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3-01-23 17:30
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水”的成因(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桂林“水”的成因作为案例,旨在以实例对上一节所揭示的“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地理原理进行验证,更好地实现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要求。
本节教材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喀斯特作用发生的基本条和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第二部分剖析桂林“水”的形成原因。教材从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以使学生认识到喀斯特地貌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目标
知识目标
以桂林“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难点:桂林水的成因分析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时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前预习学案,内探究学案,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时安排:1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问:喀斯特地貌的本质
问: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桂林水以“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素有“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水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那么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呢?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大自然是如何造化出如此神奇的水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本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喀斯特地貌”这一名称是怎么得的?
2.什么是喀斯特作用?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
4.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认识卡斯特地貌
阅读教材,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喀斯特地貌”这一名称是怎么得的?
喀斯特地貌是因为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上广泛发育着这种奇特的地貌而得名。
2、什么是喀斯特作用?
喀斯特作用是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
4、最基本的条是哪一个?
岩石的可溶性。
5、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哪一种?
石灰岩。
6、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而喀斯特作用的发育程度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和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越好,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7、水的溶蚀力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水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
在具备这样一些条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往往会广泛发育。下面我们通过动画看一下它的形成发育过程。
(动画: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喀斯特作用后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有多种类型。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分布,有的同学可能曾经到过这些地方旅游,请同学们说说看,你看到过哪些形态的喀斯特地貌?
(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旅游见闻,激发兴趣,活跃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堂)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两种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下面我们看一组照片,见识一下形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
投影: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写出溶洞和钟乳石形成的化学方程式。
溶洞的形成:CaCO3+CO2+H2O=Ca(HCO3)2
钟乳石的形成:Ca(HCO3)2CaCO3↓+CO2↑+H2O
8、溶洞的形成主要是什么作用?
溶蚀作用。
9、钟乳石的形成又主要体现了哪种作用?
淀积作用。
说到喀斯特地貌,我们不得不提及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指导学生阅读知识窗。
二、剖析桂林水的成因
对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同学们一定更想知道,桂林究竟有怎样独特的环境才孕育了这么神奇秀美的水呢?请同学阅读本72页的内容,从岩石条、气候条、水条和生物条寻找其成因。
(有下划线部分为学生填)
岩石条气候条水条生物条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亚热带,气候温暖降水丰富植被茂盛
探究1:岩石条。
桂林在地质史上经历了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过程,在处于海洋环境时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
由此可见,桂林具有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
探究2:请同学们阅读本72页图334,该图是地形图,读图分析该地区的地势地形特点。
该地区地形崎岖,该地区东部、西部和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和南部地势较低。
探究3:桂林处于什么热量带?
亚热带。
根据什么可以判断?
纬度位置。桂林的纬度大约是北纬25°多,属于亚热带。
桂林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桂林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探究4:暖湿的气候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其他自然要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桂林高温多雨的气候条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
探究5:桂林的气候对水有没有影响?怎样影响?
林的地势地形特点和炎热多雨的气候条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石灰岩受到大面积溶蚀,使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堂小结:同学们对桂林水的成因作了非常详细全面的分析,将同学们的回答作一个简要的概括,桂林地区之所以能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因为该地区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多,气候温暖,降水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植被茂盛。从桂林水形成原因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桂林水实质就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
对于喀斯特地貌,我们已经了解了它的形态和成因,那么这种地貌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什么影响呢?就这个问题,同学们相互讨论后谈谈自己的见解。
(合作探究)
总结: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可以作为旅游资加以开发利用,给人们带美的享受,同时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等工程建设带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因为溶洞、地下河常常造成漏水,土壤不保水,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是造成我国西南区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堂小结
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气候、生物条下,可溶性的水对岩石产生溶蚀作用的结果,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一个良好例证。桂林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我们学到了什么?(多个学生展示)学生先说,然后展示知识框架。再次以形式对本节做以总结。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的设计采用了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堂上把时间尽量多的留给了学生,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就整堂看有些内容处理还欠细致,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力求做的更好。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地理 编写人:郝曙光 审稿人:胡玉芹
