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3-06-09 02:43
年高考历史试题人教版必修3分章节归类汇编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年东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D
2.(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答案】B
3.(年上海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答案】C项3分,B、D项1分,A项0分
第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年天津综历史,12)(19分)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答案】
(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分)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2分)
(4)思想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2分)
第3 宋明理学
1.(年全国新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D
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答案】A
3.(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答案】D
4.(年广东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1)与科举制相关。(2分)
目的:“究天理”(或明道德(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2分)
第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年广东综历史,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
【答案】A
单元综合
1.(年天津综历史,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答案】(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3分)
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4分)
(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分)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2分)
(3)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2分)
原因: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4分)
(4)思想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2分)
2.(年浙江综历史,38)(26分)人类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问题: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
【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3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分)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2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化的集大成者。(2分)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3分)顾炎武:注重实
学,经世致用;(3分)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分)
第二单元 西方人精神的起及其发展
第5 西方人主义思想的起
1.(年浙江综历史,38)(26分)人类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问题: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
【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3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分)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2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化的集大成者。(2分)
第6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年福建综历史,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化开始兴起 B.人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答案】B
2.(年广东综历史,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C
3.(年重庆综历史,19)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
。
【答案】D
第7 启蒙运动
1.(年江苏历史,1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答案】D
2.(年海南卷历史,10)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答案】C
3.(年广东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答案】(3)代议制度建立;(2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若答出“古代西方直接民主弊端和具有代议制民主性质的民主制度的借鉴;西方民主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民主探索深入的反思等可酌情赋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第(4)问,指出一
个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1分,指出两个及以上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3分。
单元综合
1.(年东综历史,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答案】A
2.(年安徽综历史,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艺复兴的策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意大利人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12分)
【答案】(1)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9分)
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3分)
共同精神:人主义。(2分)
(2)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得分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9—12分观点正确,能辩证认识问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思路清晰,表达确切
第二等5—8分论点基本正确,认识不够全面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
第三等0—4分论点不准确,认识模糊未能结合史实,仅能罗列部分史实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学艺术
第8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年海南卷历史,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A.全面接受外化 B.审慎地接受外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化超越中国
【答案】B
2.(年上海历史,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学者传播古典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答案】A
第9 辉煌灿烂的学
1.(年江苏历史,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答案】A
2.(年全国新标历史,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D
第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年福建综历史,13) 《说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答案】C
2.(年安徽综历史,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第四单元 近代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年浙江综历史,2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答案】D
第12 破解生命起之谜
年各地高考未命题
第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年上海历史,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答案】B
2.(年重庆综历史,2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越少且分工越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答案】D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年天津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答案】D
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 )
A.宗教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学艺术
【答案】C
3.(年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答案】B
4.(年东综历史,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主要活动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
【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6分,每点2分)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
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6分,每点2分)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
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8分,每点2分)
5.(年浙江综历史,38)(26分)人类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新 标 第 一 网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问题: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
【答案】(3)康有为。(1分)《孔子改制考》。(2分)翻译《天演论》;(2分)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
派的理论武器。(2分)
6.(年江苏历史,22)(13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 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4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x k b1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答案】(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4分)
(2)略(6分)
第15 新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年福建综历史,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打倒偶像)和enlighten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答案】D
2.(年上海历史,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化运动时期
【答案】D
单元综合
1.(年广东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
【答案】(2)内容变化: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经济工业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启蒙(思想观念解放)。(4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
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如,“粉丝”在开始是指一种食品,后引申为影迷、追星等。(1分)这一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和社会生活时尚化。(2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第(4)问,指出一
个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1分,指出两个及以上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3分。
2.(年全国新标历史,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案】略。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年海南卷历史,17)1918年1月,孙中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答案】C
第17 毛泽东思想
1.(年广东综历史,12)周恩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D
2.(年海南卷历史,19)1949年3月,中共七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答案】B
第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年江苏历史,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答案】C
单元综合
1.(年福建综历史,38)(37分)近代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图14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8分)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5分)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6分)
【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2分)
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3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3分)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4分)
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4分)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3分)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4分)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6分,每点2分)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6分,每点2分)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6分)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学艺术
第19 建国以的重大科技成就
年各地高考未命题
第2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年各地高考未命题
第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年各地高考未命题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的世界学艺术
第22 学的繁荣
1.(年广东综历史,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答案】A
第23 美术的辉煌
年各地高考未命题
第24 音乐与影视艺术
年各地高考未命题
必修3模块综合
1.(年浙江综历史,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2.(年北京综历史,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答案】A
3.(年广东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
【答案】(1)与科举制相关。(2分)
目的:“究天理”(或明道德(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2分)
(2)内容变化: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经济工业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启蒙(思想观念解放)。(4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
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3)代议制度建立;(2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
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若答出“古代西方直接民主弊端和具有代议制民主性质的民主制度的借鉴;西方民主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民主探索深入的反思等可酌情赋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如,“粉丝”在开始是指一种食品,后引申为影迷、追星等。(1分)这一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和社会生活时尚化。(2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第(4)问,指出一
个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1分,指出两个及以上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3分。
4.(年浙江综历史,38)(26分)人类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问题: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
【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3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分)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2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化的集大成者。(2分)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3分)顾炎武:注重实
学,经世致用;(3分)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分)
(3)康有为。(1分)《孔子改制考》。(2分)翻译《天演论》;(2分)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
派的理论武器。(2分)
5.(年重庆综历史,37)(32分)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二: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化知识。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
——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
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玻利瓦尔的思想和奋斗目标。(4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4分)
(4) 简要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应如何发挥留学生归国人才的积极作用。(4分)
【答案】(1)入唐留学生自多国;宾贡进士在唐朝入仕做官;推动了国际交往;将唐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设立国学,教授儒学;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
(2)欧洲启蒙思想;争取美洲独立。领导了西属南美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在南美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3)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历史;投身民主革命斗争;著《革命军》。为以后革命军的兴起制造了舆论;为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思想准备。
(4)略
6.(年重庆综历史,39)(60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刘汉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汉代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当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或民族尚处于原始蒙昧之中时,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
——摘编自韩养民《秦汉化史》
材料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化兴盛的表现。(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世界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地区。(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4分)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分)
【答案】(1)化艺术异彩纷呈;哲学气魄雄浑、模式阔大;科学居世界领先地位。汉朝成为当时东方一大明中心;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2)发展生产力;从建国起,用一百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