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矛盾是一体的两面

逍遥右脑  2010-02-28 19:56

  我们谈过“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偶然”只是因为还没有辨识出因和果。”这条“假设前提”之后,接下来,我们再谈另一个以“整体”、“宏观”角度,归纳出来的“假设前提”,那就是:
  “一切皆有对立面;所有现象都只是单一面;所有的矛盾,都能相互调和;一体两面,两面一体;对立、矛盾是一体的两面。”
  “一切皆有对立面”这个“假设前提”,是在提醒我们,“环境”的所有一切,都具有“对立”的特性,都有两面,当我们说这个东西是“白”的,那么,就一定有“黑”的东西存在,否则无从比较出“白”来;同理可推,有“好”的,就一定有“坏”的;有“美”的,就一定有“丑”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具有“对立”的特性。
  但是,我们却经常以“比较”的态度来看待“世界”,而且,往往还只想保有自己喜欢的一面,这就是我所碰到个案的通病。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应该很容易接受“一切皆有对立面”这个观点,因为,“老子(道德经)”在这方面早就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
  例如,它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和“一切皆有对立面”的意思几几乎完全一样。
  甚至,它还推衍出这些“对立面”的变化关系,例如:“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大道废,有仁义;智能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基于这些基础,所以它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提到“老子(道德经)”,这真是我们中国伟大的智能,据说是“老子”所着。在我们中国,“老子”非常有名,但是,也非常神秘,有人说他是战国时代的人,有人说他是春秋时代的人,有人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有人说他活了二百多岁。较常被引用的说法是,老子生于公元前六零四年二月十五日,卒年则不详,他是楚苦县历乡曲仁里(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关于老子的众多传说中,很有名的一个就是孔子与老子交换了很多有关“礼”这方面看法的一些对话。这些对话,有人认为老子的“道行”、“境界”比孔子高,有人认为老子不实际,不如孔子实在,有人认为老子太消极,孔子则比较入世。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解读,不过,以“心灵疆界”技巧角度来看,这些对话,看似相互对立、相互矛盾,但是,却非常有智能,而且可以相互调和,我们就举几段对话来谈谈:
  有一段,孔子说他在读“周易”,老子就问孔子,“周易”的精髓是什么?孔子认为是“宣扬仁义”,老子说,仁义不过是像扰人清眠的蚊子,宣扬仁义就像羊走失了,却宣天价响地敲着鼓去寻找,羊都被吓得越逃越远了,怎么找得到?“宣扬仁义”只不过是破坏自然、败坏人的天性罢了。
  以“心灵疆界”技巧角度来看,如果,“宣扬仁义”只是谈怎么做才是“仁义”、怎么做就不是“仁义”,那么,这就只谈到“仁义”的“信念价值层次”,那只是“行为层次”的“戒律”,当然,就尚未触摸到心灵的“体”;但是,如果,谈的是自然流露的“仁义”,那么,以我个人的体验来看,老子和孔子所谈的,外表看来似乎是“对立”的,其实,却有其交集。
  另有一段,孔子说他在研究“六艺(诗、书、易、礼、乐、春秋)”,希望宣扬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老子则认为,“六艺”是先王的陈年旧史,不过是前人留下来的脚印,踏前人脚印对治国有什么帮助?
  有些企业主管,听到有人用“分红入股”,对员工激励效果很大,也就不管自己和员工的实际状况如何,马上东施效颦,也推起“分红入股”,结果,搞得不但员工士气没激励,反而制造出很多问题。
  如果,孔子所宣扬的古代圣王治国之道,是希望让后人像前述企业主管一样“东施效颦”,那么,这样的“六艺”当然就只是前人的“脚印”,不是古代圣王治国的精髓。
  向他人取经,师法其它企业的做法,也经常让很多企业获得很大的帮助,比如说,高科技产业IBM的商品开发设计工程师,曾经因为不了解行销部门所提出的新产品规格、开发时间、新的市场竞争变化...种种需求,以致商品开发经常与市场产生很大的落差,造成极大的损失。后来,他们居然向传统商店WAL-MART的商品经理取经,学会了如何亲身接触市场、了解市场、掌握市场,让产品开发与行销部门保持有效的沟通,这样向他人取经的做法,就是所谓的“标竿(Bench Marking)”策略。
  如果,孔子所宣扬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就是期望能让后人作为“标竿(Bench Marking)”,对治国施政有所助益的话,以“心灵疆界”技巧角度来看,“脚印”还是有“脚印”的功效,那么,老子和孔子的对话,也就有了交集。
  “所有现象都只是单一面”,如果,我们遭遇什么困境,通常,问题就出在“我们坚持一己所见,而没看到“所有现象都只是一面””,就像物理学所说,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一样,每个铜板都有正反两面。
  “心灵层次”技巧协助个案摆脱困境,经常就是使用“所有的矛盾,都能相互调和”为策略,其道理和“老子道德经”所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很相似。
  协助个案摆脱“目前”困境,如果只是协助他跳出已发生问题的“这一面”,却又是让他站到尚未发生问题的“另一面”上,就像让“好名”者变成“厌恶出名”,其实,“好名”和“厌恶出名”都是被“名”所制约,只是方式不一样,一者以正,一者以反而已。
  想要真正彻底解决问题,藉助“一体两面、两面一体”是很好的策略。在这方面,“老子道德经”也有非常智能的论述,例如:“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就是“看破”两面,然后达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想做到这样境界,也不是那么容易,“老子道德经”就以水来做比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如何做到呢?
  关键就在“放掉自己的坚持(西方说,这是“自我中心”,我们中国人说,这是“执着”)”,也就是“老子道德经”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和“心经”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者,维摩诘经所说:“一切烦恼皆是如来种。”、“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实在太像了。
  这就是:“一切皆有对立面;所有现象都只是单一面;所有的矛盾,都能相互调和;一体两面,两面一体,对立、矛盾是一体的两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阴阳在变化,总量不会变
下一篇:“偶然”只是因为还没有辨识出其因果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对立、矛盾是一体的两面】相关文章
【对立、矛盾是一体的两面】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