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12-28 12:16
抱朴守拙,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
所谓抱朴,就是抱守本真,不为私欲所惑。请求人们要保持和坚守纯挚朴素、秉直浑厚之本性。
在老子看来,人是天然的产物,天然性就是人的天性,人的本性是自然的。所以老子倡导“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食色之欲,做作的生存欲求是人所憧憬的,然而,除了自然之欲外,还有人为之欲,这重要是指人寻求享受的声色犬马之欲、财货之欲以及对势力、名气、位置的欲求。对这些声色犬马跟名利之欲,老子主意要减损,甚至要加以绝弃,由于这些身外之欲是有害于人生的。老子以为寡欲、节欲对人生存在主要意思:一是能坚持恬淡虚静的心境,并在恬澹安静的心情中体道、观道;二是圣人无欲,能够治天下。
清初封疆大吏之中,有个叫于成龙的,他政绩卓著,彪炳史册。他是山西永宁人,由知县、知府而至总督,有“天下第一廉吏”之称。清初,官员薪俸极低,但于成龙不是为了发财才去仕进的。他有句名言:“埋头做去,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1661年,于成龙骑着一匹老马,带着几个佣人,赴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在广西九万大山之下,须要跋涉几千里、历时几个月才干到达。大乱之后沿途人烟稀疏,匪徒、猛兽出没,切实危险;加之北方人不习南方水土,旅途劳顿经常生病,又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容易就会逝世去,因此视南方为瘴疠之乡。行前,于成龙把家产文券交给了宗子,说:“我从此顾不上管你们了,你好好治家,也别惦记着我。”
初到罗城,于成龙所见所闻皆惊心动魄。罗城历时二十多年的兵火之乱刚停止,阶层抵触和民族矛盾交错在一起。遍地榛莽,百姓鸠形鹄面,如草木惊心。所谓县城,只有居民六家,不城墙;所谓县衙,既无围墙也无大门,只有茅草屋数间,四处荒草没膝。于成龙堆土石为几案,在门前埋锅造饭,开端办公。因为此地民族矛盾很缓和,加之猛兽出没,他晚上睡觉都枕着一口刀。
百废待兴,于成龙首先抓两件事:安定地方社会秩序,恢复经济。他决议减缓人民的赋役,建学宫,设养济院,使人民养精蓄锐,让人民安居乐业,并声名保甲,严禁携带武器。一旦产生杀盗案件,他都秉公执法,从严惩处。对长期要挟罗城地区安定的少数民族山寨势力,临之以兵,晓之以理,结之以义,从而与他们建破了和气的关系,罗城地区的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于成龙又勉励人民发展出产,认为这才是使罗城得以稳固、充裕的久长之计。每逢耕种季节,他都深入民间,到处观察。看到尽力耕作者,就一再问候、鼓励;看到怠惰者,就严格地批驳;看到耕作不得法者,他就耐心教诲。人民一看到他来了,就欢呼着从原野上跑来,围在他身边,向他施礼,问寒问暖。在不长的时光内,罗城就富饶起来了。他又发动听民扩建罗城,召民来居,使这个破败的边境小城涌现了一派旺盛的气象。
于成龙和罗城人民树立了亲如家人的关联,他个别不穿官服,也不摆官架子,经常深入民间,拜访疾苦。罗城原来就不大,因此,县城里每家的情形他差未几都一目了然。罗城人民亲热地称他为“阿爷”,就连家中的婚丧嫁娶都来找他磋商。百姓见他生活很苦,就不断送些钱物来,于成龙不收,百姓急得直哭。浑厚、仁慈的边境人民的一片热情激动得于成龙也常常落泪,他耐烦地劝告道:“我一个人在这生活用不了多少东西,你把这些货色拿回去给父母用,就同给我用是一样的。”
于成龙在罗城六年,政绩卓越,升任四川合州(今合州)知州。1667年的一天,天未亮,于成龙衣着洗得发白的官服,带着一个跟从悄然分开了罗城。凌晨,罗城人民闻讯奔忙呼号,追出几十里,当看到那熟习的身影消散在万山之中时,都不禁哭了起来。
