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题

逍遥右脑  2013-03-22 17:5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语)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zhàn)抖不已。
B.“出发!”他用一种纡尊降贵的男低音慢腾腾地喝道,随即穿过果园向打麦场(chǎng)走去。他大口地吸着黎明时分的凛冽(lǐnliè)的寒气和夜间上了冻的光秃秃的果园的气息。
C.他沿着船舷爬行,手里拿着铁棍和绳子,大炮仿佛很懂事,好像猜出他的诡计似的逃走了。伟大的汉子追赶它。……大炮仿佛瞥(piē)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就用一种劈斧似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汉子冲过。
D.骡车从桥边蹒跚(pánshān)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幅。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huái)的尘土中踯躅(zhízhú)着。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物质空间是人精神世界的 和 。当我们无意中走进一个陌生人的房间时,会 房间内的陈设、装潢,这些物品的风格无疑会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趣味、爱好,甚至性格。巴尔扎克 葛朗台家里的布置和陈设,通过一系列物品的细节刻画葛朗台吝啬如命的性格特征。
A.反映 遗存 留意 描摹
B.反应 遗留 留心 描绘
C.反应 遗存 留心 描绘
D.反映 遗留 留意 描摹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平素我是不说谎的,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因为怕累。人活在世上,真实的世界已经太多麻烦,再加上一个虚幻世界掺和在里面,岂不更乱了套?但在我的心灵深处,生长着一棵谎言三叶草。当它的每一片叶子都被我毫不犹豫地摘下了的时候,我就开始说谎了。
B.当我们说到悲剧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持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也许是“剧”这个词,将我们引入歧途。以为他人是演员,而我们只是包厢里遥远的安全的看客。其实,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象的那样罕见。
C.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
D.只有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轮美奂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讲故事的技艺是可以习得和模仿的,而深邃的思想却必须通过锻造卓越而丰富的灵魂达到,这个难度显然要大得多。
B.小说的主题,应该是能引起人们广泛的、持久的兴趣的。这些主题具有普遍性意义,能够超越历史。
C.男孩告诉他自己,实现自己天命的旅程中,他已经学会了他需要知道的一切,经历了他可能梦想到的所有事情。
D.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对我还记忆犹新——那是不久以前的事。
5.下列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明威的小说简练明快,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他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理论,叫“冰理论”。他认为,作者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不要袒露出。传说他为追求简洁甚至站着写作,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B.维克多•雨果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九三年》是他人道主义的巅峰之作。
C.伊凡•蒲宁和列夫•托尔斯泰都是俄国著名作家。前者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代表作有《安东诺夫卡苹果》《米佳的爱情》《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等,1933年获得诺贝尔学奖;后者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是“世界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D.1913年获得诺贝尔学奖的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重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短篇小说《素芭》,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
6.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B.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情节和环境组成。
C.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但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小说在刻画人物的路数方面不尽相同。不管是描写“圆形人物”,还是描写“扁平人物”,都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7.下列句子的组合,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①卡夫卡的《城堡》与《审判》中的主人公都叫K,不仅名字简化为符号,性格也几乎荡然无存。
②这个人是一群人的缩影,甚至就是人类社会的缩影。
③怎样看待现代小说人物个性的消失呢?
