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3-07-29 11:41
超负荷学习,也叫过度学习。我们平时的学习,是以左脑的方式的。左脑的学习方式,是线性的、顺序的、逻辑的。先学A,然后B,然后C,然后D…… 这样子的回忆里,也是一步一步来的。就像平常人看书一样,他是一个字一个字看的。看到不懂的地方,就卡在那里了。全脑的学习就不同了。它用线性的,逻辑的也行。用立体的,形象的也行。比如,你看一幅图。肯定不是一行一行看的。都是整幅看下去先,再去注意一些细分的。你对日常生活的记忆,是右脑型的。那记忆也是立体的。
比如你跟你父亲一起吃饭。晚上,你回忆了一下。你的回忆是不是:第一:父亲的头发是黑的。第二:父亲有头。第三:父亲的头上长脸。第四:父亲的脸上长鼻。第五:父亲的鼻上有二个坑。第六:父亲的鼻坑(鼻孔)里长毛。第七:毛是黑的。第八:毛有N厘米长。第九:毛的下方是嘴。第十:嘴里有牙。第十一:牙里有坑。第十二:坑里有虫。第十三:…… 肯定不是这么有次序的吧?所以,右脑的记忆是立体的。它是整一个人记忆下来的。所以,右脑在一瞬间得到的信息量,是极大的。如果左脑得到一个字,右脑就得到一张立体图。
而过度学习,就是要达到全脑(左脑+右脑)的学习效果。怎么折腾呢?就是大量的、快速的学习。
当我们读一本书时,我们的习惯,就是一开始就是精读,或细读。可是,这样的阅读方式,如果遇到不懂的。就卡死了。统计学家发现,人们在学习时,就一种下意识的不自信。
就是看一篇东西,总是来回反复的读。看过了,再看。一般人看一行字时,事实上是反复看了许多次。眼睛总是向回跳。只不过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己。所以,外国研究阅读的人说一个很简单的小技巧。他们说了,对一般人来说,只要看书时,用手指着字来读,就可以提升二倍的阅读速度或效果了。把手指放在书上,边看边移动手指。或用笔。就这么简单的技巧。
就可以让我们不会老是把眼睛往回看了。光是这样一个小技巧,几句话就说完了。可是,已经可以大大的提高阅读效率了。
然后,是先泛读,再精读。泛读就是粗略地看过去。要点不是看懂,只是看,明白固然好,不明白也无所谓。做一个记号就好了。遇到重要的要点,也划一下。或做个记号。
不懂的,就跳过去。说不定,看了后面的,前面不懂的,就懂了。这叫迂回包抄。你只管着快速的看过去就行了。就像是在看杂志、报纸一样。谁会去钻那个牛角尖啊?当你这样做时,左脑是处理不过来这么快这么多涌入的信息的。自然而然地,就超负荷了。那么,大脑里右脑的处理模式,就启动了。如果说左脑是地方常备军。右脑就是京城的羽林军。地方军挡不住时,羽林军只能出来跑跑龙套了。这样子,你就从左脑学习状态,进入全脑学习状态。许多信息,你以为你只是瞄过去了,没记住,或没懂。事实上,大脑已经帮助接收了。只不过,这些信息,都像是一些冬天的蛇。进入大脑就冬眠了。需要你去激化,或叫活化而己。在速读里有一句话:你学得少,不是因为你看得快,而是因为你看得慢。
如何有效地活化?提问题吗? 对,可以提问题,也可以做导图。你看一本书,如果想学点啥,你是需要有目的的。你的阅读,要围着你的目的跑。在粗读时,把与你的阅读目的有关的内容,就做个记号。然后,你第二次看时,就重点关照它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问题。比如,你看到一段关于身心与销售的精华内容。你可以在纸上写下一个问题:身心与销售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人有一个习惯。就是有问就有答。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有没有人回答你。你自己的大脑,就会自动地找答案。这样子,潜伏在潜意识里的知识,就不断被激活了。左右脑都可以处理文字与图像的。只不过有重点而己。就像是地方兵与京城的兵都可以打仗,只不过跟谁打,就有不同的侧重了。
泛读、精读并提出问题,这是前二步。