明末,四川是饱受战火的地方。为了安定地方、恢复经济,于成龙就职合州知州后,即时废止了一些扰民的积弊,在官场中提倡俭朴,他自己则事必躬亲。人们常常看到,身为知州的于成龙不乘轿,也不摆仪仗,只骑一匹肥壮的老马,带着一个侍从呈现。大乱之后人口锐减,土地大片荒凉。他招集流民,贷给耕牛、种子,让他们垦荒,一时百姓从者纷纭,户口敏捷增长,既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也为国度增添了收入。他又建学宫、祭孔子,恢复地方的文明事业。
1680年,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未几,又升任江南、江西总督。清代初期的吏治比拟清明,康熙帝更是一代英明的君主,因此,于成龙按步升迁,二十年间从七品知县升至封疆大吏,但他始终是一个深受人们爱戴的清官。
清代前期官员的俸禄极低,虽贵为总督、巡抚,每年俸银也只有不到十两,这对那些挥霍无度的大官僚来说,尚不够一衣一餐之用,即便节省应用,不搞排场,也只能保持中下等的生活。但对大多数官员来说,并不在乎俸银的高下,因为他们另有生财之道,这就是通过“火耗”来贪污。每年,官吏要把从民间征收来的大小不一、成色各异的赋税银子从新熔铸,使其成色、大小一致。在熔铸中必定要有损耗,于是,官吏便在法定赋税之外再征收必定比例的银子,来补充这一损耗。实在火耗不足1%,而官吏却要征收10% ~ 50%的火耗,各级官吏从中分贪。对此,朝廷是默认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样来的。于成龙只靠俸禄生活,此外一钱不贪,因而,他生涯清苦并非故作姿势,而是不得不如此。1681年,康熙帝顺便下诏,表扬他“廉洁著闻”、“一介不取”,并念其家计薄凉,赏银一千两、马一匹,以示激励。
于成龙除早年任罗城知县外,其余都是在富嫡地域担负要职,发财很轻易,但他非常清廉,为官多年从不带家眷随任,随身财物也仅是一个竹箱、两只锅、书籍文卷数十束,此外便身无长物了。
于成龙初任直隶巡抚,立即下令严禁各级官吏分贪火耗,并免职了多少个违背划定的州县官吏,震撼了官场。直隶地近北京,从来为朝廷器重,八旗军民权势较大。他们仗着本人的特别身份,常做些为害处所、欺负庶民的事,于成龙对此做了良多工作。他编保甲,严连坐,锄豪强,还常常亲身或派人深刻民间访察,凡有犯罪者重办不贷。他还留神民间疾苦,每有灾荒他都力请赈济,妥当部署。康熙帝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并盼望他能始终一节。
于成龙多年为官,没能赡养母亲,这始终是个憾事。他在到任江南、江西总督之前,母亲逝世,他回乡葬母,而后赴任。依照清代轨制,沿途地方对他有招待之责,但他自雇一辆骡车,从不打搅地方,悄悄无声地达到任所。他任江南、江西总督期间,铲除积弊,安宁地方。为了懂得民风世俗,他时常微服出访,一时在民间传为美谈。为了提倡清廉,他告诫部下:“若一味爱钱,只恐子孙纵会做文字,毫不出头。更恐神鬼恼恨,生出盲眼子孙,上长街唱莲花落,要看字也不可能了。莫笑老夫迂谈。”江南风气多尚侈丽,于成龙却常身穿平民。见主座如斯,一些官吏也不得不收敛。于成龙年纪已高,但简朴如初,他每餐家常便饭,长年以青菜佐餐,很少吃鱼肉,所以江南国民善意地给他起了个绰号——“于青菜”。
1684年,于成龙卒于任上,长年68岁。临终时,将军、都统和僚属检核检束其遗物时,只在一个竹箱里发明几件衣服,案头摆着一些饮食器皿,几罐盐豉。身为封疆大吏而清寒如此,数千年史册中曾有几人?新闻传出,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奠。在于成龙去世当前,康熙皇帝亲自给于成龙书写了碑文:“朕读周官六计廉吏,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洁、廉法、廉辨’,吏道厥唯廉重哉。朕用是观臣僚,有真能廉者,则委以重寄,赐以殊恩,所以示人臣之尺度也。”其实,康熙天子所说的“六廉”与于成龙的不负朝廷、不亏黎民、两袖清风的为官之道就是老子主张的“抱朴守拙,不为私欲所惑”思维的详细实际。