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3-01-24 16:21
第28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量度的实体,如北京市、黄河三角洲等。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要素。
2.区域差异:是指两个地区或者多个地区之间的差别。研究区域差异,只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经济、社会条,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要素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例1 (2011届东省潍坊市高三新程质量抽样监测)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在中国北方蜿蜓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隐隐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等降水量线为指标划分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划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划分的标准,难度较小。
解析:黄河流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即按河流这一指标划分的,故排除B,c,D项,选A。
答案: A
探究点二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黑土分布广泛;多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条矿产资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水稻(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
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例2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 。
②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 。
③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 。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其原因是
。
②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 。
命题意图:本题凸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也表现为人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区域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解析: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答案:(1)① 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② 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③ 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2)① 因为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② 特别是在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的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变式训练】根据我国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依下列字母a、b、c、d、e所代表的内容,下列答案符合下图所示的是 ( )
a.热量资不足 b;有台风的影响 c.有充足的灌溉水 d.地势平坦 e.土壤肥沃
A.①—a ②—b ③—c ④—d ⑤—e
B.①—b ②—c ③—d ④—e ⑤—a
C.①—a ②—c ③—e ④—d ⑤—b
D.①—a ②—d ③—c ④—b ⑤—e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两区的比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解析: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东部季风区,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珠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因此土壤肥沃也是两地共同的区位条。但松嫩平原因纬度高,因此热量条不足;珠江三角洲位于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经常受台风威胁。
答案:C
探究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若干平原组成;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但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不同:
①一些原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开发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因分析
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中后期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发展区位条分析
农业社会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工业社会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例3 (2011•聊城模拟)不同性质的区域有不同的区域发展道路。一般地,人们将资型地区的区域发展道路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四个阶段。据此完成12~13题。
1.大庆是典型的资型城市。大庆市现在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⑵下列正处于成长阶段的资型城市(地区)是( )
A.内蒙古东胜 B.东东营
C.辽宁阜新 D.江苏苏州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深一步的理解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
解析: ⑴大庆市随着资的开发利用,区域发展中出现了诸如资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经济发展优势逐渐丧失,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已发展到转型阶段。⑵东东营、辽宁阜新、江苏苏州发展时间较早,大多处于转型阶段,而内蒙古东胜起步较晚,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处于成长阶段。
答案: ⑴C⑵A
【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回答1~3题。
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不同 B.水热条不同
C.土壤条不同 D.光照条不同
2.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土壤和植被 B.水与植被
C.地貌和气候 D.地貌和水
3.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比Ⅲ少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
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量少,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
(2011•临沂模拟)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内容主要反映了区域的( )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5.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条差异
(2011•七台河模拟)读下图,回答6~8题。
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7.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优势 B.动物资优势
C.劳动力资优势 D.土地资优势
8.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2011•重庆模拟)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9~11题。
9.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水 B.气候和地貌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
10.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和乙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
B.乙区域与丙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
C.丙区域与丁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D.甲区域和丁区域独立存在,丁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甲区域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12~13题。
12.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3.图二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随着油田的开发,大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目前人口已经达到242万。读大庆油田石油常量增长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20世纪60年代,大庆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15.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综合题
16.图22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23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你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
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矿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方面的比较: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美国东北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
城市区位因素A城市:B城市: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20世纪60—70年代
国内人口迁移状况
(3)请说出图22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其成因。
(4)图23中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试分析其原因。
17.(2011•韶关调研)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分别有哪些?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5)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
(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18.(2011•威海模拟)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位置优势政策优势主要开发的能主要环境问题
甲
乙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原因上的差异。
(3)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原因。
(4)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工业,与此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________工程。
(5)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解析】地理界线P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北侧是小麦种植业,南侧主要是水稻种植业,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条不同,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答案】B
2.【解析】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地貌与气候。
【答案】C
3.【解析】Ⅰ、Ⅱ、Ⅲ三个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Ⅱ区虽然比Ⅲ区纬度高,但由于地势低,所以热量条要好于Ⅲ区;Ⅲ区光照强于其他两区主要是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的原因;Ⅲ区与Ⅰ区南部以3000米等高线为划分依据。
【答案】D
【答案】D
8.【解析】①②⑦⑧是甲图所示区域特征。
【答案】B
9.解析:我国四大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以地貌和气候为指标的。
答案:B
10.解析:太阳辐射总量与日照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天气状况;气温年较差大的地区,其气候的大陆性强。
答案:D
11.解析:图中甲区域和乙区域同属于东部季风区,同具有季风气候特点;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另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
答案:C
12.解析:
答案:B由图一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说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13.解析:由图一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B点)。
答案:C
14.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很少,可以推出为初级阶段,故选A。
答案:A
15.解析:此时大庆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被大量开采,导致资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答案:B
16 解析:本题以美国东北部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为例,考查地理环境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时结合各自自然和人地理环境特点回答即可。
答案: (1)位置:都位于中纬度地带,都临近海洋,都位于国土的东北部(任答一点)
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气候:大陆性气候都较强(或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
矿产资:都有丰富的煤和铁矿资
(2)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美国东北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
城市区位因素A城市:政治(首都)B城市:资(石油)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和内河运输为主铁路和公路为主
20世纪60—70年代
国内人口迁移状况人口大量迁往南部
和西部“阳光地带”由黄河、长江中下游
平原迁入开发边疆
(3)乳畜业 靠近美国东北传统工业区,城市众多,人口稠密,乳、肉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纬度较高,无霜期短,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牧草生长。
(4)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是重要的湿地资,它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7.解析:第(1)题,阶段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不断转变;市场需求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利润也更高。第(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从图例和注记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正确表述是关键。第(3)题,乙为传统工业区,要考虑环境因素、交通等,丙为高新技术产业区,要考虑科技水平及人员素质、优美环境、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等。第(4)题,仔细对比左右两幅图片可得出,该地交通布局更加合理,运输方式增加,线路密度增大等。第(5)题,工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大,对环境影响明显,因此现代城市发展使工业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地租低,环境污染小。第(6)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可以从图中看到具体措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
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
(3)乙: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邻,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
丙: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位于城区河流上游,环境优美。
(4)交通运输方式增加,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交通布局更合理,铁路移出城区,出现环城公路。
(5)向城市外缘移动,沿交通线集中分布。原因:地价相对低,降低成本,改善城区环境。
(6)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18.解析:甲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乙为我国珠三角地区。新疆地处边疆,边境贸易发展较快;石油、天然气资丰富,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人口前务工和经商,新疆塔里木河主要为当地农牧业发展提供灌溉水,珠江水量丰富,航运价值高。区域合作中,新疆主要提供资优势,珠三角则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答案:(1)
区域位置优势政策优势主要开发的能主要环境问题
甲与多国相邻,有边贸优势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石油、天然气、煤荒漠化严重
乙沿江临海,交通便利改革开放的前沿及著名侨乡核能环境污染严重
(2)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与其发展边境贸易与资开发给人们增加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因素有关。
(3)甲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解决了灌溉水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
(4)纺织 能 西气东输 (5)甲:铁路;乙: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