因。第(4)问应从民族企业发展历程中所受的内外阻力分析。
答案:(1)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2)自强不息,团结一致,努力发展,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或反帝爱国、精诚团结)
(3)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和产品滞销,使民族工业陷于绝境。
(4)民族资产阶级努力寻求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实现国家独立和政治民主,民族工业难以健康发展。
17.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1: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2: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3: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以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4:
(1)根据材料1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
(2)概括材料2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原因。(6分)
(3)材料3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分)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6分)
(5)材料4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4分)
解析:本题以荣氏企业的兴衰为主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艰难历程。第(1)、(2)、(3)问,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4)、(5)问为开放性题目,能体现材料中心思想,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有利因素: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不利因素: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任答三点即可)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