④在无法获准进入城堡和莫名其妙强加的审判面前,人物被一种莫名的体制所驱使,到处碰壁,又甘受摆布。
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派小说与其说是消灭了人物,不如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
A.①②④③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③①④⑤②
8.仿照下列句子,另选一个学科名作为开头,再写一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3分)
示例:语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图画,你尽可以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二、言(16分)
9.下列段,翻译画线句子(5分)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亦。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

10.用斜线(/)给下面言断句(3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教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2) ,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3)安能以皓皓之白, ?(《楚辞•渔父》)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 ,则芥为之舟。(《逍遥游》)
(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选读》)
(7)君子 ,以友辅仁。(《〈论语〉选读》)
(8) ,则不复也。(《〈论语〉选读》)
三、现代阅读(共20分)
(1)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2—15题(每小题2分,共8分)
丹柯(节选)
高尔基
古时候地面上就只有一族人,穿越不过的森林从三面把这族人的营地包围着,而在第四面才是一片草原。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但是有一次,艰难的时候临了:不知从什么地方出现了另外一些别的种族,把他们赶到林子的深处去了。因为这座森林非常古老,在那儿尽是泥沼和黑暗,树枝又这样密层层地交缠在一起,透过这些树枝都看不见天空,而太阳的光线也好不容易才穿过浓密的树叶,为自己打穿一条照到泥沼的路。但是当它的光线落到泥沼的水面上时,泥沼就升起一阵恶臭,而人们就因为这种恶臭接二连三地死掉了。那时候,这一族人的女人和孩子们都开始哭泣起,而父亲们则在沉思着,天天堕进了忧愁。必须走出这座森林,要这样做那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后退,——在那儿有着强悍的和凶恶的敌人;还另有一条路是前进,——但矗立着巨人似的树木,它们用粗大的树枝互相紧紧地拥抱着,把交错的树根深深地插进泥沼的粘滑的污泥里面。白天的时候,这些像石头一样的树木,静默无语地,动也不动地在灰暗的暮霭里矗立着,可是每当夜晚人们燃起篝火时,它们就更加密实地在人们的四周围紧逼过。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始终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把这些人包围住,它好像要压倒他们。而这些人本是习惯于草原的空旷的。可是还有更可怕的,就是当风吹打着树梢,整个森林都阴沉地喧响起的时候,就像是在威胁他们,为这些人唱送葬的歌似的。但无论怎样说,这毕竟是些强有力的人,他们能够和那些曾经一度战胜过他们的人们作殊死的斗争,他们知道不能在斗争中死掉,因为他们有着许多先人的遗训,假如他们轻易死掉的话,那么他们的遗训就也和他们同归于尽了。因,他们在漫漫的长夜里,在森林的阴沉的喧响之下,在泥沼的毒臭之中坐着想着。他们这样坐着,而篝火所照出的影子,就在他们的四周围跳着无声的舞蹈,这一切看起,好像并不是影子在跳舞,而是森林和泥沼的恶毒的幽灵在狂欢胜利……大家还是坐着和想着。但从没有一种东西,无论是工作、或者是女人,比这些忧愁的思想更能使这些人的身体和心灵困乏。大家都因为想得太多而困惫无力了……恐怖在大家的心里诞生,用坚强的手把他们束缚住了。女人们为那些死于恶臭的人们的尸体和那被恐惧所束缚住的活人的命运而哭泣,更加引起了恐慌,于是在森林里面开始可以听见懦怯的话语了。最初这还是胆小的和低声的絮语,但是后声调越越高了……他们想走到敌人那里去,向敌人献出他们自己的自由,被死所威吓住了的人,再也不害怕奴隶的生活了……但就在这个时候,丹科出现了,他一个人救活了所有人的性命。
丹科是这群人当中的一个漂亮的年轻人。美丽的人时常都是勇敢的人。现在他就向他们,向自己的伙伴们这样讲道:“只靠空想,是推不开挡在大路上的石头的。谁什么事都不做,谁就会毫无办法。我们为什么要把精力都浪费在空想和忧愁上呢?起吧,让我们走进森林,穿越过它,要晓得,它总有个尽头的,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有个尽头的!走吧!喏!嗨!”大家都看着他,看出他是所有人中间的一个最优秀的人,因为在他的两只眼睛里面,闪耀着无穷的力量和活生生的火光。
“你带领着我们走吧!”他们说道。
那时候他就带领着他们向前走……
丹科带领着他们。大家都友好地跟在他后面走——大家都深信他。这是一条艰苦的道路呀!他们走了很久……森林是愈愈浓密了,大家的气力也愈愈小了!于是大家开始埋怨丹科,说他是个年轻而没有经验的人,正把他们带领到死亡城去。但丹科始终是走在他们的前面,勇敢而又泰然。但有一次,一阵大雷雨在森林的上空震响起,树木阴沉地、威严地喧嚣着。那时候,森林里变得非常黑暗,就好像自从世界诞生以的所有的黑夜,一下子都聚集在它里面一样。这些渺小的人,在巨大的树木之间和在闪电的威严的咆啸之下走着,气力越越小。人们开始抱怨他年轻而没有经验,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这是一条艰苦的道路,那些被它折磨够了的人们都丧失了勇气。不过他们羞于承认自己的无力,于是他们就把怨恨和愤怒发泄到那个走在他们前面的人——丹科身上。他们开始责备他没有能力带领他们,——瞧,他们就是这样的!大家都停下了,在森林的胜利的喧扰之下,在战栗着的黑暗之中,这群疲倦了和凶恶的人们就开始审问丹科。他们吼道:“你是个对我们毫不足道和有害的人!你带领着我们,把我们都弄得疲惫了,为了这,你就应该死!”