第三步是自问自答。拿着你列出来的问题,自问自答。不管你答得多么差,多么烂,多么不地道。你就是死皮赖脸地答出来。这有利于训练你大脑的活化能力。
在第二步里。如果熟悉思维导图的人,可以顺便把那些问题,画成导图的形式。如果是我,我更喜欢画成图画的形式。这样子,在第三步自问自答时,你甚至不需要拿着纸,看着问题来提问。你如果比较牛的话,你可以闭上眼,回忆第二步的图画,忆起那些问题,来自问自答。当然,这种水平就比较高啦。以李老师的《重塑心灵》为例吧。他前三章,是一些关于大脑的知识,我早知道的,没啥兴趣。就略过了。第四五章,是讲感官与经验元素的。加起来就是经验啦。我就画出一包“精盐”——经验。这盐,拉出二条线,一条线上画着一个眼睛耳朵——代表着感官。一条线上画着眼睛耳朵,上面横七竖八的画了一些格线。代表着感官的细化——次感元——也叫经验元素。第六至十一章,都是理解层次的内容。画一个塔。十一、十二,是关于沟通的,画一个大嘴巴。最后二章俺毛兴趣,不鸟它。在塔啊,大嘴啊,也一样分出支线来。标出相应的几章的关键词及图。然后,进入第三步。俺书与图都不用看了。开始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扮酷。挥舞着双手说:今天,伟大的牛头,给你们这些牛头们,讲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精盐·塔·大嘴巴。(我边讲边回忆那图)这个精盐的故事嘛,有二条腿。第一条腿就是感官(边回忆)感官有内外二种,内是视听触嗅味,外是…… 第二条退是经验元素,啥是经验元素呢?就经验切切切,就是元素啦。…… 啥是塔呢?塔是指啥鸟呢?就是李大大说的理解层次了。有那么几层吧。第一层:环境。第二层,有人在自然环境里撒尿,他这个行为是不好的。所以,第二层是:行为。撒完,被发现了,他害怕地跑了。这是情绪,李大大(李中莹)说情绪是一种能力。所以,第三层是能力层。他边跑边想,这阿峰,太可恶了,不就是在你的花园里那个那个么,至于跑着大炮崩我么? 这是想法、信念——信念层。他被追急了,他跑到大厦顶层里,大喊:我是疯子我怕谁? ——身份层啦。然后,他就精神反常,成了神经病了。——精神层。……至于那个大嘴巴嘛。 上嘴唇插着一把剪刀——检定语言模式。下嘴唇生了根,根下系着彩带——先跟后带。不就是这二个冬冬么?整得那么复杂。像开国大典似的。天啊,这剪刀为什么是这样子的?首先,它是弯的?——扭曲。然后,它上面刻着一个龟——归纳。然后,还少了一半——删除。这扭曲的剪刀同志啊,好可怜啊。下面挂着一只菜鱼。——12语式之猜臆式。啥是菜鱼啊?笨,就是用大白菜做的鱼嘛。(就是要奇怪。奇怪,你才印象深。你如果走在路上,看到一个普通人。还有看到一个章鱼人,是哪个印象深啊?越怪越好。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东西,总是熟视无睹。人们对荒涎奇怪的东西,总是兴致勃勃。如果晚上你老婆说,“老公,出来看,路上有路灯耶。”又如果晚上你老婆说,“老公,出来看,天上有上帝耶。”呵,对比一下。
俺的学习是很疯狂的。狂扫了一本书,就在大厅里胡扯乱扯。然后,俺就记牢了。
你不是说要一段时间学习一个NLP的技巧吗?(网友春阳融雪问)循序渐进,不等于循序慢进。记忆与练习,不是一回事。你可以在一天内学习NLP的四本书。可是,你无法在一天内掌握一堆NLP技巧。记住跟练会,不是一回事。学习知识,有学习知识的游戏规则。练习技能,有练习技能的游戏规则。不能等同。技能技能,就是练出来的。怎么练呢?单练、组练、操练。就不用细讲了。人的大脑很奇妙的。如果你把一个技巧用得滚瓜烂熟。它就会成来一种下意识的习惯。进入你的潜意识。而不会给你的意识造成负荷。所以,那些形成习惯的技巧,再多,也没啥负面影响。可是,前提是:形成习惯。如果只是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迷糊。要用时,你反而不知道要选哪个了。
应用-阅读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