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02-28 16:36
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把我“依‘愿’发现自己‘可以改善的空间’,依‘愿’‘忏悔’”的做法,形容为“让‘愿’来领航”之后,他又好奇地问我:“依‘愿’来‘忏悔’,和以‘贪’、‘嗔’、‘痴’来‘反省’,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说:“一般来说,‘反省’会给人‘找过错’的感觉,容易有压力 ,但是,我倒觉得是在寻求心灵的‘自在’。”
他好奇地问:“怎么说?”
我说:“刚开始,我每天抽时间省视自己的言行,找自己犯‘贪’、‘嗔’、‘痴’,该‘忏悔’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变成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这样可以减少我做了、说了,事后再来‘忏悔’的状况,很像企业的‘源流管理’吧?”
他问:“你这么做,和寻求心灵的‘自在’有什么关系?”
我说:“关系可大了,不过,这要慢慢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当我‘想要’什么,或者‘喜欢’什么时,我就进一步思考我为什么‘想要’、‘喜欢’这个东西?”
我接着说:“当我‘不要’什么,或者‘讨厌’什么时,也是同样。”
他说:“这个道理我懂,当我们‘不要’什么、‘讨厌’什么时,我们就一定有我们所‘要’、所‘喜欢’的什么。其实,‘要’与‘不要’、‘喜欢’与‘讨厌’是一体两面的展现方式。但是,这和寻求心灵的‘自在’有什么关系?”
我说:“不急,不急,您慢慢听我说。您知道,当我们有‘求’、有‘欲’、有‘爱’、有‘染’的时候,我们内心就可能有‘贪’的那么一个‘动机’。”
他不解地问:“什么是‘有求’、‘有欲’、‘有爱’、‘有染’?”
我说:“‘有求’、‘有欲’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要什么’;‘有爱’就是我们所说的‘喜欢什么’;如果,‘想要’、‘喜欢’严重到变成‘习惯’、甚至是‘成癖’、‘迷恋’的程度,那就叫‘有染’。”
他继续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为什么‘喜欢’,和寻求心灵的‘自在’有什么关系?”
我说:“当我们‘要’什么,或者‘不要’什么,‘喜欢’什么,或者‘讨厌’什么时,我们所‘要的’、‘喜欢的’,就会吸引我们去追求;我们所‘不要的’、‘讨厌的’,我们就会想尽办法让它不会发生,或者避开它;我们的心灵就这样受到它们的支配、左右。”
他问:“那又要如何寻求自己心灵的‘自在’?”
我说:“透过‘觉悟’。”
他问:“什么是‘觉悟’?”
我说:“‘觉悟’就是比‘知道’更深一层的‘体证’。”
他不解地问:“你能不能说具体一点?”
我反问他:“您知道‘烦恼’和‘想要的’、‘喜欢的’有什么关系吗?”
他说:“这个问题简单,得不到‘想要的’、‘喜欢的’,就会有‘烦恼’;面对‘不想要的’、‘不喜欢的’,也会有‘烦恼’;‘想要的’、‘喜欢的’,持久不了,也会有‘烦恼’;满足了‘想要的’、‘喜欢的’,又会有新的‘想要的’、‘喜欢的’,就又有了新的‘烦恼’。”
我说:“对!对!就是这个意思。那您知道,‘有烦恼,心灵就不自在;没有烦恼,心灵就能自在’这个说法吗?”
他说:“这种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不过,听来还满有道理的。”
我说:“听到、了解、认同,就叫作‘知道’,如果,进一步能观察到自己真正‘想要’、‘喜欢’、‘不要’、‘不喜欢’的是什么,发现它们造成自己什么样的‘烦恼’,更能摆脱这些‘烦恼’,真正体验到自己心灵的快乐、自由、自在,那就叫‘觉悟’了,透过这样的‘觉悟’,就能开拓自己心灵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