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初中地理 别让知识和地图脱节了
逍遥右脑 2013-01-14 16:17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认为吉林是辽宁的省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分不清东南西北;不会读各种地图……很多能够通过文字的描述写出一个人的坐标,却无法在图上判断该点的位置。
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地理意识缺乏,只注重对文字信息的掌握,地理与地图内容脱节的结果。
实际上,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的重要工具,它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通过对地图的培养,掌握识读地图的技能,就能解决知识和应用脱节的问题,不仅容易理解、,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讲,空间地域概念的形成更不是一两次教学就能够实现的。
初中阶段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通过传授地理基础知识与地图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地图学习能力的效果。
●识图
识读地图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
初中地理教材中,每节除文字内容外,都有地图、地理插图和图表等紧密配合。在指导学生识图前,必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图知识和地理基础知识,然后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阅读地图的思路和。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这里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例如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识读,可以利用课本活动题3,分片区认识省级行政区,紧扣地图掌握他们的地理位置。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形状特征来记忆,如青海像一只兔子,云南像开屏的孔雀等等。
除了利用地图中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外,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识别地图。如在7年级下册中,世界地理学习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首先就要对这个国家在世界中的位置有一定的了解,再从它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及与其他国家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最后得出该国地理位置的完整认识。
●填图
填图是地图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思考、眼看、手绘,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不仅记住了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也培养了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这里我们就可以利用《地理填充图册》,边讲、边看、边填、边画,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消化理解。
●分析地图
分析地图是在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图中表示出的地理事物,去分析挖掘出一些隐藏信息。实际上就是继第一步识图中“是什么”、“在哪里”之后提出的“为什么”。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地理事物
初二,要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地图的复合过程。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例如: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让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地形图等,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分布和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通过阅读、填绘、分析地图的训练,伴随地图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步熟悉了运用地图学地理知识的方法。地图上符号、颜色、轮廓、线段、数据等在学生头脑中越明显、越具体、越准确,地理知识就会越巩固,也就更有助于地理思维的形成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