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8-20 14:25
爱因斯坦是名闻全球的伟大科学家。
爱因斯坦成名后,有人出高薪请他在电台上讲话,他拒绝了;1952年,以色列首任总统去世后,请他当总统,他同样回绝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嘱咐家里的人,不要给他举行葬仪,不要建立坟墓,也不要修建纪念碑,同时不让世人知道他的骨灰在哪里。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爱因斯坦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当他创立的"相对论"发表时,一下子轰动了整个科学界,他自己也成为世界瞩目的人。
巨大的财富、崇高的荣誉犹如潮水般向他涌来,他不屑一顾,断然拒绝无线电台、电影制片厂以及杂志社的高薪聘请,不发表讲话,不上银幕,不写无意义的"应时"之作。他一生需求的只是鞋子,裤子,衬衣,上衣,加上一支笔,一迭纸,一烟斗,别无他求。他经常穿着一件旧毛线衣,在柏林大街上散步。即使是应邀出国讲学,穿的也只是十分陈旧的礼服。他痛恨财富,鄙视奢侈。一次,爱因斯坦应挪威某学府的邀请去奥斯陆演讲。在准备行装时,他拿出一套陈旧的晚礼服,仔细地刷了又刷。他对妻子说,如果有人认为我衣服不整,那么我就在这件礼服上挂个牌子写上:"此衣已经刷过"。还有一次,他赴柏林大学讲演,穿的是运动时穿的灯笼裤和便鞋。
爱因斯坦在谈"我"时,为人们揭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成功秘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罢了。"爱因斯坦从小就是一个爱寻根刨底的人。大约四五岁时,父亲给他买了一个指南针,他对这一"魔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整天思考着:指针可以挑选无数个方面,为什么总是偏爱南方?16岁时,他在瑞士阿芳州立中学读书,便开始了"相对论"的"十年沉思":"如果我以速度C(真空中的光速)追随一条光线,那么我就应当看到,这条光线就好像一个在空间里振荡着而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可是,无论是依据经验,还是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看来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由此,他寻根刨底地追究着试图解决空间和时间的相对问题。"他的好奇心,像附体的魔鬼那样,驱使他去寻找真理的最后藏身之处:日月星辰在时间和空间中运转,像一阙正在展开的交响乐的篇章,我们人类能不能谱出它那变化无穷的基调?"爱因斯坦终于在26岁时,发表了震惊世界的狭义相对论。后来,他又不断地"追究",把狭义相对论发展为广义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这对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