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两与多一两

逍遥右脑  2016-03-06 12:18

  嘉庆年间,江浙地域有位张老板做皮革生意亏了本,不得已回到故乡开了家杂货铺。

  小生意赚钱少,奸猾的张老板便想到一个缺斤短两的主张——打通制秤匠,让他给自己做一把十五两一斤的秤杆(当时的市斤采用十六两进制)。
  
  张老板的女儿得悉此事,暗里找到制秤匠说:“家父经商向来讲诚信、重信用,你必定是听错了,把他说的多一两听成了少一两。”说完,还取出两锭银子以示酬报。
  
  哪有人会出钱把秤杆做得多出一两?制秤匠心里清晰,张老板的女儿在扯谎,可真实 未审禁不住银两的引诱,仍是许可了。
  
  张老板用上了新秤,总认为本人占了“少一两”的廉价,便每天满面堆笑地待客,千方百计改良服务。

  长此以往,乡亲们都发明张老板卖的货色比别处“多一两”,以为他重情轻利,热忱慷慨,小店的生意越做越大,张老板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发了财的张老板把这所有都归纳于那杆秤,一再向制秤匠表现感激,同时请求其不要泄漏自己的秘密。

  制秤匠切实不忍心瞒哄,便如实道出了那杆秤“多出一两”的机密。

  张老板气急败坏地找到女儿,愤怒地说:“你怎么这般糊涂,害我每笔生意都少赚了二两?”
  
  “俗话说,吃得眼前亏,可保百年福。假如那杆秤不是多一两而是少一两,世人又怎么会争相来买你的货呢?”

  女儿撅着嘴反诘道,“恰是它让别人多得了一两,才给咱家带来了源源一直的商机跟财产呀!”
  
  当面前摆着一粒“小芝麻”时,不要愉快得太早,要想明白是否会由于它“丢了西瓜”。

  对做人而言更是如斯,有时候,为了更久远的好处,得先吃点“眼前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快乐的春,不染悲伤
下一篇:人要自己活着,可不是为上帝而活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少一两与多一两】相关文章
【少一两与多一两】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