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水”的成因
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形成条。桂林水的形成条、发育条、。
二、预习内容
1.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 的水对 岩石的 和 作用。
(2)形成条
①岩石:种类: 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特性: 性、透水性
②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的 、有机酸和 的数量及水的 的强弱。流动性:取决于 、地面坡度以及 的类型与连通性。
(3)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 、 、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 、地下河等。
2.剖析桂林“水”的成因
(1)成因:桂林“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 、岩石圈、 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育条:
①岩石条: 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 、透水性都很好。
②气候条:位于 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
③地形条:该区 、西部、 地势较高,中部、 地势较低,漓江谷地南北纵贯全境。
④水条:河流水量丰富, 作用强烈。
⑤生物条:生物生长旺盛和土壤中 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 的含量较高。
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喀斯特地貌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
3、桂林“水”发育条
学习重难点:桂林“水”发育条
二、学习过程
一、认识卡斯特地貌
阅读教材,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最基本的条是哪一个?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哪一种?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水的溶蚀力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喀斯特作用是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最基本的条是岩石的可溶性。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石灰岩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和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越好,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水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
在具备这样一些条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往往会广泛发育。
分别写出溶洞和钟乳石形成的化学方程式。
溶洞的形成:CaCO3+CO2+H2O=Ca(HCO3)2
钟乳石的形成:Ca(HCO3)2CaCO3↓+CO2↑+H2O
溶洞的形成主要是什么作用?(溶蚀作用)
钟乳石的形成又主要体现了哪种作用?(淀积作用)
二、剖析桂林水的成因
请同学阅读本72页的内容,从岩石条、气候条、水条和生物条寻找桂林水的成因。完成下表
(有下划线部分为学生填)
岩石条气候条水条生物条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亚热带,气候温暖降水丰富植被茂盛
探究1:桂林地区的岩石条。
桂林在地质史上经历了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过程,在处于海洋环境时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
由此可见,桂林具有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
探究2:地形地势条。
请同学们阅读本72页图334,该图是地形图,读图分析该地区的地势地形特点。
该地区地形崎岖,该地区东部、西部和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和南部地势较低。
探究3:气候条。
桂林处于什么热量带?
亚热带。
根据什么可以判断?
纬度位置。桂林的纬度大约是北纬25°多,属于亚热带。
桂林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桂林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探究4:水、生物条。
暖湿的气候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其他自然要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桂林高温多雨的气候条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
桂林的气候对水有没有影响?怎样影响?
林的地势地形特点和炎热多雨的气候条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石灰岩受到大面积溶蚀,使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当堂检测:
1、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2、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高原是 (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部分),回答3~5题:
3、该版面景观是 (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水 C.鼎湖保护区 D.长白天池
4、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
A.冰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5、该景观地貌属于 (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反思总结
这节我们学到了什么?
后练习与提高
“桂林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周围喀斯特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100多千米的水风光的代名词,是中国,也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归结为“四绝”,即簪、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回答1~3题:
1、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砂岩
2、“簪”地貌类型指的是 ( )
A.石钟乳 B.石笋 C.石芽 D.峰林
3、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 ( )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冲积作用
C.流水的溶蚀作用 D.冰川的刨蚀作用
我国一联合考察团对广西喀斯特地貌进行了一次联合考察。联系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桂林水”这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无关 ( )
A.岩石条 B.气候条 C.生物条 D.土壤条
5、下列组合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中游河段
B.“远看是,近看成川”——云贵高原
C.“一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太行区
D.“青出水,碧玉笋世界”——桂林水
6.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 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
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D. 孤峰、溶洞、落水洞
7.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
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
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
D. 气候条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
8.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②是 。
(2)图中地形名称是 ,主要分布在 (岩石)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 的水的 和 作用形成的。
(3)通过化学方程式:CaCO3 + CO2+ H2O Ca( HCO3 )2,扼要说明图中①②形成的原因。
(4)这类地形或地貌因在 (国家)喀斯特高原较为典型而得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省(自治区)。
参考答案
预习内容:
1.(1)二氧化碳.可溶性.溶蚀.淀(2)碳酸盐类.可溶.二氧化碳.无机酸.流动.大气降水.岩石裂隙.峰林.峰丛.溶洞.
2.(1)大气圈.水圈.(2)石灰岩.可溶性.亚热带.东部.北部.南部.侵蚀.有机质.有机酸.
当堂检测:
1、A 2、D 3、B 4、 B 5、D
后练习与提高
1、A 2、D 3、C 4、D 5、D 6、B 7、D
8、(1)石钟乳 石笋 (2)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 二氧化碳 溶蚀 淀积
(3)可溶性岩石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后,形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含有碳酸氢钙的水由洞顶渗出,由于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二氧化碳逸出。(4)南斯拉夫 云南、贵州、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