“你该死!你该死!“他们叫道。
森林还是在怒吼着,怒吼着,重复着他们的叫喊声,而闪电则把黑暗撕成一块块的碎片。丹科看着那些他费力所带领的人,看见这些人就好像是群野兽一样,站在他的周围,他们的面孔上找不到一点高尚的品格。丹科知道绝不能得到这些人什么宽恕,这时候他的心里沸腾起一阵愤怒之火,但因为怜悯这些人而又熄灭下去了。他爱人们,他想:也许没有了他,这些人真会毁灭掉的。于是在他的心里就迸发出了一阵想要拯救他们的愿望的火光,要把他们带领到容易走的路上去,这时候在他的眼睛里就闪耀出一种强烈的火焰的光线……当人们看见这种情形的时候,以为他要发狂了,所以他的眼睛才这样明亮地燃烧着。可是他们像狼群一样地准备起,等待着,猜疑他会同他们搏斗,因此他们把他包围得更紧了,为了更容易抓住和杀死丹科。而他也早已明白了他们的心思,因此他的心也燃烧得更加明亮,因为他们的这个心思,在他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忧虑。森林还是在唱着它的阴沉的歌曲,雷还在轰响着,雨还在下着……“我要为人们做些什么事呢?!”丹科比雷声更有力地狂叫道。他忽然用双手撕开他自己的胸膛,从里面挖出他自己的那颗心,把它高高地举在头顶上。那颗心正像太阳一样明亮地燃烧着,而且比太阳还更明亮,整个森林静默无声了,都被这个对于人类伟大的爱的火炬照得通亮,而黑暗也因为它的光亮向四面八方逃跑了,躲进森林的深处战栗着,或者堕进到泥沼的深洞口里去。人们呢,大惊失色,变得像石头一样。
“我们走吧!”丹科高叫着,他冲到所有人的前面的位置上去,高高地举着那颗炽燃的心,给人们照亮着道路。
他们都像着了魔似地跟在他后面走。这时候森林又重新咆啸起,惊奇地摇摆着树梢,但是它的咆啸声,全被奔跑的人们的脚步声所淹没了。大家都迅速地勇敢地奔跑着,为这颗炽燃的心的惊人的景象所吸引着。现在即使有人毁灭了,但是他们也会毫无怨言和眼泪地死掉。丹科始终是走在前面,他的心始终在燃烧着,燃烧着!
森林闪避不及地在他们前面让开路,待他们走过却又仍然是密层层的和哑默的留在后面。而丹科和所有的人,立刻就像沉浸在充满着阳光,有着新鲜的空气和被雨水所洗刷过的大海中。雷雨还在那儿,在他们后面,在森林的上空;而这儿太阳照耀着,草原透散着清鲜,草儿带着钻石一样的雨珠在闪耀着,大河也泛着金光……这正是黄昏的时分,由于太阳落时的光线,大河变成了红色,就好像是从丹科被撕开了的胸膛里所流出的热血一样。 高傲的勇士丹科,向出现在自己前面的草原的空旷投射出视线,——他向自由的大地投射出快乐的视线,并且骄傲地大笑起,然后他倒了下去——就死掉啦。
那些快乐的和充满了希望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亡,也没有看见那颗勇敢的心还在丹科的身体旁边燃烧着。只有一个谨慎小心的人注意到这件事,他害怕得什么似的,就用脚踏在那颗高傲的心上……于是它就碎散成为许多火星而熄灭了……
在暴风雨临之前,出现在草原上的蓝色火星就是这样的!
