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3-04-08 20:50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
5.2.2 创造必要条 认识事物本质
【重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难点】第二个条中的“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理解:
①能够结合事例表明,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什么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而关键为什么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②能够联系第一节的知识,说明要创造两个条实现认识的飞跃,必须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⑵能力方面:
①通过对两个条的分析,比较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②通过对第二个条中分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③通过,使学生能体会到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学好科学化知识;
⑶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认识有什么作用?是不是任何认识都能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感性认识多了,就成为理性认识。"这个说法对吗?
(设计这个问题,一是复习上节的知识,进一步明确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只有科学理论,才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是引出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从而导人新。)
导入新:
(教师在小结学生的回答后,提出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是人类苦苦追求探索的问题,为了少走弯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研究探讨人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人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呢?我们今天就学习这个问题。
讲授新:
二、创造必要条,认识事物的本质(板书)
先请看两例:
两小儿辩日之远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总结)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①两小儿想要探索宇宙的奥秘,显然探索的仍是事物的现象问题;②两小儿掌握的感性认识(现象)太少;③两小儿没有对材料进行加工,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孔子也是这样。
再看关于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
请阅读教材14页第2自然段至第15页2自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认识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第谷、开普勒和牛顿各做了哪些工作?各有哪些贡献?
②第谷为什么没能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为什么能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牛顿为什么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③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必须具备哪些条?
④怎样才能具备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所必需的条?
(逐题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第①题:第谷经过连续20年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为发现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准备了十分丰富和准确的感性材料。开普勒发现了现象间的真实联系,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科学地回答了"行星是怎样运动的"问题,迈入了理性认识的大门。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回答了"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的问题,完成了对这个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第②题:第谷占有了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却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它研究的结论是:行星运行的轨道是行星围绕太阳转,太阳又率领行星围绕地球转。这是因为第谷长于观测,而不善于思维,更确切地说,它对这些感性材料未能正确地进行加工。
开普勒则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以“惊人的毅力和奋斗不已的精神”对第谷留下的感性材料进行了正确的加工制作,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反复计算,提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表明他长于理性思维。
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了自己的力学成就,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在更抽象的程度上,对感性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思考、计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表明牛顿具备了良好的主观条,充分利用了客观条,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这三位科学家的比较,我们讨论第②题。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一是必须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是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为什么必须具备这两个条?这两个条在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中各起什么作用?下面
我们就分析这个问题。
1.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两个必备条(板书)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必要的前提条(板书)
第一,人们首先接触的是事物的现象,没有感性材料,就不可能有理性认识,感性材料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第二,感性认识是对部分现象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只有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能减少片面性,才有可能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我们很多同学常常是在占有材料不那么丰富,甚至不太符合实际的情况下,就想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自然很难正确。但是,占有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否一定能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呢?不一定。第谷就是一个例子。所以,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不是充分条。还要有第二个条。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关键性条(板书)
感性认识只是理性认识的基础,需要加工。什么叫加工?就是开动脑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首先,这些感性材料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有的重要,有的次要,有的是精华,有的是糟粕,需要分析、筛选,个“去粗取精”。这是认识本质和规律中的重要的一步,不分主次,不舍弃次要的东西,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第二,在感性材料中,真象与假象并存(假象也是真实存在的现象,是合乎实际的),需要分析、鉴别,个"去伪存真"。否则,把假象当真象,甚至把道听途说的虚假材料和错觉做依据,绝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三,感性材料是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方面的认识,是彼此分离的,需要把他们综合起,进行比较,从整体上进行思考,个“由此及彼”。
第四,感性材料是对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要通过感性材料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需要个“由表及里”。
开普勒和牛顿就是很好的典范。他们对感性材料进行了很好地思考加工,认识了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思维过程,对于一个产品的优劣,原料固然重要,加工更是关键。所以,第二个条是关键性条。
下面我们讨论第④题,从第谷、开普勒和牛顿的事例中思考,怎样才能创造这两个条?
(同学回答,教师总结)
2.创造两个条,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1)要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权书)
第谷的大量数据的获得就是证明。要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克服重重困难,要持之以恒,这就需要有决心、意志和毅力,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要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开普勒和牛顿的成就就是证明。因为,第一,思考加工是非常艰辛的事情,没有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韧劲,就会半途而废,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第二,思考加工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但要勤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上我们讲了要正确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下面请同学阅读教材16页最后一段至18页第一段,看一看马克思是怎样写成《资本论》,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的?达尔是怎样写成《物种起》,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的?
(教师小结)他们都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创造了两个条,从而通过现象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感性认识正确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时间允许,可结合教材内容,较详细地说明马克思和达尔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和对感性材料进行思考加工的。)
学习了本框的哲学道理给我们什么方法论的启示呢?
3.学习知识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创造两个条(板书)
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占有感性材料,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妨把我们学习一些知识的过程,也当作一个发现过程,重复一下前人的思考加工过程。这样,不仅能真正掌握科学知识,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且还能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小结: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两个条,以及怎样创造两个条的道理。
具体内容可图示如下:
复习巩固
教材34页练习中的第三题第2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