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测试题(含答案)

逍遥右脑  2013-03-02 12:24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标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练习(1)

一、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答案 A
解析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生理基础,感受器的敏感性取决于神经元本身 的生理状态,刺激感受器或相应的传出神经均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脊髓是完成反射的低级中枢,完成条件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答案 D
解析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当红细胞遭到破坏后,血红蛋白才可能进入血浆中,故选D。
3.在人的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的“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请你推测“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  )
①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少相应的糖蛋白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或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4.如图所示,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答案 C
解析 刺激感受器,兴奋可传至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但由于传出神经受损,不能产生肌肉收缩。
5.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A.若于S处给予刺激,则在A处可测到电位差的变化
B.若于S处给予刺激,则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形式传递的
D.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A→B的传导速度大于D→E的传导速度
答案 C
解析 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 传递,刺激S处,在A处不 能测得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的,局部电流的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是相同的;兴奋在突触间是通过递质的形式传递的。
6.(2009•广东理基 ,53)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
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
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
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
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少
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
答案 B
解析 现象Ⅰ、现象Ⅱ的缩手反应都能够完成,这说明参与现象Ⅰ和现象Ⅱ的反射弧完整,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反射活动,所以A错。现象 Ⅰ是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低级反射,现象Ⅱ,拿别人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现象Ⅰ参与反射的神经数量少;现象Ⅱ 参与反射的神经数量 多。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两个现象应当一样多。
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答案 A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就会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8.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答案 C
解析 生就有、不学就会的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经学习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其中枢必 须有大脑皮层参与。一个人的手触到裸露的电线而反射性地握紧电线,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以后再看到电线把手缩回则是条件反射,其中枢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9.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α-银环蛇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乙酰胆碱不能再与其结合,神经兴奋传递中断,肌肉不收缩,即肌肉松弛;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不被清除,一直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肌肉持续收缩,即肌肉僵直。
10.参与“植物人”的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垂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 C
解析 “植物人”没有躯体运动能力,所以生命活动调节结构无①②。
11.(2010•潍坊)一般不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构是(  )
A.大脑皮层 B.甲状腺
C.脑干 D.垂体
答案 A
12.(2009•泰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B
解析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出,完成了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13.(2010•济宁)右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答案 C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14.(2009•威海)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可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 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缘故
答案 B
解析 该药物可能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二、非
15.下图甲表示人体脊髓反射弧模式图,图乙表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兴奋不能从C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乙图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B将偏转____________次;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恢复到静息状态,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4)甲图中,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导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⑤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树突膜或胞体膜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2 主动运输
(4)先电刺激②(或②上一点),测量④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④(或④上一点),测量②上有无电位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反射弧和兴奋的传导机理。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细胞体的膜或树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6.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答案 (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 a、b、c、d、e 3
(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胞吐 (5)兴奋或抑制
解析 在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与其所连接的为感受器。递质的释放是由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17.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中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1)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2)实验步骤
①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实验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②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③一段时间后,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3)A组鼠注射利血平溶液后出现运动震颤现象,注射多巴溶液后运动恢复正常;B组鼠实验过程中始终正常
(4)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利血平 ”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而缺乏多巴胺,就会出现运动震颤,因此可通过向实验组注射利血平,观察现象,然后再注射多巴溶液,使之产生多巴胺,从而使震颤消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二生物免疫调节测试题(有答案)
下一篇:高二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测试题(有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二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测试题(含答案)】相关文章
【高二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测试题(含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