1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丹柯作为一个成功的英雄形象,除了作者精心设置的情节结构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外,还得益于这一人物一心为公的高贵品格和勇于实践、永不言败的性格特点。
B.面对族人的困难处境,丹柯果敢而自信地站出,在众人还在为可能面对的困难彷徨失措的时候,他指引并鼓励大家行动起,向着希望的方向前进。在遇到密林时,他不急不躁,依旧葆有乐观的天性。
C.在大雷雨临之时,因疲惫和软弱丧失了斗志的人们众口一词地诋毁他,他们不去战胜森林的黑暗反而开始围攻引路的丹柯,丹柯孤身一人面对自然界和族人的双重“大雷雨”,却没有对走出森林的信念产生丝毫的动摇。
D.族人的出尔反尔并没有改变它继续为众人引路的念头,恰恰相反,当族人在咆哮的雷声中掏出了他的心之后,他还高举着自己燃烧的心,为众人照亮通往希望的道路。
13.下列对小说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丹柯》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明显,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在紧急关头,年少的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则恶如野兽,美丑对比之中饱含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B.丹柯和鲁迅《药》中的夏瑜都是悲剧人物,不同的是,丹柯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夏瑜却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
C.这篇小说的浪漫主义手法对主题的表达,在效果上有加强作用。但丹柯高举燃烧的心为众人引路,显然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因此违反了小说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要求。
D.小说结尾,一颗勇敢的心却被胆小鬼踏灭,颇有鲁迅笔下启蒙者的味道。
14.“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对这句话在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极力描写森林给这些落难人群的恐惧感和压迫感。
B.既用说明这些人曾经享有自由和梦想,并非身体孱弱或天生胆怯,平时看起也很勇敢,同时又反衬出这些人遇到困难时的胆小和恐惧。
C.强调这群人乐观、身体强健、能从容面对困难。
D.强调这群人在关键时刻缺乏挑战困难、拯救族群的勇气。
15.下列概括丹柯领导族人遇到的困境与原不同的一项是( )
A.在森林的恐惧的压迫下,族人开始犹豫、退缩甚至想回去当奴隶,丹柯却呼吁人们勇敢地面对。
B.遇到密林时,人们开始抱怨他年轻而没有经验,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
C.大雷雨临时,人们勇气全失,迁怒于丹柯,抱怨指责甚至要弄死他,可他掏出自己的心为人们引路。
D.树林分开了,广大的海洋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2)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6—19题(共12分)
美好的声誉
比尔•盖瑟
⑴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这正是大学的暑假期间,在我儿子前途未卜的时候。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
⑵休息时,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
⑶“这地方真美。”他说,显出沉思和迷恋。
⑷于是,我就将这片土地的历告诉了本吉。
⑸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苏珊娜出生不久,格洛丽亚和我在我长大的那个镇上教书。我们很需要一块土地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镇南面农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的土地。他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我已对农夫们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⑹尽管如此,格洛丽亚和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依旧在银行里消磨退休的岁月。我们走过一扇森严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门。进入一间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尤尔先生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看着《华尔街日报》。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我们。“不卖,”当我告诉他我们对这块土地感兴趣时他自豪地说,“我已经将这块土地许诺给一个农民放牧了。”
⑺“我知道,”我有点紧张不安地回答,“但是我们在这里教书,也许你会卖给打算在这里定居的人。”他噘起嘴,瞪着眼看着我们,“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⑻“盖瑟。比尔•盖瑟。”
⑼“嗯!和格罗费•盖瑟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⑽“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爷爷。”
⑾尤尔先生放下报纸,摘下眼镜,然后他指着两把椅子。于是我们就坐下。“格罗费•盖瑟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他说,“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干的事都干了,用不着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尤尔先生眯缝着眼,眼神中流露出遥远隐约的记忆,“你说你要什么,盖瑟?”
⑿我又将买地的意思对他说了一遍。
⒀“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
⒁一周后我又到他的办公室。尤尔先生说,他已经考虑过了。我屏住气息。“3800美元怎么样?”他问。以每亩3800美元计,那我要付出约6万美元,这不明摆着是拒绝吗?“3800美元?”我喉咙里仿佛梗塞着什么。“不错,15英亩卖3800美元。”我无限感激地接受了。
⒂将近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本吉。”我说,“这全都因为一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的声誉。”
⒃在爷爷的丧礼中,许多人对我说,爷爷宽容、慈祥、诚实和正直。这使我记起了一首诗:“我们要选择的,是美好的声誉,而不是财富,是爱的恩泽,而不是金银财宝。”美好的声誉就是爷爷盖瑟留给我们的遗产,我希望本吉将在这片温柔的地上散步时,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
(选自《青年摘》2006年第2期)
16.小说第一节,比尔•盖瑟想对儿子说些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在儿子前途未卜的时候讲这个故事?(3分)


17.小说在第五、第六两节为什么极力渲染银行家尤尔先生不肯卖土地?(3分)

18.先概括小说主人公爷爷的品质,再分析小说为什么没有直接描写爷爷的音容笑貌,而是通过其他人的语言介绍他的人品和声誉。(4分)


19.分析小说结尾所引用的那首小诗的作用。(2分)


四、(40分)
20.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听到别人或褒扬或贬斥、或武断或中肯、或友善或恶意的评价,如何认识和对待别人的评价呢?关于“评价”你有怎样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呢?
请以“评价”为话题,写一篇作,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12.D
13.C
14.C
15.D
20.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卷(带答案)
下一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同步测试(附答案和解释)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2年高二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题】相关文章
【2012年高二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