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6-07-14 08:14
在大自然,空中物体上构成的冰晶和水滴并不都是霜和露。有一些貌似霜、露的现象,却是由其他气候条件形成的。
例如,某地域原来温度较低,各种空中物体的温度也就较低。遇到天气急遽变暖(例如温度急升10°C),有些大而重的物体却不能一下子变得和四周的空气一样暖,这样,在空气和这些物体之间便构成一个比拟大的温差。假如这时温度在0°C以下,便会在物体上构成冰晶,它叫做"硬凇"。假如温度在0°C以上,便会在物体外表凝结成水滴,叫做"水凇"。冬天玻璃窗上的"窗霜"和"呵水"的构成就与此类似。
硬凇和水凇与霜、露都是由于空气和空中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而构成的。但是,构成硬凇和水凇的温度差是由天气变暖而惹起的,构成霜、露的温度差却是由于空中物体辐射冷却所惹起的。所以,它们所反映的天气条件不同,附着的物体也不尽一样,它们是不同的天气现象。
初冬或冬末,有时会呈现一种奇异现象:从空中掉下来的液态雨滴落在树枝、电线或其它物体上时,会忽然冻成一层表面润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就是"雨淞"。这种滴雨成冰的现象是怎样回事呢?实践上这里的雨滴不是普通的雨滴,而是过冷雨滴。这种情形并不常见,多在冷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权力较强的状况下才会发作。这是靠近空中一层的空气温度较低(稍低于摄氏零度),而其上又有温度高于摄氏零度的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则是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云层,从这里掉下来的雪花经过暖层时消融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空中的冷气层时,雨滴便疾速冷却,由于这些雨滴的直径很小,温度固然降到摄氏冷度以下,但还来不及冻结便掉了下来,当其接触到空中冷的物体时,就立刻冻结,变成了我们所说的"雨淞"。
另外,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分,特别有利于冰晶在空中物体上增长。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构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在有雾而温度又高于0°C的时分,雾滴沾附、会聚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叫做"雾凝",这在森林中最常见。
它们也都不是霜和露,由于构成的缘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